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徐瑞英
院前急救的影響因素和應對分析
李勇 徐瑞英
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 , 針對這些問題和影響因素討論應對方法。院前急救主要分為基層醫療方和呼救方 , 基層醫療方的影響因素包括管理、調度、急救醫師護師、救護車駕駛員等 , 呼救方的影響因素包括患者或家屬、呼救的路人、事故或糾紛處理人員等。除此之外 , 環境、交通以及到院交接等也是影響院前急救的因素。應對方法有加強管理、建立一流的急救團隊、提高公眾對院前急救的認識、規范操作等。
院前急救;影響因素 ;應對方法
院前急救指的是患者被送達醫院急診室之前第一救援者所采取的必要的救護措施以及救護車到達現場所進行的急救處置行為[1]。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 人口的日益增多 ,涌現出社會老齡化、社會壓力大等諸多問題 , 導致人們對出現意外和急癥的急救需求逐漸增多 , 由此出現了許多院前急救的問題 , 比如救護車數量少、醫護人員缺編、醫療急救技術差等 , 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對現場緊急治療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等 , 而院前急救對于患者的病情控制甚至生命的挽救十分重要 , 因此分析并解決院前急救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現針對院前急救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 并討論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 具體報告如下。
1. 1 施救方 ①管理因素 :我國目前針對院前急救沒有統一完整的操作規范 , 同時基層醫療機構存在對院前急救認識不足、急救人員急救意識淡薄、急救能力欠缺、救護車私用、出人情車等問題 , 嚴重影響了院前急救的速度和質量 ;②醫療值班因素 :值班人員接聽呼叫電話不及時 , 獲取信息有誤 ,協調能力欠缺等;③急救醫師:急救醫師需要較強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應變能力 , 若急救經驗不足 , 未及時補充急救物資 ,未仔細檢查急救器材等會直接影響院前急救的質量;④救護車駕駛員 :急救車駕駛員可能存在責任心不強 , 夜間推諉急救任務 , 亂闖紅燈等問題 , 影響急救工作的展開 , 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⑤護師 :護理操作技術不夠過硬 , 配輸液及輸液時不細心、責任心欠缺等問題 , 影響急救的質量。
1. 2 呼救方 ①患者本人或家屬 :患者本人或家屬存在描述病情不準確 , 隱瞞既往史和現病史等問題 , 影響急救的及時有效進行;②呼救的路人:呼救的路人可能會在患者傷勢較輕或病情不嚴重的情況不需要急救的情況下撥打門診值班電話 , 急救資源浪費 , 甚至影響其他急救患者的救治 ;③事故處理人員 :事故處理人員未能有效控制現場 , 使現場混亂 ,造成急救延誤。
1. 3 其他影響因素 天氣環境、城市交通、收費、到院交接等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院前急救的及時有效開展。
2. 1 加強干休所門診部的急救管理 , 提高服務質量 加強管理的目的是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質量 , 滿足老干部的醫療需求。因此應該對醫務人員進行合理、必要的要求 , 結合實際 , 制定出系統、規范的操作章程 , 對每個老干部根據病情制定出不同的急救預案 , 不斷總結經驗 , 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同時兼顧老干部的需求 , 醫務人員思想上需嚴格要求 , 并提醒他們對于院前急救要高度重視和正確對待。
2. 2 建立一流的急救團隊 急救團隊是泛指院前急救的一線人員。急救團隊的技能和職業素質對于院前急救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立急救領導小組 , 完善急救組織 , 配好醫護人員和救護車司機。建立一支一流的急救團隊 , 需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崗位設置不同的培訓 , 急救人員在上崗前需進行考核 , 并定期安排急救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定期的急救演練等工作。
2. 3 提高公眾對院前急救的認識 公眾大多對院前急救的了解不深 , 甚至存在誤解。因此 , 應該加大對院前急救的宣傳力度 , 普及急救知識。公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幫助公眾更好的協助院前急救工作。
2. 4 規范操作 , 安全救治 院前急救的規范化操作非常重要 , 在特殊情況下 , 急救人員能否做到任意抽取不同崗位人員進行院前急救都能很好的配合 , 對于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 , 急救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安全急救觀念 ,安全是指既保障自身安全 , 也保護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急救人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素質 , 過硬的急救知識和急救經驗 ,不斷學習新進展新技術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2. 5 保持急救設備器材和急救藥品完好率 急救設備和藥品要有專人管理 , 定期檢查定期更換 , 始終保持完好 , 隨時備用 , 也是保證急救成功率的有力保障。
[1]涂建鋒 , 蔡文偉 , 張美齊 , 等 . 院前急救培訓課程標準化與規范化的探討 .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 2013, 22(09): 1057-1060.
2014-05-21]
100044 總參軍訓部北京第八干休所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