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明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一個手段, 而藥物的過敏反應、不良反應和毒性作用常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生長發育的小兒器官功能發育尚不夠成熟、健全, 對藥物的毒副作用比成人更為敏感。為響應貫徹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孕產婦及兒童臨床用藥管理的通知》, 進一步規范本院兒科的合理用藥, 隨機抽查2013年9月~2014年2月兒科門診處方855張,對處方用藥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探析不合理用藥現象。
隨機抽查2013年9月~2014年2月本院兒科門診處方共計855張, 依據《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結合臨床藥理學知識, 藥品說明書及有關文獻資料,找出處方中存在的問題, 進行原因歸類, 統計分析。對不合理用藥單張處方多處錯誤計不合理處方為1張。
2.1 抗菌藥物使用具體情況 抗菌藥物使用共計380次,使用比率44.4%;其中口服劑型共計265次, 占抗菌藥使用比率69.7%。具體藥物和使用次數: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咀嚼片166次;頭孢米諾針36次;頭孢克肟顆粒31次;阿奇霉素顆粒26次;頭孢唑肟鈉針26次;頭孢替安針18次;阿奇霉素針18次;頭孢克肟膠囊18次;克林霉素磷酸酯針12次;阿莫西林顆粒10次;羅紅霉素顆粒7次;羅紅霉素膠囊7次;頭孢呋辛鈉針5次。二聯用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咀嚼片聯用羅紅霉素顆粒或阿奇霉素顆粒或頭孢替安針, 共計4次;頭孢米諾針聯用阿奇霉素顆粒或阿奇霉素針,共計5次;頭孢克肟顆粒聯用阿奇霉素顆粒共計4次。可見,本院兒科處方抗菌藥使用比率較高, 主要以口服劑型為主,基本上全為一聯用藥, 很少有二聯用藥。
2.2 兒科門診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 激素類使用共計91次,占抽查處方的比率為10.64%, 使用比率偏高。具體藥物和使用次數:醋酸地塞米松針44次;醋酸潑尼松片41次;甲潑尼龍針6次。
2.3 不合理用藥情況統計結果 抽取兒科門診處方共計855張, 不合理處方56張, 占所查處方的6.55%, 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臨床診斷不明使用抗菌藥21張;激素類藥使用不合理14張;給藥間隔不合理8張;藥物選用不當5張;重復給藥4張;藥物劑型選用不當4張。
3.1 抗菌藥物使用品種單一 從抗菌藥使用統計結果可以看出, 使用品種較單一, 單一的品種對同一患兒反復使用,很容易產生耐藥性, 進而導致在門診就診患兒疾病無法控制,只得轉入住院治療。
3.2 臨床診斷不明使用抗菌藥 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診斷為細菌感染患者方有指證應用抗菌藥物。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發熱不宜早期應用抗感染藥物, 應盡早查明病原菌, 根據病原菌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菌藥。但因門診患兒就診時間短, 醫生很少能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為患兒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在抽查處方中發現, 不少診斷為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的均未注明是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 卻都使用抗菌藥, 發熱不明原因也都先使用抗菌藥, 是不適宜的, 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及抗菌藥物的毒副作用要求醫生使用抗菌藥時一定要慎重。
3.3 激素類藥使用不合理 多見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 支氣管肺炎, 甚至發熱不明原因的患兒, 醫生習慣給予激素潑尼松片、地塞米松針或甲潑尼龍針。腎上腺皮質激素有諸多的不良反應, 比如:降低機體抵抗力, 誘發或加重感染, 掩蓋病情真相等, 尤其對嬰幼兒有很多潛在的不良反應, 不能作為發熱, 食欲不振的對癥治療藥物, 對病毒感染或一般的細菌感染患兒應嚴格禁止使用。
3.4 給藥間隔不合理 抽查處方中, 頭孢米諾鈉針、頭孢唑肟鈉針和克林霉素磷酸酯針, 該三種藥物用法均為1次/d靜脈滴注用藥, 不適宜。時間依賴性抗菌藥其殺菌效果主要取決于血藥濃度超過所針對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時間, 此類抗生素無抗菌后效應(PAE), 其抗菌原則是將時間間隔縮短, 而不必將每次劑量增大, 一般3~4個半衰期給藥1次,用藥總量分3~4次/d給藥, 這樣可以避免因藥物濃度達不到抗菌效果而產生耐藥性, 從而導致治療時間長, 增加藥源性疾病, 并且給患者家庭造成經濟損失。
3.5 重復給藥 藥理作用相同或相近的藥物聯用, 易增加藥物不良反應。抽查處方中發現, “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柴桂退熱口服液”、“布洛芬混懸液”三種藥物開具在同一張處方中, 該三種藥均有解熱鎮痛之功效, 此處為重復用藥,欠合理。
3.6 藥物選用不當 痰熱清注射液說明書中2歲以下兒童禁用, 但抽查處方發現有2歲以下兒童使用, 應提醒醫生注意;氯苯那敏片適用>1歲兒童使用,“復方鋅布顆粒”、“感冒清片”、“咳特靈膠囊”中均含有氯苯那敏成份, 醫生開具處方時必須綜合考慮, 不宜同時開具。
3.7 藥物劑型選用不當 比如:頭孢克肟膠囊與頭孢克肟顆粒, 羅紅霉素膠囊與羅紅霉素顆粒, 這兩類藥在兒科處方中使用較多, 對于不能吞服膠囊和藥片的幼兒, 選用顆粒劑較合理, 膠囊打開后, 味道幼兒無法接受, 難以下咽, 所以,兒科用藥中若有兒童使用的同類專用藥物, 就不宜開具成人使用的膠囊或片劑。
綜上所述, 本院兒科處方質量尚可, 但不合理用藥情況仍然存在, 醫生要養成閱讀說明書的習慣, 了解藥物的適應證及不良反應, 臨床藥師需通過定期開展處方點評, 加強對合理用藥的宣傳力度, 特別是抗菌藥和激素類藥物在兒科處方中的應用, 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提高本院兒科合理用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