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珍
淺談老年性輸尿管腫瘤患者的護理
孫淑珍
原發性輸尿管癌臨床較為少見, 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與吸煙、飲用咖啡、濫用陣痛藥、特殊職業、慢性炎癥、積水、結石、使用環磷酰胺、化療、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
關愛;舒適;輸尿管癌
發病部位特殊, 按腫瘤性質可分為良性和惡性, 良性輸尿管腫瘤如息肉, 惡性腫瘤如移行細胞瘤、移行細胞合并鱗壯上皮癌、黏液癌等。發病年齡一般在50~80歲, 男性比女性多, 比例約為4:1, 其發病率的高峰年齡約為60~65歲,據統計原發性輸尿管癌約占泌尿系統腫瘤的1%, 多為單側, 75%位于輸尿管下段, 雙側輸尿管發生腫瘤占輸尿管腫瘤總數的0.9%~1.6%, 約24%位于輸尿管中段, 發生在輸尿管上段只占3%左右, 輸尿管腫瘤大多為移行細胞癌, 約為93%,鱗癌、腺癌和未分化癌少見。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間歇性、無痛性, 肉眼全程血尿, 并可出現條索性血塊, 活動和勞累后加重, 60%患者患側腹部疼痛, 血塊堵塞可發生劇烈疼痛, 癌腫阻塞輸尿管引起腎盂積水, 可在腹部捫及腫大的腎臟。影像學檢查發現輸尿管充盈缺損, 尿脫落細胞檢查陽性或病理證實為腫瘤即可診斷。治療原則單側應做包括患側腎、全長輸尿管及膀光袖套壯切除, 雙側時可保留一側功能較好的腎臟。術后應按照膀胱癌治療原則做好全身化療, 膀胱灌注化療及定期膀胱鏡復查。
病例, 女, 76歲, 因間斷性肉眼血尿3個月發現右側輸尿管占位性病變1 d, 于2014年2月27日入院。入院后經檢查臨床診斷為右側輸尿管癌(T2NOMO), 右側輸尿管擴張, 右腎積水, 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2級。 并于2014年3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鏡下右腎切除。右側輸尿管切除術治療。術后病理為(右腎及輸尿管)輸尿管高級別侵潤性尿路上皮癌, 體塊:2.5 cm×1.5 cm×1.2 cm。侵及輸尿管壁全層, 腎盞、腎盂擴張、腎實質性萎縮, 輸尿管斷端、腎門血管、脂肪囊均未見病變, 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切口甲級愈合。
術后給予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療及增免, 抗炎抗腫瘤治療。化療期間患者無不良用藥反應出現。因患者為高級別侵潤性尿路上皮癌, 且屬于高齡患者, 不宜行化學治療, 輸尿管癌術后一定要進行護理、預防和控制其復發或轉移, 這是腫瘤治療的關鍵之一, 直接關系到愈合康復的程度。
4.1術后護理 監測生命體征, 由于患者年齡偏大, 手術中給予全身麻醉, 因而術后, 首先應密切觀察并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神智等變化情況, 以及各種引流管是否固定好在患側床邊以下、是否有返折、是否通暢, 防止逆流, 觀察切口是否完整、脫落有無滲出、污染, 注意觀察患者排尿情況, 有無血尿、血尿顏色, 記錄尿量及有無血塊、有無尿頻、尿急等膀胱刺激癥狀, 記錄24 h尿量, 各種引流管引出的引流物的量及顏色、性質, 如發現任何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醫師并協同處置。
4.2舒適護理 首先創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病房環境, 室內溫度適宜、光線柔和、定期消毒、被褥整潔、床單平整、顏色明亮, 床上加護欄以防患者墜床, 經常與患者交流, 相互溝通,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提出的問題, 認真回答, 盡最大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 使其心情放松, 消除恐懼心理, 同時讓患者感覺身體舒適, 術后采取什么體位,以患者自身術后身體狀況決定, 讓患者感覺身體舒適的同時還不影響治療。
4.3無菌護理 嚴格無菌技術, 每日做好早晨、晚間的口腔護理, 以及各種引流管的護理, 無論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均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 引流管的清潔, 24 h更換1次各種引流袋, 以免造成醫源性感染。
4.4疼痛護理 觀察患者有無疼痛以及疼痛部位、性質和程度。若患者出現劇烈腎絞痛時, 遵醫囑給予藥物止痛, 同時觀察其他臟器的功能情況, 有無轉移病灶的表現及消瘦、乏力、貧血等癥狀。
4.5飲食護理 排氣后前幾天, 可先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高維素易消化、產氣少的食物, 少量多餐, 多吃各種蔬菜水果,然后再給予高蛋白、高維素、低碳水化合物等易消化食物,并適量補充微量元素, 少吃含草酸豐富的食物, 如菠菜、芹菜、可可、咖啡、甜菜、草莓、橘子、白薯、紅茶等。少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如海帶、黑木耳、豆類、牛奶紫菜等。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 如豬肝、雞蛋以及新鮮的白菜和水果, 可飲用磁化水, 易化解結石, 每日進水量在2000~3000 ml, 炎熱夏季增加到4000~5000 ml, 大汗后還需增加, 每日至少保證有2000 ml的排尿量。
出院后每日保持心情舒暢, 注意營養飲食, 戒煙、戒酒,多吃水果, 少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和食物, 做到飲食起居有規律, 勞逸結合,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多飲水, 觀察尿液顏色, 按時進行膀胱內灌注, 及抗癌藥物治療, 定期復查, 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2014-06-17]
132405 吉林省紅石林業局職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