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國家安全問題研究:歷程、演變與趨勢

2014-01-24 11:27:43胡洪彬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戰略國家研究

胡洪彬

強化國家安全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根本要求,也是推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根基。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要 “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工作機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顛覆活動,確保國家安全”[1]。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3]“總體國家安全觀”擴展和完善了國家安全的范圍和邊界,為構建我國的國家安全模式提供了全方位的框架體系,指明了今后我國國家安全戰略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方向。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就必須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問題的總結和分析,不斷提升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科學化水平。

本文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理論界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梳理,提出進一步強化該領域研究的若干思路。

一、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發展歷程

作為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利益及前提,國家安全問題伴隨著國家的誕生和發展而產生并演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當代中國的國家安全研究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后隨著國際背景、時代主題的轉變,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相應進行調整,國內學界有關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模式和主題也隨之發生改變。據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統計,新中國成立至今,有關國家安全方面的文章高達8 500余篇,公開出版了一些專著,個人著作方面如劉躍進的 《國家安全學》、夏立平的 《中國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張文木的 《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等,智庫成果方面如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的年度報告 《中國國家安全概覽》、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年度報告 《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年度報告《國際戰略形勢與中國國家安全》以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年度報告 《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等。此外,學界還結合不同時期國家安全戰略選擇的需要召開各類研討會,體現了對國家安全領域的關注和重視。

從研究的發展進程來看,隨著歷史背景的演變,國內學界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方向也各具特色,筆者認為大致可將其劃分為基礎積累、成長發展、深化拓展和走向完善四個不同的歷史階段。

(一)基礎積累

這個階段為從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新中國成立后,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國家安全問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僅對我國實施戰略包圍,而且采取經濟上封鎖禁運和政治上不承認的策略,試圖將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扼殺于搖籃之中。為了維護新中國的國家安全,恢復生產并創造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黨中央將鞏固國防與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務擺在了突出的位置。此后較長一段時間內,雖未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的概念和分析,但對國家安全的思考卻未曾停止。在20世紀50年代的學者看來,為了和平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國家必須同帝國主義這個戰爭的禍根進行堅決斗爭,只有徹底消滅這個禍根,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出社會主義的和平之花,人類才能真正實現永久的和平。[4]到了20世紀70年代,學界依然將著眼點放在政治和軍事領域,認為唯有實現作為國家機器主要成分的人民軍隊的現代化,才能對內保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防止帝國主義的可能侵略和顛覆。[5]其對于政治安全戰略的研究則是基于階級斗爭和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為核心展開的。這些研究顯然與當時政權鞏固和兩極陣營的意識形態對立緊密相關,其根本目標都是反對霸權主義、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據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統計,從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間,我國學術界有120余篇論文關涉國家安全及其相關領域。這些成果在研究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對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的社會制度理論、國防理論、軍事理論和國際戰略理論的分析和闡述上,并未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的直接分析,此期間的國家安全研究可視為國內該領域研究的基礎階段。

(二)成長發展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逐步走向對外開放,社會經濟發展也開始步入正軌,通過積極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技術和發展經驗,為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打開了新路。然而,對外開放在給我國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等領域的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使有關國家安全的問題進一步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推進改革開放的同時切實維護國家安全,成為學界的共識。1983年7月1日,國家安全部在北京成立,學界對此做出回應并出現相關研究成果。20世紀80年代,國內一大批學者對國際戰略格局做出判斷,普遍認為國際局勢已從對抗走向相互滲透與合作,國際政治的主要內容也不再是反帝,而是在維護和平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如宦鄉將當時的國際格局精辟地概括為 “競爭—摩擦—協調,再摩擦—再協調”的時代,是 “一個世界,兩種制度,政治多極,競爭共處”的體系。[6]學界相關研究的方向也逐步從純粹的意識形態和政權鞏固視域轉向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科學研究。但受制于當時尚處于相關體制恢復和建構的初始階段,學界的研究主要還停留在對國外包括美國、蘇聯等國家在國家安全問題處理模式的分析和經驗借鑒上,結合我國實際進行的專業探討還較為缺乏,決定了該領域的國內研究尚處于成長階段。

(三)深化拓展

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標志著我國社會經濟領域的又一次重大轉變。面對新舊體制的逐步轉換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如何確保國家安全和穩定的話題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而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東歐劇變和冷戰的結束,既帶來了國際格局的改變,也使得學界對國家安全重要性的認知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確提出要 “加強國家安全工作,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7]。中共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等對此做出重要闡述,為學界強化該領域的分析和研究注入了活力,不僅傳統視域中的政治和軍事安全研究得以深化,非傳統安全領域中諸如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等也開始受到重視,且在研究方向上不斷拓展。傳統安全研究與非傳統安全研究交相輝映,顯示出學界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拓展。

(四)走向完善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黨中央對完善國家安全的戰略和工作機制、確保國家安全做了更為直接和明確的闡述和分析。與以往相比較,十八大開啟了對國家安全戰略的體系建構和實踐操作階段,這無疑是一個新的飛躍。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重大決定。2014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首次提出構建集 “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8]。對國家安全戰略建構的細致化和具體化,帶來了有關國家安全問題研究方向的創新。學界不僅著眼于比較分析和經驗研究,而且對國家安全的內涵、價值和路徑等進行了深層次的學理分析,這些研究內容既為進一步鞏固國家安全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也預示著我國學界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逐漸走向完善。

二、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主題演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有關國家安全的理論分析涉及多個主題和層面。基于內容分析的視角,可從國家安全認知研究、國家安全理論范式研究、國家安全挑戰研究、國家安全戰略研究等層面展開分析。綜合而言,主要代表性觀點如下:

(一)國家安全認知研究:從 “傳統的二元”走向 “非傳統的無窮盡”

何謂國家安全,這是該領域研究的邏輯起點。國內學界對國家安全的認知,經歷了從傳統的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的二元化定義到內涵不斷擴張的演變。在西方學術界,目前已知有關國家安全的定義最早是由美國學者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于1943年在 《美國外交政策》中提出的。國內第一篇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成果是鄔性宏翻譯自美國時任助理國務卿赫勃特·胡佛的 《石油、國家安全和蘇伊士運河事件的教訓》,該文發表于1957年的 《世界經濟文匯》上,但受制于特殊歷史年代的思維和理論局限,這一譯介成果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國內在相當長時間內一直未出現 “國家安全”的直接定義,基于政權鞏固和社會制度論爭的客觀需要,改革開放前我國學界主要通過 “戰略”、“戰術”、“安全生產”、“國際斗爭”等相關概念來加以表述。[9]學界對國家安全的認知主要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政治和軍事領域,認為國家安全就是因外部強國的控制和侵略的危險所引發的民族安全,保衛人民勝利果實和革命成果。[10]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時代主題的判斷從 “革命與戰爭”轉向 “和平與發展”。國際環境和歷史背景的轉變帶來了學界對安全觀認知的調整,國家安全外延也開始逐步擴展。尤其是隨著國際安全局勢和國際關系的發展,安全日益超出純粹的政治和軍事領域,由此也出現了各類非傳統安全觀。與傳統安全觀相比,非傳統安全觀淡化了國家的主體性,強調了“人的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導致了國家安全外延的擴大化。①參見唐永勝:《超越傳統的國家安全戰略》,載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6);崔建樹、阮春良:《從 “國家安全”到 “人的安全”》,載 《山東社會科學》,2011(5);劉黎明:《論我國國家安全觀》,載 《河北法學》,2004(2);俞曉秋:《對信息技術與國家安全若干問題的思考》,載 《現代國際關系》,2001(3);鄭杭生、洪大用:《中國轉型期的社會安全隱患與對策》,載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 (2)。尤其是隨著國際經濟依存度的提升、信息技術的躍進以及國內社會發展逐步進入轉型期,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及由各類矛盾而產生的社會公共安全在國家安全領域中的重要性不斷得到凸顯,這一趨勢隨著冷戰的結束而走向 “空前高漲”。針對非傳統安全觀,國內學界相繼誕生了 “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政治安全、信息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的五要素說[11], “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安全、網絡安全”的六要素說[12],“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的七要素說[13]等多種觀點。隨著國家安全領域的不斷增多,非傳統安全概念的外延目前依然在不斷更新和拓展,甚至成為 “一種永遠無法窮盡安全外延的安全觀”[14]。在當下研究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分析和挖掘內涵,以形成具有普遍認同且具有科學性的國家安全認知體系,還值得進一步探討。

(二)國家安全理論范式研究:從馬克思主義的 “一元主導”走向 “多元主義”探討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的發展方向和任務也隨之發生轉變。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被確立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理念,西方理論在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當成資產階級的腐朽意識形態而受到批判和拋棄。學界有關國家安全的理論分析也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主導視域展開的,包括階級斗爭理論、生產力理論、國家學說、社會形態理論等在內,共同構成了特殊歷史時期有關國家安全分析的框架。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列寧的 “危機和戰爭引起革命”的思路,提出了 “不是戰爭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戰爭”①1969年,毛澤東在談到第三次世界大戰時提出這個論斷。參見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723-72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的著名論斷,始終認為國際上帝國主義戰爭不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定會發生,黨的中心任務就是防范和應對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以及通過國內革命來鞏固人民政權。[15]馬克思主義理論范式在特殊年代的主導和解讀,為我國以軍事、國防等為主導的傳統安全觀奠定了根基,也推動了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地位的提升和話語權的建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政治學和國際關系等學科的恢復,西方學界的一些相關理論逐漸進入國人視野,國內一些政治學者和國際關系研究者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的前提下,開始注意吸收和借鑒西方政治學界和國際關系學界的理論、概念,追蹤前沿研究動態,在國家安全理論范式研究上逐漸實現從馬克思主義的 “一元主導”向 “多元主義”探討轉型。這些理論范式如:(1)現實主義國家安全理論。這一理論基于物質主義、客觀主義等的立場和方法論,將政治與道德進行劃分,突出資源地理因素、軍事力量等物質條件與國家安全的關聯性,否認國際合作和信任機制的可能性,對國內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因其無法解釋冷戰后所發生的許多重大國際安全事件,也使其在國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16](2)自由主義國家安全理論。與現實主義強調國家的主體性不同,自由主義則支持國際合作,強調國家安全由 “自助”向 “合作”過渡。持這類觀點的學者大多強調國際機制的重要性,認為之所以出現國家安全危機,根源在于國際機制、規則等的不健全。國際制度完善化有助于強化政治透明度,緩解國際沖突,并帶來國家安全的切實實現。[17](3)建構主義國家安全理論。這種理論于20世紀90年代進入國際政治理論領域并逐步為國內學界接受,繼而成為國內學界在國家安全研究領域的主流范式之一。建構主義研究范式強調合作與協同,從人的具體實踐和現實本質出發,賦予國家、國際體系以社會性和實踐性,從而使國家安全的研究回歸人的本質。[18]從 “一元主導”到 “多元論爭”的轉變,開闊了學界的研究視野,強化了研究本身的內涵與適應性,也為推進我國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多元視角。

(三)國家安全挑戰研究:從 “意識形態沖突”走向 “內外多重動因”

實現國家安全,其現實挑戰在哪里?這是國內學界有關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重要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政治體系逐步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兩極對立的格局,而新中國的成立及其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導致整個冷戰期間,意識形態的沖突成為東西方國家沖突的主要方面,也構成了挑戰中國國家安全的主導因素。冷戰期間東西方的對峙,更多的是兩種意識形態、兩種執政理念和兩種生活方式間的對峙,美國對中國的威脅主要不是對中國領土的威脅,而是對中國國家政權的威脅。[19]而且,西方大國還常常以民主、人權和宗教自由為借口,輸出民主和推銷價值觀,并以此擴展地緣利益、擴張地緣空間,這使地緣政治斗爭仍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20]

冷戰結束以后,隨著現代國際體系和國際規范不斷被各國接受,國家間意識形態沖突逐漸在國家安全領域褪去,非傳統安全觀主導的體系推動著國家安全的挑戰轉向國家內外多重領域。概而言之,這些挑戰可歸結為自然和社會兩重視角。[21]從自然視域看,隨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不斷加劇,由其引發的沖突構成威脅國家安全的主因。“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匱乏必將帶來國家安全隱患。”[22]而生態環境問題更具有多層次性、復雜性特征,如果不進行有效的協調和處理,必將給國家安全和國家主權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23]從社會視域看,國家安全與國際和國內多重因素相聯系。從國際視角看,國際金融市場的安全危機及其給我國國家經濟安全帶來的現實破壞不可忽視。國際海權糾紛、美國的制度和軍事威脅、美日在亞太地區的軍事交往以及周邊地區的跨國犯罪等問題構成了對我國國家政治和軍事安全的潛在威脅。①參見浦啟華:《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國家安全》,載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6);張文木:《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問題》,載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3);羅援:《常懷憂患意識,不忘國家安全》,載 《文匯報》,2011-09-30;閻學通:《中國安全環境未改善,安全利益是首要利益》,載 《環球時報》,2008-03-24。而且,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些威脅的復雜性也進一步加劇。[24]從國內視角看,臺灣問題、國內的政治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民族問題構成當下國內安全的四大挑戰。另外,近些年國內社會公共領域的安全隱患也不斷增多,其對國家安全帶來的破壞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②參見王逸舟:《和平發展階段的中國國家安全:一項新的議程》,載 《國際經濟評論》,2006(9);金燦榮:《中國國家安全面臨的主要挑戰》,載 《國際政治研究》,2009(4);鄧正剛:《構建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安全體系》,載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2(1)。學界對非傳統國家安全的多重視角分析,對強化國家安全認知是有積極意義的。

(四)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從 “扁平化”走向 “立體化”

如果說國家安全認知研究和理論范式研究強調的是學理思考,國家安全挑戰研究立足的是客觀實踐,那么學界對國家安全戰略的研究則是面向未來的。在改革開放以前,在毛澤東 “一邊倒”、“另起爐灶”等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下,學界對國家安全戰略的研究主要基于軍事安全戰略和政治安全戰略的角度加以展開。對于軍事安全戰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武器裝備體系兩方面。改革開放以后,隨著非傳統安全觀的逐步提出和不斷被重新定義,國內學界對國家安全戰略的研究也不斷拓展。這對此后我國的國際戰略研究影響深刻,也使得國內學界對國家安全戰略的范圍研究,已不再只是圍繞軍事和政治安全戰略進行分析,而是立足于國家安全的各個領域和內在構成,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和生態安全等多個領域著眼,提出各具針對性的戰略性選擇路徑。[25]

對國家安全戰略的手段研究則從 “硬實力”逐步走向 “軟實力”研究。尤其是面對當下中國非傳統安全問題的不斷涌現,必須改變過去重技術輕人文的傾向,重視對國家 “軟實力”的挖掘和提升,并將構建和運用 “軟實力”視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途徑。[26]對國家安全戰略的著眼點研究則開始擯棄片面化,兼顧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雙重品要求,努力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軍事和權力的過度使用已經不符合新時期國家安全戰略的要求,唯有國家內部的不斷進步和國際合作的廣泛開展,才能消除國家安全領域潛在的風險。[27]面對當下國內恐怖主義勢力的抬頭,一方面要強化立法,積極制定國家反恐怖主義法,將反恐提高至國家安全高度[28];另一方面,必須科學地預測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和國際參與中的各類危機及其威脅程度,形成以政府整合為核心,以強化社會、媒體和民眾普遍參與和國際合作為渠道的多元治理體系。[29]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研究主題的轉變,使國家安全戰略研究逐步走向立體化,有效地推進了國家安全戰略實踐的科學化發展。

三、對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總結與趨勢展望

通過對國家安全問題領域研究狀況的回顧總結,可見國內學界對此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分析和探討,并且在研究進程中緊隨國際國內局勢發展的客觀實際和需要不斷調整研究方向,為推進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在對學術史進行考察的同時,我們看到,目前國內該領域研究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須改進的地方:

第一,研究內容需要進一步深化。雖然學者們基于不同視角和層面對國家安全理念及其戰略選擇進行了大量的分析,但近年來有深度且得到各方普遍認可和引用的觀點依然不多見,部分研究成果在觀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重復現象,理論分析有待進一步深化。如對國家安全內涵的闡述,目前學界尚未形成統一且權威的觀點,更精確的概念有待進一步厘定。

第二,實證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國家安全問題既關系到國際局勢和國家大勢,同時也事關社會發展實際,要對其進行全面分析,不僅需要研究者們從定性的角度進行理論分析,而且也需要從實證的角度對關涉國家安全的因素進行經驗調查,以期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三,多學科分析有待進一步拓展。政治學、軍事學、經濟學等視角是目前該領域研究的主導視角,從其他學科角度進行的研究還有所欠缺,亟須強化傳播學、管理學、教育學、戰略學、系統學等學科的參與,為推進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學界有關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成果,學界進一步推進國家安全問題研究極為必要。筆者認為學界對該領域的研究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問題意識,促進國家安全問題理論與實踐研究相結合。誠如時殷弘所言:“國際安全的內涵在當今已經變得異常龐大和復雜,不論在國際關系方面,而且在人類跨國聯系甚而人類同自然的關系當中一切包含威脅甚或非正義的問題幾乎都被囊括進這個概念。”[30]這一特性要求學者在研究實踐中必須樹立問題意識,中國國家安全研究要能夠和國外研究進行學術交流和對話,推進更深層次的研究。具體而言,一要繼續強化對國家安全概念的界定研究。應從靜態研究和動態研究、歷史考察和現實考察、系統分析與個體分析相統一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國家安全概念的全方位考察,實現對其認知的深化發展。二要繼續深化對我國國家安全理論體系的建構研究。在堅持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的前提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構的高度,探討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發展的地位、作用、路徑等,由此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安全理論體系和學說,推進該領域研究的科學發展。

(2)拓寬研究內容,形成國家安全研究的廣闊學術視野。國家安全問題不是靜止不變的,隨著國際國內局勢的發展和演變,國家安全的戰略特性、內涵、要素等都存在顯著的差異,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之后,對國家安全體系各領域及其之間相互關系和具體機制的建構分析已成為當務之急。在此情境下,學界在學術視野上必須與時俱進。基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視野,不僅需要強化對國家安全戰略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模式及一般規律的分析,而且還要結合當下實際研究國家發展各領域安全戰略的特殊規律,通過對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領域的全方位分析和探討,在充分利用各種理論資源和經驗智慧的基礎上促進研究視野的不斷拓展。

(3)整合研究力量,建構國家安全研究的全方位支撐體系。現實主義理論代表人物阿諾德·沃爾弗斯 (Arnold Wolfers)將安全視為 “一種價值”,并將其看成是國際政治研究的 “起點”和 “落點”。[31](P434)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重要性呼喚學界的普遍關注,來自國際關系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專業院校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等專業智庫因其雄厚的專業研究力量而構成該領域的研究主力,但普通高等院校、社會科學院以及黨校系統同樣具有優勢,可憑借自身優勢開展適合自身特色的相關研究;作為政府機構的專業研究部門,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也可根據自身的特色開展專業化研究。為此,國家科研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必要的經費支撐和科研專項計劃支撐,促使各級各類機構從自身特性出發強化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以期通過建構和整合更大規模的、更高質量的、更多元化的和結構更為合理的研究力量,建構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全方位支撐體系。

(4)創新研究方法,促進有關國家安全研究的科學化。“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兼具共同性和獨特性,中國學者的研究工作必須探索有中國視角的因應之道。”[32]對國家安全的研究顯然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單純的學理分析和經驗分析都無法顯示出研究本身應有的科學性,要確保研究的前瞻性,今后學界應實現整體研究層次上的整合與創新。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明確理論研究的具體視域。比如,對于國家安全體系建構、內涵特性及其范式等問題,今后應繼續從宏觀和理論層面上進行分析;對于國家安全戰略的分析則應堅持從經驗研究和比較研究視角進行探討,以歸納出國家安全戰略發展的科學路徑。另一方面,要進一步開展實證研究,如社會成員對國家安全的認知,當下我國社會發展領域頻繁爆出的群體性沖突及其對社會公共安全的破壞,對其根源、類型及有效應對措施的分析。對社會個體在國家經濟、文化、信息、海洋安全等領域的教育等,針對這些領域,研究者應積極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等形式做出實證性考察,得出確切結論,為國家安全戰略的實現提供有價值的補充。

(5)強化多元參與,促進國家安全研究的多學科化、系統化。國家安全問題涵蓋了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態、信息和文化等多個領域和層面,是一個典型的多元化綜合性議題。在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中,任何單獨一門學科都難以對其做出完整和科學的解釋,只有通過多學科的交叉系統研究和相互借鑒才能達至對其本質的認識。國家安全問題研究的多學科參與有利于從多元和整體性的角度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推進該領域的研究進一步科學化、系統化。當前,除了從政治學、軍事學、經濟學等學科視角進行分析外,還應大力借鑒傳播學、信息學、歷史學、法學、教育學、系統學和哲學等學科的研究體系和方法進行多維分析,這些領域的研究者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積極參與,為推進國內學界該領域研究的深化發展做出貢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 《人民日報》,2012-11-09。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載 《人民日報》,2013-11-16。

[3][8]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載 《人民日報》,2014-04-16。

[4]殷宇:《我國和平外交光輝勝利的十年》,載 《世界知識》,1959(19)。

[5]凱文:《實現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載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4)。

[6]宦鄉:《一個世界、兩種制度、政治多極、競爭共處》,載 《世界知識》,1988(2)。

[7]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 《人民日報》,2002-11-09。

[9]劉國新:《簡論毛澤東的國家安全思想》,載 《國際政治研究》,2009(4)。

[10]任衛東:《傳統國家安全觀:界限、設定及其體系》,載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8)。

[11]張學明:《冷戰后國家安全觀念的三大變化》,載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0(3)。

[12]馬振超:《國家安全觀念的內涵分析》,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0(6)。

[13]馬維:《國家安全·國家利益·新國家安全觀》,載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6)。

[14]何貽綸:《國家安全觀芻議》,載 《政治學研究》,2004(3)。

[15]李小輝:《論演進中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及其價值取向》,載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1)。

[16]蘇長和:《從國家安全到世界安全——現實主義及其后》,載 《歐洲》,1997(1)。

[17]郭丹、胡正:《國家安全模式轉型:理論基礎及動力分析》,載 《社會科學研究》,2009(5)。

[18]宋曉敏:《建構主義安全研究理論范式芻議》,載 《人民論壇》,2012(5)。

[19]張清敏:《國家安全:中國對外安全戰略的核心》,載 《國際政治研究》,2009(4)。

[20]馬榮升:《創新與超越:新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載 《東北亞論壇》,2009(1)。

[21]劉躍進:《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社會安全問題》,載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2)。

[22]倪世雄、潛旭明:《霸權之基:美國的國際能源戰略》,載 《人民論壇》,2012(8)。

[23]余曉泓:《生態環境問題與國家安全》,載 《東北亞論壇》,2000(3)。

[24]俞曉秋:《對信息技術與國家安全若干問題的思考》,載 《現代國際關系》,2001(3)。

[25]唐均心:《論我國的國家安全戰略》,載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26]蔡文之:《論國家安全戰略的調適》,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0(2)。

[27]唐永勝:《超越傳統的國家安全戰略》,載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6)。

[28]尹卓:《國家應盡快出臺 〈反恐怖主義法〉》,載 《人民政協報》,2014-03-09。

[29]余瀟楓、李佳: 《非傳統安全:中國的認知與應對 (1978—2008年)》,載 《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11)。

[30]時殷弘:《國際安全的基本哲理范式》,載 《中國社會科學》,2000(5)。

[31]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32]王逸舟:《中國與非傳統安全》,載 《國際經濟評論》,2004(6)。

猜你喜歡
戰略國家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戰略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戰略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88av在线播放|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新AV天堂|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噜噜噜久久|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在线国产你懂的| 欧美国产三级|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日韩|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国产精品.com| 在线观看无码a∨|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伊人色天堂|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深爱婷婷激情网|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日韩高清成人|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午夜国产小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毛片最新网址|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91高跟丝袜|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色视频| 国产91av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日本国产在线|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另类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91视频99| 激情亚洲天堂|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www.av男人.com| 久久精品丝袜| 久综合日韩| 欧美在线伊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