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芳 劉社茹 唐 利 鞏玉榮
(邢臺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河北 邢臺 054000)
義齒性口腔炎是指戴有義齒患者的義齒承托區相應部位的黏膜發生了非特異性、局域性炎癥[1]。這是佩戴活動假牙的患者最易出現的臨床問題之一,病變主要表現為與義齒接觸的腭、齦黏膜發紅、水腫,或有黃白色斑點狀假膜[2],患者自覺口干,口腔灼痛。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來我院治療的義齒性口腔炎患者436例,女230例,男206例;年齡分別為(56.4±16.5)歲和(59.6±20.4)歲;佩戴義齒1~9年。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218例,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
排除標準:①年齡≤60歲或≥81歲。②合并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及免疫缺陷患者。③患者近半年曾使用抗霉菌藥物。④精神病患者及生活不能自理者[3]。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口腔檢查。對照組患者的上頜組織用棉簽涂薄層制霉菌素軟膏,每日3次。實驗組患者的上頜組織用棉簽涂薄層復方云南白藥蜜膏,每日3次。所有患者用藥后20 min暫不進水和食物,治療期間禁用或少用義齒,不使用漱口液、不服用任何抗生素等。治療10d和15d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檢查[4]。
療效標準:治愈:口腔病損消失,黏膜恢復正常,自覺癥狀消失,唾液真菌培養2次陰性;顯效:病損面積消退大于2/3,自覺癥狀明顯減輕,唾液真菌培養陰性;好轉:病損面積消退1/2~2/3,自覺癥狀略有減輕;無效:病損面積消退小于1/2,或無變化,或擴大,自覺癥狀無變化或加重[4]。
對照組218例,治療10d治愈121例,治愈率55.5%;治療15d治愈145例,治愈率66.5%。實驗組218例,治療10d治愈155例,治愈率71.1%;治療15d治愈189例,治愈率86.7%。實驗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P<0.01)。
本實驗所使用的復方云南白藥蜜膏,是云南白藥與制霉菌素、維生素C、維生素B1、天然蜂蜜按一定比例組成的混合物。云南白藥主要由三七、重樓等中草藥組成,具有活血祛瘀、鎮痛解毒、消炎散腫、防腐生肌等功效,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炎、鎮痛與愈合作用[5~7]。維生素C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促進抗體形成,提高羥化酶活性,促進膠原蛋白及細胞間質合成[8],其對口腔炎癥潰瘍面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于潰瘍面的愈合[9]。維生素B2可維持上皮細胞功能,促進受損皮膚黏膜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幫助消除口腔內唇、舌的炎癥[10,11],促進受損皮膚黏膜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加快炎癥潰瘍面愈合[12]。天然蜂蜜對牙齒不呈現腐蝕和硬度降低現象,且一定濃度蜂蜜對一些感染口腔疾病的鏈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因潰瘍黏膜局部血藥濃度直接外敷遠高于口服吸收,而且起效快,作用時間長,吸收有規律,諸藥直接涂于患處,可以使藥物在患處直接被吸收而發揮藥效,減輕疼痛[13]。本研究使用云南白藥蜜膏治療義齒性口腔炎,明顯提高了治愈率,且本方法簡單易行,值得推廣應用。
[1]劉廣順,陳樹國,孟令強.義齒性口炎的病因及防治[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3):177-179.
[2]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8-30.
[3]谷群英,牛光良.中西醫結合治療義齒性口炎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1,9(3):157-168.
[4]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42.
[5]陳汝杰,陳小針.云南白藥的現代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新用途[J].中國社區醫師,2003,19(14):17-18.
[6]路東升,宏玉權,馬丹丹,等.早期鎮痛療法治療復發口腔潰瘍臨床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3,9(3):160-162.
[7]鄭麟蕃,張震康.實用口腔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53.
[8]唐倩,曾正渝.維生素C的臨床新用途[J].中國藥業,2007,16(8):63.
[9]儲開東.核黃素磷酸鈉注射液佐治小兒手足口病64例療效分析[J].海南醫學,2009,20(5):78.
[10]陳雪絨.核黃素針輔助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7):1228.
[11]陳冠榮.老藥新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2.
[12]Grobler SR,Basson NJ,Mizr ahi A.The effect of honey on human tooth enamel and oral bacter ia.Bee products:proper ties,applications and apitherapy[M].New York: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7:65-71.
[13]劉茂才.現代疑難病中醫治療精粹[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