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玉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人民醫院,264300)
Ⅲ~Ⅳ期壓瘡患者56例護理心得體會
王美玉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人民醫院,264300)
目的 總結Ⅲ~Ⅳ期壓瘡患者的護理心得體會,供廣大護理工作者借鑒。方法 收集56例Ⅲ~Ⅳ期壓瘡患者病例,總結心得體會。結果 本組患者經系統、科學的治療及護理后,治愈10例、顯效23例、有效1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9.29%。結論 壓瘡的恢復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應進行有針對性的院內和院外護理措施,保證患者順利恢復。
壓瘡;護理;心得體會
壓瘡,又稱為壓力性潰瘍、褥瘡,是在外力,如壓力、剪切力、摩擦力等長期作用下,導致的一種局部組織的損害,是長期臥床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常見[1]。壓瘡病理生理機制為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部分或者完全中斷,使局部組織微循環障礙,營養物質供給減少,代謝產物慢性堆積,導致的組織損傷[2]。壓瘡的發生常見于外科術后、惡性腫瘤、老年慢性疾病長期臥床的患者,也可見于長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壓瘡的發生是一個長期、漸進性的過程。目前,護理學觀點認為,改善壓瘡重點在于控制局部組織受壓,而這也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難題。因此,選擇Ⅲ~Ⅳ期壓瘡患者56例,對臨床護理經驗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以供廣大護理工作者借鑒。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長期臥床導致的Ⅲ~Ⅳ期壓瘡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47~72歲,平均(59.4±11.5)歲。疾病構成:外科術后23例、惡性腫瘤17例、老年慢性病16例。全部患者均經查體等檢查明確診斷。其中,單處病變者30例、多處病變者26例;合并全身感染者13例。
1.2 護理心得 全部患者入院后對壓瘡病變進行評估,需清創者給予清創,合并感染者給予全身抗感染治療。
1.2.1 換藥護理 處理壓瘡創面時,應該嚴格遵循無菌原則,避免醫源性污染。首先,可用生理鹽水或者乳酸依沙吖啶等溶液清理創面,然后用無菌紗布輕輕擦拭,洗凈殘留藥液及滲出;創面表層可涂擦少量清創膠;無菌紗布覆蓋、粘貼,或者應用康惠爾貼外敷。換藥1次/2~3 d,如果壓瘡嚴重滲液較多者,可縮短換藥時間。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換藥時,均要完全除凈創面上的分泌物及液化物。
1.2.2 局部減壓 由于壓瘡的關鍵誘因在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因此局部減壓保護是緩解壓瘡的關鍵。對于長期臥床患者,護理人員和家屬應協助其定期翻身,1次/1~2 h。可采用氣墊圈保護患者受壓部位,有條件者采用氣墊床。如無上述物品,也可考慮應用軟枕、海綿被墊等臨時替代。
1.2.3 保護皮膚 注意保持床單平整、干凈,避免床單皺褶摩擦皮膚;此外,應及時清理床單上的污物,包括食物殘渣、尿液、糞便等,減少對皮膚的不良刺激。協助患者翻身或者搬運患者時,切忌在床上橫向拖動患者身體,否則由于床單和皮膚的摩擦,可加重壓瘡本身。
1.2.4 加強營養 由于壓瘡愈合是一個機體自我恢復的過程,因此,營養物質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壓瘡患者活動量下降,加之年齡和基礎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等,長期如此,營養攝入不足,這也是導致壓瘡長期不愈的原因。因此,我們主張患者多進食富含蛋白質和膠原的食物,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以上營養物質均是促進機體修復的重要物質基礎。
1.2.5 局部藥物的應用 部分壓瘡患者由于局部感染較重,滲出較多,因此局部應用抗生素處理。抗生素應用應依據藥敏試驗,而且需選用藥典中規定可局部應用的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的應用不應盲目,使用時應注意時間,因抗生素也是局部刺激,濫用反倒不利于壓瘡恢復。
1.2.6 心理護理 長期臥床患者往往存在著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容易出現抑郁、消沉等,給治療帶來不利影響。護理人員應耐心對患者進行開導,鼓勵其以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配合醫務人員的指導,加強其自身對于壓瘡的日常護理。必要時,可請治療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
1.2.7 健康教育 由于壓瘡的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護理人員給予系統、科學的護理之外,家屬更應對患者進行細致的照料。向患者家屬講解壓瘡的常識、治療及護理措施以及日常家庭護理的注意事項等,提高家屬的護理意識和操作水平。此外,應有計劃地做好隨訪工作,減少壓瘡發生。1.3 療效判定 治愈:創面結痂、脫落,局部組織愈合。顯效:創面縮小,部分創面結痂或有肉芽組織生長,無分泌物。有效:創面滲出減少,創面無擴大。無效:創面不愈合,仍有分泌物或滲出液,且較前增多。
本組患者經系統、科學的治療及護理后,治愈10例、顯效23例、有效1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9.29%。
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如下。①皮膚浸漬:常見的浸漬因素包括尿液、糞便、汗液和傷口滲出。此外,除去潮濕因素外,過度干燥也是促成壓瘡發生的因素之一。②溫度:有研究顯示,體溫每升高1℃,組織代謝需氧量增加10%。壓瘡患者局部組織由于能量供給不足,因此外科術后、感染等患者,一旦合并體溫增高等因素,易出現壓瘡。③年齡:老年患者心功能降低,加之血管彈性下降,末梢循環調節能力明顯低于年輕人。有研究顯示,年齡與壓瘡發生存在正相關關系[3],因此老年人臥床更容易發生壓瘡。④吸煙:尼古丁的攝入可以使末梢血管發生痙攣,加重局部組織缺血、缺氧;而且吸煙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增加了壓瘡的易患性。⑤應激:應激狀態下,外周血管收縮明顯,保證心、腦等供血。這樣,增加了受壓部位毛細血管的血液供應,因此容易誘發壓瘡。⑥性別:Fisher等[4]認為,男性壓瘡發生危險度高于女性。
我們的研究中共納入56例壓瘡患者病例,給予系統、科學的護理措施后,絕大部分患者療效滿意。因此我們認為,壓瘡的恢復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應進行有針對性的院內和院外護理措施,保證患者順利恢復。
[1] 安靜春.去腐生肌膏聯合居家護理在壓瘡延續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4):6-9.
[2] 李淑真,李淑敏.康惠爾潰瘍貼對預防側臥位手術患者壓瘡發生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405-2407.
[3] 殷美杏。老年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及預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2):23-24.
[4] Fisher AR, Wells G, Harrison MB.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ulcers in adult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J]. Holist Nurs Pract, 2004, 18(5): 242-253.
1672-7185(2014)08-002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8.011
2014-01-20)
R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