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瑩
急診內科昏迷患者的緊急搶救與護理措施
康瑩
目的探討急診內科昏迷患者的緊急搶救與護理措施。方法對150例內科昏迷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及合理護理干預, 分析搶救及護理效果。結果經搶救及護理干預后, 患者住院時間為11~34 d, 平均住院時間(14.9±3.6)d, 搶救成功患者128例(85.3%), 死亡患者22例(14.7%)。結論急診內科昏迷患者, 及時予以有效搶救及合理護理干預, 可以有效減少死亡率, 提高搶救成功率。
內科昏迷;急診搶救;護理措施
昏迷是一種情況較為嚴重的意識障礙, 急診內科中達到4%左右, 一般強烈疼痛刺激無法確保患者恢復清醒狀態。發病機制較為復雜, 因此診斷存在一定困難性, 且昏迷患者由于意識障礙無法主訴病史及病情, 極易引發誤診, 所以急診昏迷患者合理救治及護理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選取150例內科昏迷患者, 實施緊急搶救且應用合理護理干預, 效果明顯,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50例內科昏迷患者, 其中男80例, 女70例, 年齡17~62歲, 平均年齡(43.1±3.6)歲。中度昏迷者58例, 電擊傷昏迷者52例,心臟疾病引發昏迷者40例。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需及時詢問送診人員, 了解患者引發昏迷原因及昏迷程度, 而且對患者予以嚴格監測, 檢查患者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血糖等相關指標, 患者應接受詳細化系統性體格檢查, 確保患者得到較為明確診斷結果。針對導致患者發生昏迷原因及實際病情程度采取對癥搶救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內及時設置靜脈通道, 平衡酸堿紊亂狀況, 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性, 呼吸道需確保通暢, 若患者存在休克癥狀, 則及時應用補液治療, 糾正酸中毒癥狀, 而且予以血管活性藥物治療保證患者體內具有良好循環功能, 若患者出現危重昏迷, 則應及時送入復蘇室實施救治, 如有必要則將患者轉移至危重病房完成進一步救治。治療過程中、治療后均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合理護理干預, 包括心理護理、基礎護理、飲食護理、康復護理等。
在所選取的150例患者中, 經搶救護理后, 患者住院時間11~34 d, 平均住院時間(14.9±3.6)d, 搶救成功患者128例(85.3%), 死亡患者22例(14.7%)。
昏迷屬于較為嚴重的意識障礙, 此疾病發病急、病情重,具有較高死亡率。在患者腦功能遭受高度抑制時, 大腦皮質或腦干網狀結構遭受損傷往往出現昏迷癥狀, 主要臨床特點為意識形態喪失, 軀體運動功能喪失, 覺醒狀態喪失, 對疼痛刺激無明顯反應, 引發昏迷病因及病種均具有較高復雜性,醫師往往難以進行有效處理。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對其病史進行了解, 并檢測昏迷患者病情變化在臨床中均具有重要意義。出現重度昏迷癥狀的患者往往會存在生命危險[2], 而急救人員所具備的專業技術操作水平及應急能力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對患者搶救成功率及預后質量造成影響。如要提高昏迷患者搶救成功率需對患者進行及時準確診斷, 且應用對應治療方法, 醫師應向家屬詢問患者相關病史, 了解患者藥物應用, 具有糖尿病史患者往往屬于酮癥酸中毒, 具有腦血管疾病患者往往由于腦梗死、腦出血癥狀而發生昏迷, 其臨床表現主要有偏癱、嘔吐、大小便失禁。為了確定患者中毒原因, 應對其實施輔助性檢查, 主要有腦電圖、血糖、血尿常規等。患者出現昏迷程度可依照GCS評分結果進行判定, 主要有運動反應、語言反應、睜眼反應, 這三項指標評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所出現的昏迷程度越嚴重, 相對應的死亡率也越高。在治療過程中, 合理護理干預對于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在急診搶救時, 需及時對呼吸道進行清理, 確保呼吸通暢,予以面罩吸氧, 患者肩部墊高, 使得頸部得到伸展, 防止舌根出現后墜現象, 并及時吸痰。及時設置靜脈通道, 若患者病因無法確定時應注射生理鹽水或平衡鹽。若患者停止心搏、呼吸, 應立即進行心腦肺復蘇術, 與醫師進行密切配合實施及時搶救。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有效監測, 及時與心電監護儀相連接, 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包括體溫、呼吸、血壓、脈搏等, 將數據進行準確記錄且告知醫生。護理人員應快速敏捷、準確熟練地與醫生實施配合以便及時檢查患者體格變化, 患者進行CT、B超等檢查過程時護理人員應進行全程陪同并予以合理性監護、吸氧等, 保證患者能夠在得到搶救同時完成檢查項目。患者通過搶救后如生命體征保持穩定, 則可轉送至住院病房內繼續完成治療, 在此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將各種治療設施管道進行完全固定, 防止出現脫落現象,整個護送過程中應避免患者出現墜落現象, 防止雙手碰落相關治療設備。在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時, 應先對造成患者生命狀況不利影響相關因素進行治療, 包括心搏、呼吸停止癥狀等, 及時予以心肺復蘇術治療, 在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癥狀時,可及時予以機械通氣治療;在患者發生惡性心律失常癥狀并存在嚴重傳導性阻滯時, 應及時予以藥物復律, 經藥物治療過程中依照患者具體情況實施電復律, 如情況嚴重則予以臨時起搏器實施治療;若患者存在休克現象, 則及時設置靜脈通道實施擴容治療, 在此過程中予以軟化血管類藥物治療, 在患者收縮壓>180 mm Hg (1mm Hg=0.133 kPa), 舒張壓>110 mm Hg,應分析其是否因腦溢血而引發昏迷癥狀, 并立即予以甘露醇等利尿藥物完成治療, 而且給予營養神經類藥物[3];若患者存在顯著中毒癥狀, 則應及時進行洗胃、導瀉處理, 使得體內毒素能夠完全排出, 予以特效解毒劑治療;若糖尿病患者存在酮癥酸中毒時, 出現高滲性昏迷癥狀, 則可及時診斷且予以小劑量胰島素治療。
總之,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及時搶救, 且予以相應護理干預, 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 張建, 李信健.急診內科昏迷患者的臨床診治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2):147-148.
[2] 葉先智.急診內科搶救 150 例昏迷患者的臨床診斷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時珍國醫國藥, 2011, 22(11):2814-2815.
[3] 徐善超, 高躍進.醫院急診內科上呼吸道感染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169-171.
2014-07-24]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