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瓊,李樂之,任玉嘉
(1.中南大學護理學院,湖南長沙10005;2.湘潭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湖南湘潭411004;3.中南大學護雅二醫院,湖南長沙10005)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1]。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們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相對輕視了情商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共情能力的培養。WJ reynolds 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一個與護士有關的共情能力的定義:即護士理解患者的痛苦并提供支持性的人際溝通的能力[2]。
采取便利抽樣的方式,隨機抽取湖南某高職院校實習結束后準備畢業考試的學生500名。發放問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
一般情況調查表。為自制的簡易調查問卷,主要包括護生的性別、生源地、是否為班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就業意向、實習醫院的級別等。
護理人員共情量表。由楊輝、邱玉芳等制定的臨床護理人員共情能力評價指標體系[3]。量表包括三個維度,28個條目。采用Likert 量表的5 級反應制,各項目均為1~5評分。1分為“完全不符合”,2分為“不太符合”,3分為“不確定”,4分為“比較符合”,5分為“完全符合”。得分越低,被調查者的共情能力越強。共情量表的Cronbach a 系數為0.856,重測信度為0.867,折半信度為0.771。
所有數據錄入SPSS13.0 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 檢驗和x2檢驗。
調查對象的性別、生源地、是否為班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就業意向(是否將來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職業)、實習醫院的級別等如表1所示。

表1 一般情況調查表(n=500)
采用平均數、標準差比較對高職護生共情能力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高職護生實習結束后共情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如表2所示。

表2 高職護生共情能力分析
2.2.1 不同性別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
表3的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護生在實習結束后共情能力沒有顯著差異。

表3 不同性別護生的共情能力得分情況
2.2.2 不同生源地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
表4的結果顯示,不同生源地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表4 不同生源地護生共情能力得分情況
2.2.3 是否為班干部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
表5的結果顯示,是否為班干部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表5 是否為班干部護生共情能力得分情況
2.2.4 是否為獨生子女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
表6的結果顯示,是否為獨生子女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表6 是否為獨生子女護生共情能力得分情況
2.2.5 是否愿意從事與護理專業有關職業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
表7的結果顯示,是否愿意從事與護理專業有關職業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表7 是否從事與護理專業有關職業護生共情能力得分情況
2.2.6 實習醫院級別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
表8的結果顯示,實習醫院級別對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表8 實習醫院級別護生共情能力得分情況
調查發現,非獨生子女、班干部護生的共情能力明顯偏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他們體驗過多種角色,也更容易與他人換位思考,故表現在共情能力方面比較占優勢。國外的很多醫學生在選修課程中多選擇表演課程,通過表演課程中扮演各種角色,學會從對方的表情、動作、肢體語言等各方面去判斷對方的需要。雖然國內護理課程方面也有角色扮演,但因為教師本身不是表演專業,可能對學生的指導僅僅停留在情節的安排或者表演的表淺層次上[4]。應盡可能地創造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增加學生的快樂學習體驗[5]。
調查發現,就業意向明顯影響護生的共情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很多高職大專的護生專業情感淡薄,缺乏共情能力提高的意識,護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專業情感的培養。
實習醫院的級別對護生共情能力有顯著影響。其一,三級醫院的護士配備比較充足,護理帶教老師對護生的帶教工作比較系統規范;其二,三級醫院的患者對護理的質量要求相對較高,護理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也會比較重視患者的感受,在潛移默化中對護生的共情方面也有影響;其三,護生在好的醫院實習,希望能繼續留在該醫院工作,所以在實習時會盡可能表現好,多花時間去考慮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影響高職護生共情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是否為班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就業意向(是否將來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職業)、實習醫院的級別;護生的共情能力通過培養是有可能提高的,護理教育者應重視對護生的共情能力的培養。
[1]季誠,俞杰,姜琴,等.活動課程在培養護生知識遷移能力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6,3(3):108-109.
[2]Reynolds W J,Scott B.Empathy:a crucial component of helping relationship[J].Paychiatr Ment Health Nurs,1999,6(5):363-370.
[3]王巧紅.臨床護理人員共情能力測評量表的初步研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09.
[4]楊尚君,藍海濤,楊 穎.角色扮演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踐中的應用體會[J].醫學信息,2011,3(24):1199-1200.
[5]任玉嘉,唐四元,張曉玲,等.內隱外顯協同教學法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