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466000)
黃褐斑俗稱“蝴蝶斑”“孕斑”,屬中醫“面塵”“黧黑斑”范疇。筆者自2011年以來運用化斑湯和白冰膏內外合治黃褐斑5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50例病人均來自我院中醫外科門診。5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43歲,平均38歲;病程3年以內18例,3~5年26例,5年以上6例
內服方藥化斑湯組成:柴胡12g,當歸15g,白芍15g,白術9g,茯苓12g,生地黃15,熟地黃30g,山茱萸15g,牡丹皮9g,丹參15g,白僵蠶9g,白芷9g,炙甘草6g。肝郁氣滯者加香附、枳殼;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腎虛精虧者加女貞子、旱蓮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
外用白冰膏配制:白附子、白芷各60g,冰片2g。上藥共研極細末,乳缽內研極細末,至無聲為度,加入白甘油適量調成糊狀裝瓶,每日擦面2次。
療效評定標準:治療1個療程以上判定療效。基本治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顯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淡。好轉: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10%,顏色變淡。無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10%,顏色變化不明顯。
本組治療的50例病人,基本治愈31例,占62%;顯效17例,占34%;好轉2例,占4%;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黃褐斑是發生于面部的色素障礙性皮膚病,臨床以面部對稱性分布的、形狀不規則、無自覺癥狀的黃褐色斑片為特征。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多與肝、脾、腎有關,基本病機為肝郁腎虛、氣血不和或氣滯血瘀,不能上榮于面所致。方中柴胡、當歸、白芍疏肝解郁、養血和血、斂陰;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熟地黃、山茱萸滋補肝腎;牡丹皮、生地黃、丹參涼血活血調經;白僵蠶、白芷祛風化斑。配合白冰膏外治以解毒散結、化瘀消斑,內外結合治療優于單純內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