蔡德印
華法林抗凝治療腦卒中風險心房顫動的療效觀察
蔡德印
目的 探討華法林抗凝治療腦卒中風險心房顫動的療效。方法 60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 每組 30 例。觀察組患者給予華法林治療 (1.5 ≤國際標準化比值 (INR)≤ 2);對照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 (腸溶 )。在治療過程中觀察兩組患者血栓栓塞發生情況 , 記錄治療過程中患者出血情況。對兩組患者用藥過程中 INR 監測情況。結果 在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中出現腦血栓共 3 例 , 發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發生腦血栓共 12 例 , 腦血栓發生率為 40.0%。兩組患者隨訪期間腦血栓發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出血并發癥發生率和對照組比較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除了出血并發癥較為常見外 , 其他的并發癥患者能夠耐受 , 療程均持續完成。結論 華法林抗凝治療有助于防止心房顫動患者腦卒中發生 , 防治效果顯著 , 值得借鑒。
心房顫動 ;華法林 ;抗凝;腦卒中
心房顫動是心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心律失常種類之一。心房顫動對患者較為嚴重的影響是血栓栓塞發生。華法林屬于抗凝類藥物 , 通過拮抗維生素 K 的作用而產生抗凝作用 , 華法林在心房顫動的抗血栓治療中有所應用 , 且治療效果較佳 , 但在應用華法林過程中可并發出血。本文選擇本院心房顫動患者 , 觀察華法林的治療效果 , 觀察其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所選患者共 60 例 , 上述患者均為本院 2010年 1 月 ~2014 年 1 月期間收治的住院病例 , 經 CHADS2(C:心力衰竭 , H:高血壓 , A:年齡 >75 歲 , D:糖尿病病史 , S:卒中病史 )評分系統進行腦卒中風險評估 , HADS2 評分在 -36 分。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 30 例 ,男 18 例 , 女 12 例 , 年齡最小 35 歲 , 最大 79 歲 , 平均年齡57.6 歲 ;對照組患者 30 例 , 男 17 例 , 女 13 例 , 年齡最小 34歲 , 最大 77 歲 , 平均年齡 58.3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華法林治療 (1.5 ≤ INR ≤ 2);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患者的華法林開始從 2.5 mg 開始 , 在應用華法林過程中 , 要對華法林的用藥情況進行監測 , 在治療開始的每周要對國際化標準比值進行監測 , 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華法林的用藥劑量 , 每次增加或減少1/4~1/2 片 , 直到國際化標準化比值達到目標國際標準化比值 , 而后 4 周監測 1 次國際標準化比值 , 如果患者出現血栓或者出血等 , 要隨時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并對華法林的劑量進行調整。對照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 (腸溶 )0.1 g/次 , 3 次 /d,每4周監測1次國際標準化比值。
1. 3 觀察指標 在治療過程中觀察兩組患者血栓栓塞發生情況 , 記錄治療過程中患者出血情況。對兩組患者用藥過程中國際標準化比值監測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4.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觀察組用藥過程中國際標準化比值監測情況 觀察組患者給予華法林 , 服用 3 d, 國際標準比值 <1.5 的患者共 15 例 ,國際標準化比值在 1.5 ~2.0 之間的患者共 8 例 , 國際標準比值在 2.0 ~3.0 之間患者共 4 例 , 國際標準化比值 >3 的患者共 3 例。
2. 2 兩組患者腦血栓發生情況比較 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隨訪時間為 12 ~18 個月 , 在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中出現腦血栓共 3 例 , 發生率為 10.0%;對照組患者發生腦血栓共 12 例 ,腦血栓發生率為 40.0%。兩組患者隨訪期間腦血栓發生率比較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3 出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消化道出血 1 例、牙齦出血 2 例、皮膚出血患者共 2 例 , 發生率為16.7% ;對照組患者中消化道出血共 2 例、牙齦出血 2 例、皮膚出血患者共 2 例 , 發生率為 20.0%。觀察組患者出血并發癥發生率和對照組比較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除了出血并發癥較為常見外 , 其他的并發癥患者能夠耐受 , 療程均持續完成。
在老年人群中 , 心房顫動發生率較高 , 心房顫動可導致血栓栓塞 , 從而引起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 , 心房顫動引起的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心房顫動治療中除了控制患者心室率等外 , 較為重要的是防治血栓栓塞發生[1-3]。華法林是常用的抗凝藥物 , 通過拮抗維生素 K 的作用而影響相關凝血因子生成 , 從而發揮抗凝作用。心房顫動患者體內的凝血因子水平較高 , 容易形成血栓 , 給予華法林后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會降低 , 從而起到抗心房顫動患者血栓形成 ,所以華法林能夠減少心房顫動患者腦栓塞的發生 , 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4,5]。但華法林在應用過程可出現出血并發癥 ,所以在應用過程中要監測患者的國際標準比值。本文中觀察組給予華法林 , 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 , 觀察組腦卒中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 觀察組患者出血并發癥未高于對照組 , 說明華法林抗凝治療有助于防止心房顫動患者腦卒中發生 , 防治效果顯著 , 值得借鑒。
[1]蔣周芩 ,舒茂琴 . 心房顫動抗凝治療及其臨床應用進展 . 重慶醫學 , 2013,29(1):3569-3571.
[2]周躍 ,李娟娟 ,周公民 ,等 . 華法林預防老年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卒中臨床觀察 .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 2013,12(2):991-992.
[3]劉俊 ,徐航 ,葛衛紅 .基因組學個體化給藥對心臟瓣膜術后華法林初始抗凝療效的影響 . 中國藥房 , 2014,4(1):330-332.
[4]吳雪婷 ,萬惠青 ,丁少波 .華法林治療高齡非瓣膜性心房纖顫患者的臨床觀察 . 廣東醫學院學報 , 2013,5(2):569-570.
[5]蘇蕊雅 . 華法林與阿司匹林預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栓塞發生的療效評價 . 中國臨床研究 , 2014,29(3):26-27.
2014-05-21]
473400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人民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