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娜
D-二聚體檢測在靜脈血栓癥中的臨床應用與分析
許瑞娜
目的分析檢測D-二聚體在靜脈血栓癥臨床診斷中的實用性。方法本組對396例患者采用希森美康CA1500凝血分析系統, 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 檢測血漿D-二聚體。結果本組396例患者, 陽性23例, 占5.8%;陰性373例, 占94.2%。結論對于可疑靜脈血栓癥進行D-二聚體檢測, 陽性者提示存在靜脈血栓癥, 可進一步進行影像學檢查;陰性者則可排除DVT和PTE, 減少不必要的檢測。
靜脈血栓癥;肺栓塞;深靜脈栓塞;D-二聚體
靜脈血栓癥包括肺血栓栓塞癥(PTE)和深靜脈血栓形成(DVT), DVT和PTE實質上是一種疾病的過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階段的表現[1]。血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其發病率高居各種疾病之首, 且近年來還有漸增之勢, 是當代醫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之一。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對396例可疑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TE)進行相關D-二聚體等檢測, 效果良好, 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396例患者, 其中男258例, 女138例;年齡44~77歲, 平均年齡60.7歲;其中肺部疾患170例, 外科手術病例226例。臨床表現:可疑肺栓塞者表現為活動后氣短、呼吸困難、咯血、胸痛、暈厥等, 可疑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者表現為局部感覺疼痛, 行走時加劇。輕者局部僅感沉重, 站立時癥狀加重。體檢患肢腫脹、壓痛;Homans征陽性;淺靜脈曲張等。
1.2方法
1.2.1儀器與試劑 希森美康CA1500凝血分析系統。試劑為德國德令試劑盒。
1.2.2檢測方法 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參考值范圍:0~0.55 ng/L。
1.3評價方法 實驗室檢查結果>0.55 ng/L為陽性;<0.55 ng/L為陰性。
本組396例患者, 陽性23例(5.8%), 陰性373例(94.2%)。
PTE和DVT已構成世界性的重要的醫療保健問題。其發病率、死亡率亦高。由于PTE-DVT發病及臨床表現的隱匿性和復雜性, 對PTE-DVT漏診率和誤診率較高。過去我國醫學界曾將PTE-DVT視為少見病, 但近年來這種觀念已徹底改變[1]。特別是近年來開展的D-二聚體實驗室檢測技術的廣泛應用, 提高了早期診斷率, 降低誤診率, 為臨床早期治療提供了依據。
3.1肺栓塞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病理生理及危害 肺栓塞是由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的總稱, 當人體受到創傷、手術、長期臥床或患上腫瘤、感染等疾病時, 患者機體內環境發生改變, 血流緩慢瘀滯,靜脈系統內皮損傷, 激活血液凝血系統的多種因子, 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 一旦栓子脫落, 隨著血液循環流入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 阻塞肺動脈及肺動脈分支, 最終導致肺栓塞, 甚至肺梗死。而出現胸痛、咳嗽、咯血、發熱等癥狀,進而引起呼吸功能減退或衰竭。近年來, 研究發現, 在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臨床癥狀出現前, 檢測D-二聚體具有一定的臨床鑒別價值。
3.2檢測D-二聚體對肺栓塞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意義
靜脈血栓DVT和PTE, 以成年人發病較多, 男性高于女性,約1/3為PTE, 2/3表現為DVT。栓后綜合征死亡率較高, 如何早期提高靜脈血栓性疾病的確診率, 是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的關鍵。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XⅢ交聯后, 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 是一個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記物。D-二聚體增高常提示纖維蛋白溶解亢進, 如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手術后長期臥床、腫瘤、微生物感染等均可導致D-二聚體升高[2]。由于D-二聚體只是纖溶過程的產物, 其陽性結果特異性不高, 因為很多血液高凝狀態下的疾病均可表現D-二聚體升高。但其陰性結果卻對排除DVT和PTE有重要意義, 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高, 陰性預測值(陰性時可以確定不發病的幾率)達到99%[3]。本組396例患者中, 對23例陽性者及早給予溶栓治療, 取得較好療效。對373例陰性者, 跟蹤觀察無PTEDVT發生, 避免了不必要有創檢查, 節省了醫療開支。
綜上所述, 檢測D-二聚體可用于靜脈血栓診斷的排除診斷, D-二聚體低于Cutoff值就可以排除DVT或PTE的可能。與血管造影和超聲檢查相比, D-二聚體測定更為簡單便捷,值得臨床借鑒。
[1] 陸再英, 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79-88.
[2] 陳文彬, 潘祥林.診斷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311-313.
[3] 馮滴露.D-二聚體檢測在診斷肺栓塞的臨床意義.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20):101-102.
2014-06-06]
450041 鄭州市上街區人民醫院(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