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王強 韓彬 李軍 趙越
中藥學教學改革及課程教學質量考核調查分析
戴王強 韓彬 李軍 趙越
中藥學歷來都是中醫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 , 廣東藥學院中藥學教學團隊一直致力于中藥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 為了進一步深化中藥學的教學改革研究 , 檢驗教學效果 ,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 , 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以及參考項目等多個方面對教學質量進行考察和分析 , 旨在檢閱自編教材的優缺點 , 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和幫助。
中藥學 ;教學改革;教學質量考核
中藥學是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藥專業和中醫專業的必修課程 , 是祖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掌握中藥學知識對學好中醫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 , 作者一直致力于中藥學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 ,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為了更好的適應教學要求 , 加深教學改革 , 對在 2013~2014 學年第一學期剛剛學過這門課程的中藥學 12(1)(2)班和中藥制藥 12(1)(2)班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 , 回收問卷 206 份 , 回收率 81.4%。
本次問卷調查設計了指標評分和主觀問題兩種形式 , 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效果以及參考項目5個方面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作出分析。
1. 1 教材內容 這次進行問卷調查的 4 個班分別選用了兩套不同的教材。中藥學 12(1)(2)班選用的是由趙越主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面向 21世紀教改教材第 2版;中藥制藥 12(1)(2)班選用的是某規劃教材。本校師生近年來一直選用由趙越主編的教改教材 , 此次分別使用不同教材進行教學 ,目的是為了檢閱該教改教材的優點和不足之處。①運用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動機”理論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中藥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學效果得以體現的保障 , 在教材內容上運用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動機”理論 , 使學生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 一改中藥學教學歷來的枯燥乏味、課堂氣氛相對沉悶的特點。通過統計 , 發現中藥學 12 的學生評分高于中藥制藥 12 的學生。②運用智育心理理論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重點突出 , 教學知識點簡明扼要。針對中藥學專業的學生知識結構的特點因材施教 , 重點講授中藥學課程中的重點理論、重點藥物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和區別。此項評分基本相同。③根據記憶規律 , 進行信息編碼 , 將意義識記與機械識記相結合 , 對比、聯系穿插進行。學習中藥學的難點在于記憶 ,機械識記費時長 , 效果不佳 , 采用圖表等形式對信息進行加工 , 歸納相同點、不同點等內容 , 排列整齊 , 一目了然。例如縱向比較同一章節中的藥物如石膏、知母;橫向比較不同章節中的藥物如香薷、藿香、佩蘭。再如將同一植物體的不同藥用部位串聯記憶 , 如大青葉、板藍根、青黛 ;或因炮制方法不同 , 藥性發生變化的藥物 , 配對記憶 , 如生地、熟地 ;生姜、干姜、炮姜等。中藥學 12的學生評分略高于中藥制藥12的學生。④利用模象直觀提高學習理解的效果。中藥學 12 的同學授課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軟件 , 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 使中藥學課堂教學 , 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活潑 ;中藥制藥 12 的多媒體課件文字、圖表、圖片內容較為豐富 ,從評分結果來看低于中藥學 12。⑤將中藥學與方劑學有機的聯系在一起 , 解決了兩門學科脫節的問題。趙越主編的教改教材將每味藥的功效、主治與配伍組方以表格的形式體現 ,一目了然 , 便于理解和記憶。并將《方劑學》273 首方劑中涉及到的該味藥的方劑名稱列出 , 將該藥在方劑中的應用地位以君、臣、佐、使直接標注 , 體現了該中藥在臨床方劑中的應用情況 , 學生可有的放矢 , 對中藥的主要作用加深理解 ,并通過方劑組合 , 進一步從中學習藥對的配伍意義 , 因而得分情況占優。⑥系統地闡述了每類中藥的含義、歸經和治療范圍、性能特點、作用與適應證、配伍原則、注意事項和現代藥理作用。評分大致相同。⑦概括說明每味藥其功效及應用的特點。中藥制藥 12 的學生評分略高于中藥學12的學生。⑧補充中藥現代研究的內容。中藥學 12的學生評分略高于中藥制藥 12的學生。
1. 2 教學方法 ①啟發思維 , 培養能力。兩位教師均善于在教學過程中提問 , 激起學生心中探索問題的興趣 , 來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 , 得分情況大致相同。②教學方式靈活 , 教學手段先進。得分情況大致相同。③因材施教 , 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得分情況大致相同。
1. 3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 ) 校改教材有配套 CAI 課件 (該課件被列選為衛生部 CAI課件 , 已由人民衛生音像出版社出版 ), 某規劃教材尚無配套多媒體課件 , 為授課教師自制。①有無多媒體課件。所有的學生在此項評分中都給了滿分 , 說明多媒體課件已經在中藥學教學得以普及。②多媒體課件設計選擇能夠創設情境 (圖文并茂 ), 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校改教材配套 CAI課件以 700 余幅圖片形式展示每味中藥的基原、藥材和飲片特征 , 中藥學 12 的學生對于本項內容的評分略高于中藥制藥 12的學生。③多媒體課件內容要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充分突出 , 在多媒體課件中也得到了體現 , 兩相對比 , 得分差別比較細微。④多媒體課件設計的藝術性及適應性問題 (文字、圖片、 視頻動畫、聲音 )。校改教材配套 CAI課件運用 100 余個二維動畫的形式 , 表示中藥的主要作用或適應證 ;并將一些相關病證的圖片、視頻錄入 , 如癰腫疔瘡、丹毒、梅毒、疝氣蛔蟲等。將中藥文化典故和趣聞以連環畫的形式 (10 余個 )穿插在教學中 , 活躍思維和學習氣氛、加深對功效的理解。中藥學 12 的學生對于本項內容的評分明顯高于中藥制藥 12 的學生。
1. 4 教學效果 ①講課生動 , 引人入勝。兩位主講教師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 四個班的學生都對此項給出了很高的評分 ;②善于調控課堂氛圍 , 氣氛活躍。絕大多數學生對中藥學的教學效果給了較高的評分。
1. 5 參考項目 ①你希望得到哪方面更多的關于中藥學知識和信息 ? 學生們主要意見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a.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中藥 ;b.增加野外實物參觀機會 ;c.中藥的現代研究。②你認為最適合你的中藥學教學方法是哪幾種 :傳統講授法、優化式教學法 (模像直觀 + 講授 ) 、導學式教學法 (先引入問題 )、病案式教學法、自授法 (部分內容學生自講 )、歸納法、小組研討法。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 , 學生答卷形式多樣 , 90% 以上的同學選擇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教學方法 , 選擇優化式教學法的占 87%, 歸納法的占 65%, 導學式教學法的占 46%。③你對學好中藥學建議 , 在學生的答卷中 ,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a.勤奮學習 , 加強記憶;b.舉辦中藥學知識競賽 ;c.加強實物標本教學。d.中藥學是介紹基礎知識的學科 , 本學期開設的方劑學是涉及到臨床運用的學科 , 兩者聯系密切。學生對于學習的中藥學教材對本學期方劑學課程的學習有什么幫助 , 95% 的學生認為學好中藥學是學習方劑學的基礎 , 對方劑學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經過對回收問卷的統計分析 , 在涉及到評分的 17 個項目中 , 中藥學 12 的學生有 8 項評分高于中藥制藥 12, 僅有1 項低于中藥制藥 12 的學生評分 , 其余 8 項得分基本相似。在進行的期終考試中 , 中藥學 12(1)(2)班共 126 名學生參加考試 , 卷面成績 85 分以上占 19.0%, 平均分 75.7 分 , 不及格2 人 , 占 1.6% ;中藥學 (中藥制藥方向 )12(1)(2)班共 128 名學生參加考試 , 卷面成績 85 分以上占 14.8%, 平均分 71.9 分 ,不及格 6 人 , 占 4.7%。
作者認為 , 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材內容、加強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程度 , 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合理優化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于教學實踐中 , 將電腦多媒體制作科技、繪畫藝術、flash 動畫、中藥文化及傳統中醫藥學融和 , 可以解決長期以來中藥學枯燥無味 , 不容易記憶 , 抽象的功效主治難以理解的根本問題 , 使得學生學習中藥學課程興趣濃厚 ,通俗易懂、重點突出的教材 , 內容豐富 , 信息量大 , 除文字部分外還有大量的藥材圖片、許多 flash 動畫、中藥文化趣聞和典故以及趣味總結、互動問答的課件 , 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復習、檢驗、鞏固課上所學知識 , 輕松愉快的掌握中藥學知識。
結合中藥學課程的特點和調查問卷的結果 , 作者認為因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改革 , 解決長期以來中藥學枯燥無味;不容易記憶;抽象的功效主治難以理解的根本問題。
2014-05-19]
510006 廣東藥學院中藥學院
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