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衛東楊家輝
(1.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內科,564100;2.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放射科)
肺結核診斷中CT的應用價值
付衛東1楊家輝2
(1.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內科,564100;2.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放射科)
目的 探討CT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順序隨機選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0月確診的86例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X線及CT檢查,比較檢查結果。結果 通過X線檢查發現61例肺結核病灶,檢出率為70.93%;而CT檢查均有肺結核病灶檢出率為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CT還能夠較清晰地顯示病灶位于縱隔旁區4例、心影后區5例、肺尖區2例。結論 CT掃描對顯示肺結核病變的部位、形狀、數量以及各種合并癥有顯著優勢,在肺結核的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肺結核;診斷;CT;應用價值
肺結核是在結核菌的作用下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我國肺結核患者人數逐漸增多,肺結核診斷的常用方法為X線檢查[1]。但是,其在成像原理上有著較大局限性,容易造成漏診以及誤診。本文隨機選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0月確診的86例肺結核患者,進行X線及CT檢查,比較檢查結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入院順序隨機選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0月確診的86例肺結核患者。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齡10~66歲,平均(38±28)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肺結核患者,臨床表現為咳嗽、胸悶、盜汗、呼吸困難、咳痰、咯血等。
1.2 診斷方法 86例患者均進行胸部正側位X線和CT檢查。進行X線檢查時,雙側肺部均有病灶的患者選擇右側位。CT掃描采用螺旋掃描,層厚層距為10 mm,條件為120 kV,120~140 ma。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X線檢查結果 86例肺結核患者通過X檢查發現病灶61例,檢出率為70.93%。其中,空洞23例(共31個)、支氣管播散灶29例、胸水18例、胸膜肥厚及粘連8例、鈣化灶5例、肺氣腫2例、肺大泡1例。
2.2 CT掃描結果 86例肺結核患者通過CT檢查均發現肺部病灶,檢出率為100%;部位與DR片顯示一致。其中,空洞26例(61個)、支氣管播散灶16例、胸水21例、胸膜肥厚及粘連6例、鈣化灶8例、肺氣腫5例、肺大泡4例。同時,還能夠較清晰的顯示病灶位于縱隔旁區4例、心影后區5例、肺尖區2例。X線和CT檢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肺結核仍是全世界對人們生命健康構成威脅的傳染性疾病之一。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肺結核病患病最嚴重的22個國家之一[2]。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再加上工作、學習、家庭等各方面壓力的增加,人們忽視了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因此身體素質下降,我國肺結核的發病率又有所提高。另外,耐藥性結核及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也是肺結核發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3]。
在肺結核的診斷中,臨床癥狀和結核菌痰檢、影像檢查、肺和胸組織活檢、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均是肺結核診斷的依據。其中,痰涂片結核菌陽性或者培養陽性是肺結核診斷的確切依據。X線檢查具有簡單、普及性高的特點,仍是現在主要的診斷方法。但是由于技術和條件的限制,X線檢查胸部組織結構前后重疊,密度分辨率也很低,因此很難顯示肺門旁、胸水隱蓋部位、心影后等隱匿部位的結核病灶。研究顯示,只有15%的肺結核患者胸片正常顯影[4]。CT掃描具有無組織重疊和高密度分辨率的特點,能夠清晰地顯示肺內部結構以及周
邊包括隱匿部位的影像,在顯示結核病灶內鈣化及縱隔內腫大淋巴結等方面優于X線檢查。另外,CT在側臥時可檢查出15~20 mL的少量胸腔積液;能夠診斷胸膜肥厚是單純的肥厚還是包裹性積液;CT對各種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并發癥的診斷也優于X線。
綜上所述,與X線檢查相比,CT在胸部微小病灶定性方面優勢更加明顯,CT所提供的檢查信息對肺結核病變的發現以及早期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應重視其應用價值。
[1] 楊冰,孫希文,江森,等.HIV/AIDS合并肺結核的CT表現[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9(3):209-212.
[2] 張志偉,劉孝勤,張建剛,等.不典型肺結核的X線及CT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12):1820-1822.
[3] 傅鋼澤,吳恩福,殷薇薇,等.易誤診為肺癌的不典型肺結核CT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3):358-361.
[4] 孟家曉,李品林,龍顯榮,等.多層螺旋CT在活動性菌陰肺結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3,11(3):64-66.
1672-7185(2014)02-0032-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2.014
2013-09-30)
R5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