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慶芬 杜慶芳
(山東省青州市中醫院,262500)
近年來,我院運用七味白術散加味治療老年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40例,取得較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40例患者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最大者72歲,最小者61歲,平均65.8歲。治療前均已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其中12例使用胰島素。
診斷標準:參考《內科學》[1],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并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中醫辨證為氣陰兩虛型。臨床癥見:口渴引飲,多食善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氣短懶言,消瘦,小便頻數,舌質淡紅、少津、苔白而干,脈弦細或細數。
均采用七味白術散加減。基本方藥:人參9g,茯苓15g,白術15g,藿香6g,木香12g,葛根12g,炙甘草6g。若口渴明顯者加天花粉9g,生地黃12g;氣短汗多者加五味子6g,山萸肉6g;食少腹脹者加砂仁9g,雞內金6g。病人治療期間停用其他降糖藥物,1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癥狀基本消失,FBG(空腹血糖)<7.2mmol/L,PBG(餐后2h血糖)<8.3mmol/L,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有效:癥狀明顯改善,FBG<8.3mmol/L,PBG<10.0mmol/L,或血糖較治療前下降10%以上;無效:癥狀無改善或血糖下降未達到標準。
治療結果:顯效24例,占60%;有效12例,占30%;無效4例,占10%。總有效率90%。
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范疇,其病機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遷延日久則氣陰兩傷。氣陰不足,脾失健運。治法當以“益氣健脾,生津止渴”為主。七味白術散益氣健脾生津,適用于消渴之氣陰兩虛者,其中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木香、藿香醒脾行氣散津;葛根升清生津。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人參、白術、茯苓具有降低血糖之效,對改變糖耐量和胰島分泌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且使用本方過程中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廣。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97.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