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紅,尚愷悌
(1.天津中醫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天津300193;2.天津理工大學法政學院,天津300384)
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涉及到相關參與方的職責、風險分擔、教師的管理職能、專業發展期限、資源投入、質量等[1-3]。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一旦選定,一般不可隨意更改,否則教師要付出較大代價,而選擇合適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能夠提高英語教師績效[4-5],因此,研究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具有重要價值。
我國學者對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進行了較多研究。蔣玉梅[6]研究了大學英語女教師職業生涯,提出了個人、組織環境等4個影響大學英語女教師職業發展的因素。吳一安[7]認為,大學外語教師專業素質框架由外語學科教學能力、外語教師職業觀與職業道德等4個因素構成。紀鴻[8]提出,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師基本狀況等。姜旭、于杰美[9]認為,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師信念、外界知識、學生表現等。李曉榮[10]認為,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學習、反思、交流、研究以及實踐。于鴻雁等[11]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管理、教師培訓、教師文化。韓淑萍[12]認為,個人、實踐、情景、制度以及課程是主要影響因素。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現有文獻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師這一群體專業發展現狀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分析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為開展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證研究奠定基礎。
本次調查對象為我國不同地域的部分高等院校承擔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學歷、職稱類別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基本特征
課題組通過文獻分析確定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1-4,6,11-13],明確調研內容,完成問卷設計,通過試調查完善問卷,最后發放問卷開始正式調查。調查問卷采用Likert 5 級量表,題型以單選和多選為主,由A、B 兩卷組成。A 卷是參與調查的大學英語教師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稱、學歷、授課對象、教授的課程等,共12題。B 卷包含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狀況和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兩部分。其中,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狀況包括教師基本信息、教學信息、科研信息,共22題;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包括文化因素、組織因素、個人因素、外部因素、專業發展周期、效果等,共17題。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31份,有效問卷13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1%。
課題組運用SPSS 軟件對問卷涉及的39個觀測變量進行信度分析,得到該問卷總的Cronbach’s Alpha 值0.869,基于標準化項的Cronbachs Alpha 值為0.879,表明該量表信度可以接受,如表2所示。
對問卷B 中各變量進行信度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問卷選擇的變量中,除“文化因素”Cronbach’s Alpha 值過低(0.196)外,其它各變量的Cronbach’s Alpha 值和基于標準化項的Cronbachs Alpha 值均達到指標內在一致性檢驗標準。
教師信息化差異和不同年齡組教師信息化分析如表4、表5所示。表6 為個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分析。

表2 觀測變量信度

表3 變量描述

表4 ANOVA 檢驗教師信息化差異

表5 不同年齡組教師信息化分析

表6 個人與外部因素影響
通過分析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方面,不同年齡組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有所不同。其中,對于教師本人是否能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x1.5),統計表明其顯著性最為明顯(0.004);對于熟練地通過網絡查詢英語教學資料(x1.1)、熟練通過QQ、E-mail 等多種網絡技術進行教學(x1.2)、熟練應用信息技術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x2.1),其顯著性也很高,分別達到0.024、0.025 以及0.042。30 歲以下教師的均值遠遠高于其他3個年齡組的教師,他們與31~40 歲教師的均值最高相差0.66,與41~50 歲教師的均值最高相差0.85,與51 歲以上教師的均值最高相差1.13。這表明大學英語教師的教育信息化及信息技術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受年齡因素的制約。青年教師非常善于通過網絡來查找所需的各種英語教學資料,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青睞于對QQ、E-mail 等各種網絡技術的應用,這不僅便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使師生之間有了更為及時和便捷的溝通,從而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但是從整體情況看,在被調查的大學英語教師中,有71.4%的教師并未掌握網絡多媒體自主學習平臺的管理技能。其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數高校還未建立網絡多媒體自主學習平臺,雖然教師努力嘗試采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但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管理和評價;二是部分教師還不能緊緊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占被調查者的30.6%),其中以女性教師為主,年齡多在40歲以上。從年齡上講,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與掌握要晚于青年教師,且主要靠自主學習來完成。他們雖然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但較之青年教師,其專業發展的步伐相對較緩。因此,高校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根據英語教師所在年齡組,制定培訓計劃和激勵政策,利用網絡技術,通過多種培訓方式,誘發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提升其信息技術水平,為其專業發展提供條件。
在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方面,80%以上教師認為其專業發展的機會應該按教學發展的需要分配,專業發展的培訓(周期、內容、方式)以及培訓效果評價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55%以上的教師希望教師專業發展與薪資和提職掛鉤。63.2%的教師表示專業發展直接影響其個人發展,同時良好的個人發展也促使他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另外,被調查者中有75.5%的教師認為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有利于促進與同事間的合作。由于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做出及時和客觀的評價,能夠幫助教師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專業發展規劃,因此,高校相關管理部門應該不斷完善現有教師評價體系,體現綜合評價、注重過程、方式多樣、關注個體、鼓勵參與的指導思想,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仍然受很多因素的制約。38.8%的教師表示其所在院校的教學設施不完善,34.7%的教師在被問及該問題時持不肯定態度,這也反映出他們對學校的教學設施并不十分滿意。教師非常關注學校的管理模式,認為這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他們的看法一致性達到97.9%。盡管個人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其均值為3.52,但外部因素的均值達到4.18,高于個人因素均值0.66,而其標準差卻低于個人因素0.213,如表6所示。說明大學英語教師對外部因素影響的看法一致性較高。他們普遍認為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社會給大學英語教師提供的渠道太少,大學英語教師所得到的研究條件和單位的政策導向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專業發展。同時,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也缺少足夠的經費支持。
雖然大學英語教師的工作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但其專業發展不能脫離外部環境,需要來自管理者、同行等的支持和幫助。教師個體與群體之間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沒有教師個體獨立的思考和反思,就沒有其專業發展目標的實現,也會影響教師群體的發展目標。同樣,沒有健康、和諧的教師群體氛圍和群體文化的支撐,教師個體專業發展也難以實施。因此,高校相關管理者應該充分利用高校優越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努力營造和諧、開放、合作、互利的教師工作環境,使英語教師個體和群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上分析表明,外部因素、個人因素、學校管理模式是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薪資、提職、教學設施、專業發展的培訓周期、內容、方式以及培訓效果評價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重要影響。英語教師是我國大學教師隊伍中不容忽視的群體,其專業發展水平對提升高校整體競爭力有重要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評估的首要問題是確定影響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本文研究結果有助于確定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也為開展這一群體專業發展的實證研究創造了條件。
[1]周 燕.高校英語教師發展需求調查與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206-210.
[2]周 燕,張 潔.外語教師認知方式及需求研究——基于一項暑期研修班的個案調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1):6-10.
[3]郝彩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發展需求調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6):54-56.
[4]賈愛武.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5(1):61-66.
[5]陳 穎.反思性實踐理論框架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2(30):65-66.
[6]蔣玉梅.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外語,2012(4):17-24.
[7]吳一安.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探究[J].外語研究,2008(3):29-38.
[8]紀 鴻.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J].甘肅科技,2009(1):171-173.
[9]姜 旭,于杰美.反思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1):75-77.
[10]李曉榮.構建基于反思性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2(3):71-73.
[11]于鴻雁,高 雁,盧國君,等.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10):20-21.
[12]韓淑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2009(5):76-79.
[13]顧小清,祝智庭,龐艷霞.教師的信息化專業發展:現狀與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4(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