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濟南軍區青島第二療養院,山東 青島266071)
很多人對于風濕的認識存在很大的誤區,認為風濕就是關節炎,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風濕”并不是單純指一種病,它是以骨、關節、肌肉以及結締組織病變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而“關節炎”涵蓋也頗為廣泛,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軟骨的非炎癥性變及邊緣骨質增生。關節炎不一定是風濕引起的,得了風濕也不一定會有關節炎癥。
風濕熱一般由鏈球菌感染引起,受累區域廣泛,主要分布在關節及其周圍結締組織、肌肉,甚至心臟,常見的癥狀如下:
1.前期癥狀:風濕熱出現之前會出現咽喉炎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并伴隨不規則的發熱現象,發病較輕微、短暫。初發時起病緩慢,有疲倦、乏力、體重減輕、食欲不佳、低熱、手足麻木刺痛等癥狀。
2.風濕性關節炎:作為風濕熱最突出的癥狀,風濕性關節炎常常發生于膝、髖、踝等關節,關節腫大疼痛,周圍皮膚溫熱、潮紅,自動或被動運動時都會引起疼痛,并逐漸游走至其他關節。
3.心臟炎癥:風濕熱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肌炎、心包炎,伴隨發熱、不對稱性心動過速等癥狀。
4.皮膚表現:多環形紅斑,并隨時間逐漸擴大,無瘙癢、無硬物感。關節處會出現皮下結節,常聚集成群,對稱分布,數周后自然消退。
5.舞蹈癥:常發作于兒童,主要癥狀有精神不寧,易激動,肢體和面部不自主動作,肌張力降低甚至共濟失調。
根據現有免疫學及流行病學資料分析,風濕熱發病主要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該菌莢膜表面抗原特征性與人體滑膜及關節液中的透明質酸存在共同的抗原,細胞壁和細胞膜的蛋白成分也與人的心臟、腎、神經組織等的蛋白組成類似。人體感染該菌后,免疫系統迅速作出反應,分泌抗體與之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在正常免疫的過程中出現錯誤識別,將人體正常細胞作為抗原處理,對其造成免疫損傷。
中醫學也有類似的記載,在《類證治裁·痹證》中寫到:“良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夾襲,正氣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滯,久而成痹”。中醫認為,風濕熱是由于先天體質不足,肝腎虧虛,營氣不足,從而使風寒濕毒入侵導致。這與西醫學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說法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風濕熱伴隨的風濕性關節炎常會在天氣陰冷潮濕時加重,很多看法認為風濕性關節炎是關節受潮受寒導致的,其實這種說法很片面,風濕性關節炎雖然和受寒受潮等刺激有關,但這些因素只是誘因而不是病因。寒冷潮濕的環境會導致肌肉收縮,關節血液運送量減少,周圍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1],關節滑液分泌減少、黏度上升,這些都會增加關節負擔,加重病情。
風濕熱發病常伴隨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等癥狀,此時需要與其他病因的關節炎和心臟炎癥相區分。
1.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侵蝕關節的關節炎癥類疾病,其主要病變體現在滑膜炎以及引起的軟骨破壞,除了關節晨僵、疼痛外,還伴隨關節強直、骨質及軟骨病理性變形,最終導致關節變形[2]。而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相對較輕,與類風濕對關節的破壞性相比,風濕性關節炎不會導致關節破壞,不會影響關節的功能,且疼痛時間不長,幾天便可消退。
2.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在發病前常會有呼吸道或者腸道病毒感染,主要受累部位在心肌,無關節炎癥、環形紅斑伴隨。
對于判斷疾病是否為風濕熱,目前主要從兩方面協助判斷:確定是否有過鏈球菌感染,闡明患病特征的存在和持續性。
溶血性鏈球菌能分泌多種具有抗原性的物質,使機體對其產生相應抗體。這些抗體的增加,說明病人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此外,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免疫反應亦可通過血常規檢測白細胞數目是否增加來判斷。對于特異性血清成分,包括紅細胞沉降率、黏蛋白等,在風濕熱急性期或者活動期也會呈陽性結果,因此也可以作為判斷依據。若抗體和特異性血清成分測定均為陽性,提示活動性風濕病變;抗體陽性而非特異性血清成分測定陰性者,表示發生了鏈球菌感染;若抗體正常而非特異性血清成分測定陽性或二者均為陰性,應考慮其他疾病。
風濕熱的發病與鏈球菌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防止鏈球菌感染是預防風濕熱的一項最重要的環節。風濕熱前鏈球菌感染發生在上呼吸道,因此要對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保持警惕并予以積極徹底的抗生素治療,目前主要以青霉素或紅霉素為首選。對于反復發作的慢性扁桃體炎,應手術摘除扁桃體,手術前后用青霉素預防感染。在人員流動大、封閉的集體人群中做到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可以避免鏈球菌感染,大大減少風濕熱的發病率。
風濕熱復發率較高,心肌受損的風濕熱患者愈后再次感染鏈球菌極易引起風濕病癥,因此需嚴格預防其感染復發,需長時間按照規律預防用藥。常見用藥方法有肌肉注射青霉素制劑或口服磺胺嘧啶,必須持續用藥預防。
對于急性風濕熱的治療用藥,臨床上常用水楊酸制劑,對風濕熱的退熱、消除關節炎癥和血沉的恢復正常均有較好的效果。中醫方面宜采用祛風清熱化濕療法,輔以針刺療法緩解關節炎癥,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對于舞蹈癥患者,應盡量安置于安靜的環境中,避免刺激,耐心細致護理,適當的體力活動和藥物治療大多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風濕熱作為由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雖能對關節和心臟器官造成傷害,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但因其可預防,只要注意日常生活習慣,合理膳食并輔以身體鍛煉,患病后積極治療,預后較高。
[1]Mc Alindon T.Changes in barometric pressur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influence osteoarthritis pain[J].Am J Med,2007,120(5):429-434.
[2]王云,王禮文.免疫細胞及免疫因子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致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4):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