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延娜
隨著電子攝像技術和高科技器械的進步,電子胸腔鏡廣泛應用胸外科。電子胸腔鏡手術(VATS)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患者恢復快、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等優點[1]。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外一科于2007年1月~2012年6月經胸腔鏡肺大泡切除手術79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79例,男69例,女10例,年齡16~77歲。CT證實均為肺大泡合并氣胸,右側36例,左側39例,雙側4例。多發49例,單發30例。合并冠心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術后均放置胸腔閉式引流裝置。79例患者術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7.5 d,1例患者術后出現肺泡漏氣,經胸管內注入凝血酶后漏氣停止,1例患者術后出現皮下氣腫,經穿刺排氣后余下氣體自行吸收,隨診半年1例患者3個月時復發。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檢查及一般護理 術前檢查包括血尿糞常規、血氣分析、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胸部X線等。術前晚排便灌腸,術晨清潔灌腸,術前禁食水,術晨常規備皮。
2.1.2呼吸道準備 術前禁煙2周以上,可以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2]。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2.1.3心理護理 大多數患者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擔心治療效果[3],患者對VATS不了解又因身體不適,顧慮重重。術前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可減輕患者心理應激狀態,使患者盡可能接近生理狀態,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根據患者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有針對性向患者講解VATS的優點、術前準備、手術步驟、術中配合、術后注意事項等。講解病房環境、責任護士、主管醫生、手術醫生等消除患者由于環境陌生而引起的焦慮。環境熟悉時能使人較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而獲得各種信息與幫助,安全感倍增。講解本科開展此手術情況及成功率,使其配合治療。
2.2術后護理
2.2.1術后體位 術后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和上呼吸道分泌物吸入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生命體征平穩后給半坐臥位,利于胸腔閉式引流和呼吸,同時也減輕傷口張力。
2.2.2飲食護理 術后當天禁食水,術后第一天流質飲食,此后半流質飲食,如患者無胃脹胃痛等不適改為普食。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及易消化飲食,保證充足營養,促進傷口早日愈合。
2.2.3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 VATS創傷較常規手術創傷小,但由于手術時單側肺長時間通氣及手術刺激,對患者呼吸系統及各重要臟器影響較大,因此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是非常重要的。術后給心電監護,15~30 min記錄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一次。生命體征平穩者可適當延長監測時間。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觀察胸腔閉式引流液的顏色及量。出血多因富含血管的粘連帶撕裂或其它原因的血管損傷所致[4],少量出血不用特殊處理,如果引流液的顏色鮮紅且量大,100~200 ml/h,連續2 h以上考慮有活動性出血,需報告醫生并積極協助搶救。觀察患者面頸及胸部皮膚有無皮下氣腫,如有皮下氣腫及時處理。本組1例患者出現皮下氣腫,經穿刺排氣后,2 d后余下氣體自行吸收。觀察胸腔閉式引流管是否持續有水泡溢出,如有報告醫生可遵醫囑經胸管內注入凝血酶治療。本組1例患者術后出現肺泡漏氣,經胸管內注入凝血酶后漏氣停止。
2.2.4早期活動 胸腔鏡手術切口小、手術不切斷肋間神經、疼痛輕,避免了開胸手術所致的一些不良反應如肋間神經損傷而引起的前胸及上腹部長期麻木感和酸痛感等癥狀[5]。如患者訴疼痛,則給予患者最優化的疼痛緩解方式并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肺不張,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本科制定了患者術后詳細的活動計劃,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早期下床活動,促進康復,提高了護理質量。
2.2.5呼吸道護理 術后給患者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95%,并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呼吸道通暢是胸腔鏡外科手術護理的重要任務[6],術后應在充分緩解疼痛的基礎上,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肺擴張。如痰液粘稠給予氧氣壓縮霧化吸入。氧氣壓縮霧化吸入是利用氧氣流將藥液形成氣霧狀,在稀釋痰液的同時保證氧氣的充足供應[7]。
2.2.6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 胸腔閉式引流患者,重點做好床頭交接班。保持引流管通暢固定,防止受壓、打折、扭曲、滑脫等。保持引流瓶低于引流口60 cm, 引流瓶妥善固定,防止患者翻身、坐起或抬高床欄時,傾倒、打翻引流瓶或將引流瓶抬高超過引流口,引起逆行感染。術后15~30 min擠壓引流管一次,防止引流管堵塞。密切觀察引流瓶內水柱波動情況。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若短時間內有大量鮮紅的液體引出,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做好護理記錄。保持引流裝置的密封性。搬動患者時用雙止血鉗夾引流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意外脫管時的緊急處理辦法。每日生理鹽水更換引流瓶液體一次,注意無菌操作。患者無呼吸困難,無胸悶氣喘等癥狀,每日引流液<50 ml,胸部X線示肺膨脹良好,無積液積氣等可予拔管。拔管后24 h內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局部切口有無滲血、皮下氣腫等[8]。
VATS患者出院后,3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鼓勵患者繼續進行有效咳嗽、深呼吸運動,以增加肺活量。戒煙戒酒,適當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囑定期復查,如有胸悶、呼吸困難等及時就診。
總之,VATS是一種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等優點的新技術。術前給予患者充足的準備和心理護理,術后給予患者精心細致護理,能提高患者手術成功率并減少術后并發癥,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1] 劉秋秋,劉益革.胸心外科神經外科手術配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3.
[2] 沈小英.82例胸腔鏡肺大泡切除的護理體會.中國醫師雜志,2012(增刊):180.
[3] 薛富善,袁風華.圍術期護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784.
[4] 張志國,方冰,楊世英,等.胸腔鏡手術并發癥分析.四川醫學,2004,5(8):896.
[5] 張淑敏.術前肺功能訓練對胸外科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分析.中國使用護理雜志,1999,5(6):9-10.
[6] 姚雪梅.12例胸部疾病電視胸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華夏醫學,2004,17(5):711.
[7] 林惠華,陳逸娜,占瑞珊.氧氣霧化吸入及超聲霧化吸入對開胸術后排痰效果的對比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132-133.
[8] 劉先桃,左鵑.自發性氣胸圍手術期護理.護理學雜志,2000,15(11):6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