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學,舒琦艷,陳燎原,田金星,王金鳳,王建軍
(1.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畜牧獸醫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文成縣科學技術局,浙江文成 325300;3.文成縣大峃鎮人民政府,浙江文成 325300;4.浙江雙鳳食品有限公司,浙江 文成 325300;5.文成縣金爐兔業有限公司,浙江 文成325300)
文成縣肉兔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
周永學1,舒琦艷1,陳燎原2,田金星3,王金鳳4,王建軍5
(1.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畜牧獸醫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文成縣科學技術局,浙江文成 325300;3.文成縣大峃鎮人民政府,浙江文成 325300;4.浙江雙鳳食品有限公司,浙江 文成 325300;5.文成縣金爐兔業有限公司,浙江 文成325300)
文成縣是浙江南部經濟欠發達山區縣,具有發展肉兔產業的良好條件和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文成縣肉兔產業的基礎、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該縣兔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熟化與推廣肉兔優質安全高效產業化生產關鍵技術,建設與提升肉兔繁育基地、肉兔養殖基地、肉兔加工基地、肉兔文化工程和兔業技術服務體系等對策。
肉兔產業;發展對策;文成
文成縣位于浙江省南部,是典型的經濟欠發達山區縣。肉兔產業是該縣最具特色、最有發展潛力的農業主導產業,當地人有食用兔肉的悠久歷史。據統計,2012年全縣肉兔飼養量達183萬只,位居全省首位,兔業總產值達1.5億元,初步形成了供種、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肉兔產業已成為文成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對于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發展肉兔產業是文成縣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
文成縣總面積1 293.2 km2,其中耕地面積1.04萬hm2;縣轄9個鎮、1個鄉、384個行政村,總人口為39.12萬人。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52.67億元,農業總產值5.84億元,占全縣GDP的11.1%;兔業總產值1.5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25.7%;全縣農業人口35.5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0.8%,約61.0%的人口外出打工、經商、出國,留村農民約13.8萬人,且多為老人、婦女和孩子,勞動能力較低。
文成地處溫州市飲水源的上游,生豬養殖排污量大,易導致飲水源污染,文成養豬產業已被溫州市政府列入關停范圍;發展低污染的養兔產業正是一項有效解決農民出路的好產業。養兔的勞動強度相對較低,能有效發揮老人、婦女的勞動力作用,非常符合文成縣的勞動力資源特點。因勢利導地發展肉兔產業,不僅能較大幅度地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而且能促進粗放型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型升級,扶持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民組織,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加工水平,是文成縣新農村建設所迫切需要的。
1.2 發展肉兔產業是產品優勢與市場需求接軌的必然選擇
兔肉是珍貴的食品,與其他畜禽肉類相比,具有 “三高三低”優點,即高蛋白質、高磷脂、高消化率和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被譽為“美容肉” “保健肉”和 “益智肉”,代表了當今人類對于肉食品需求的方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兔肉營養價值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1-5]。1999-2008年,我國年人均兔肉占有量從不足250 g上升到近500 g,兔肉年均增長率達12.5%,而同期我國肉類年均增長率僅為2.5%[6],兔肉消費正逐漸被人們接受。可以預見,兔肉將成為繼豬肉、雞肉之后又一個重要的消費熱點。
1.3 發展肉兔產業是壯大文成縣域經濟實力的有效載體
依靠科技進步,通過最大限度地發揮文成當地資源和市場優勢,加快技術成果的引進、消化、吸收、推廣和轉化,優化資源配置,挖掘生產潛力,形成強大生產力,促進優勢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和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整合,延伸產業鏈,形成文成縣肉兔產業的集聚優勢。通過肉兔產業提升與發展,進一步推動生態縣建設,帶動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業、餐飲業、對外貿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 “文成兔文化”,從而有效壯大縣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因此,文成縣發展肉兔產業是集產品優勢、農村勞動力特點、市場消費趨勢與政策支持于一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1 飼草資源豐富
文成縣是一個典型的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山林資源十分豐富,有廣闊的草地、草山,提供飼草、林間草、樹葉等草食動物天然飼料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可利用草山4.533萬hm2,冬閑田0.667萬hm2,旱地0.333萬hm2,果園隙地0.4萬hm2,宜農類丘坡地4萬hm2。目前,每年冬、夏兩季累計種植以黑麥草為主的牧草達到613 hm2,種植技術成熟,已有效解決季節性的飼草短缺問題。同時,全年1.8萬hm2的蔬菜及經濟作物的廢棄料也是優質、生態的飼草資源。
2.2 生產基礎較好
文成縣有養兔的傳統,養1只兔,不愁油鹽醋;養10只兔,不愁衣和褲;養100只兔,走上致富路,就是長期以來當地農民養兔脫貧的真實寫照。統計,2012年全縣肉兔飼養量183萬只,其中加工肉兔70萬只,年兔業產值達到1.5億元,全縣兔農增收4 514萬元,縣財政增收785.6萬元。兔業已成為文成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兔業被列入省、市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建設帶,是文成縣 “十二五”農業經濟發展規劃建設重點產業。肉兔除供應本地外,還銷往溫州市區及周邊的平陽、瑞安、蒼南等縣,占溫州市場的2/3。本地市場消費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遞增,有力地保障了養兔的銷路問題。近年肉兔價格穩中有升,2009-2012年文成農民每銷售1只商品肉兔可獲利15~25元,遠高于其他區域的養兔效益,發展養兔的積極性高漲。全縣建有新西蘭白兔二級種兔場7家,肉兔生態養殖小區3個,常年存欄1 000只以上養殖示范場25個,存欄100~1 000只養兔示范大戶852戶,中小養兔戶近2萬戶。
2.3 產后加工保障
浙江雙鳳食品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兔產品加工的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省級清潔生產試點企業、省農業科技企業。公司占地面積3 342 m2,建筑面積3 840 m2,資產總額904萬元,中級職稱以上技術人員16人。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規模養殖場+農戶的經營方式,2012年收購并加工肉兔70萬只,產值7 700萬元,實現利稅785.6萬元。該公司開發的兔肉松、兔肉香腸、兔肉火腿、兔肉壯骨粉、臘兔肉等系列兔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其中兔肉松通過有機產品和 QS認證,并獲“浙江名牌產品”“省消費者協會推薦商品”“省市農博會金獎”等。
2.4 服務體系健全
先后成立了縣和主產鄉鎮兔業專業合作社(協會)12個,有基本辦公場所和設施,部分合作社還專門購置了飼料加工機械,目前共有合作社社員達1 670人。合作社按照 “五統一”(統一引種、統一防疫、統一飼料供應、統一牧草種植、統一培訓)的要求運行,提高廣大兔農的組織化程度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縣畜牧獸醫局作為行業管理和技術推廣部門,有儀器設備較全的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可及時提供兔病診斷和技術咨詢服務。
2.5 政府扶持有力
文成縣肉兔產業科技富民強縣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由縣長負總責,分管財政、科技、農業的副縣長任副組長。先后制定出臺了 《文成縣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文成縣關于扶持兔業產業化發展的通知》《文成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文成縣關于扶持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從事肉兔養殖和加工的業主,優先安排科技項目;對具有較大飼養規模、品種優良、防疫規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并起示范帶動作用的肉兔養殖場(戶)、兔產品加工企業、科技富民強縣示范鄉鎮、中介服務組織等給予專項扶持獎勵。
豐富的飼草資源、廣泛的群眾基礎、穩定的市場渠道、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較為健全的技術服務網絡以及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文成縣肉兔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成縣肉兔產業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績,肉兔飼養量位居浙江省首位,但與四川、山東、河南等省的肉兔主產區縣相比,其經濟技術優勢顯然不夠,生產比較脆弱,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肉兔生產先進適用技術轉化與推廣力度不夠,兔的配合飼料質量尚有提升空間,肉兔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較為滯后,仔幼兔成活率較低;肉兔生產基地規模檔次不高,兔場設施設備較為簡陋,環境衛生管理粗放,產品整齊度較差;肉兔加工產品不夠豐富,產品附加值偏低;兔文化宣傳力度不夠,兔肉保健功能宣傳、兔肉餐飲市場建設、兔產業發展歷程宣傳、兔有關典故趣事挖掘等力度較低,制約了兔業旅游、餐飲、交流等相關產業發展;兔業技術服務窗口、服務隊伍、服務信息網絡等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筆者認為,文成縣要在現有肉兔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通過熟化推廣肉兔優質安全高效產業化關鍵技術,建設與提升肉兔繁育基地、肉兔養殖基地、兔肉加工基地、肉兔文化工程、兔業技術服務體系等六大工程;以科技為支撐,全面提高肉兔產業的科技水平和質量安全水平,提高肉兔產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促進肉兔產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3.1 肉兔優質安全高效產業化生產關鍵技術熟化推廣
針對文成肉兔產業發展需要,著重熟化與推廣肉兔優良品種、飼料營養、疫病防制、產品加工、兔場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等肉兔全程開發關鍵技術,在龍頭企業加基地的示范帶動下,向合作社和養殖戶推廣,整體提升文成縣的兔業生產水平,對全縣農民脫貧致富起重要推動作用。
3.2 肉兔繁育基地建設與提升
整合與新建肉兔繁育基地10個,年培育推廣種兔10萬只以上。繁育品種以新西蘭白兔、德國大白兔、比利時兔為主。基地以良種化為核心,選育良種從料肉比、繁殖性能、適應性能、疫病抵抗力等生產性能進行綜合考慮,通過引種、選種、雜交等育種手段繁育出具有優良生產性能、生活力強、繁殖率高、耐粗飼、適合本地養殖的最佳肉兔品種 (系)。特別要重視種兔系譜及生產性能登記的檔案制度建設,保證優質種兔持續選育,通過種兔場設施設備升級改造、種兔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控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等措施,有效開展肉兔繁育基地規范化建設。
3.3 肉兔養殖基地建設與提升
整合與新建肉兔養殖基地50個,年出欄商品肉兔50萬只以上。養殖品種以新西蘭白兔、德國大白兔、比利時兔為主。基地以標準化生產技術為核心,從兔場布局、兔舍建筑、生產管理、疫病防制、環境調控、良種商品肉兔、兔場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等7大方面進行標準化建設,使肉兔業向綠色、營養、保健、安全衛生方向拓展,適應肉兔業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需求,提高競爭力,并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
3.4 兔肉加工基地建設與提升
進一步建設與提升浙江雙鳳食品有限公司等兔肉制品加工基地,強化兔肉松、兔肉酥、兔肉兒童營養粉、高鈣兔肉骨髓腸、調理兔排、兔肉干以及傳統烤兔、熏兔等科技含量高且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和新產品的研制與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建立穩定的產品銷售模式,保障文成肉兔產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3.5 肉兔文化工程建設與提升
為了促進文成肉兔產業的振興,應堅持 “加強宣傳,打造品牌,引導消費,開拓市場”的工作理念,主動實施肉兔文化工程建設。通過建設兔肉特色餐飲飯店、建設兔文化展廳、舉辦兔肉節和賽兔會等,運用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進一步宣傳提升文成肉兔的影響力,加快文成兔肉產品的生產研發,挖掘展示兔肉營養健康優勢,引導提高群眾的兔肉消費意識,開拓營造廣闊的肉兔銷售市場,與當地的生態旅游、餐飲等有機結合,將兔肉飲食文化內涵滲透到市場飲食消費和農家樂活動的各個環節,提高兔肉飲食的市場歡迎程度和社會地位,在市場上形成一種人人愛吃文成兔肉及其加工品的良好氛圍,構建文成縣獨特的兔文化。
3.6 兔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與提升
重點是加強兔業技術培訓及輔導資料編寫、肉兔生產資料服務及兔病診療等公益窗口建設、肉兔產業科技服務隊伍建設、肉兔科技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兔肉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等,為肉兔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建立兔業技術培訓制度,建設與完善縣、鄉兔業培訓基地,將兔業技術培訓資料發放到廣大養兔戶及加工戶手中;利用電視廣播等現代傳媒宣傳兔文化、兔業相關技術、市場供需信息、政策及疫情時事,兔業宣傳窗口定期張貼養兔技術資料;建立肉兔生產資料服務及兔病診療公益窗口,方便及時地為肉兔養殖戶提供質優價廉安全的飼料、獸藥、器械等肉兔生產資料和快捷有效的兔病診療服務;建立一支穩定的肉兔科技服務隊伍,集聚省、市、縣兔業技術專家,整合縣、鎮二級畜牧獸醫員隊伍,對肉兔養殖農戶實行全面的科學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指導;建立肉兔科技服務信息網絡,完善 “文成兔業網”“文成特派員兔業技術群”等現有平臺,及時發布兔業動態、企業展示、產品供求信息、科學飼養和疫病防治技術資料,開通專家咨詢答疑等互動欄目,搭建全方位的技術創新和咨詢服務平臺。
[1] 張守發,宋建臣.肉兔無公害飼養綜合技術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 陶岳榮.肉兔高效益飼養技術 [M].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3] 單永利,張寶慶,王雙同.現代養兔新技術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4] 鮑國連.兔病鑒別診斷與防治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5] 鐘秀會.姜國均.生態養兔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6] 謝曉紅,郭志強,秦應和.我國肉兔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畜牧雜志,2010,47(4):34-38.
(責任編輯:盧福莊)
S 829.1
:A
:0528-9017(2014)04-0596-04
文獻著錄格式:周永學,舒琦艷,陳燎原,等.文成縣肉兔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 [J].浙江農業科學,2014(4):596-599.
2014-02-11
2013年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 (浙江文成縣)
周永學 (1971-),男,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E-mail:nkyz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