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鳴
鎮靜止痛條件下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體會
倪鳴
目的總結鎮靜止痛條件下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體會。方法87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在鎮痛止痛條件下手進行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給予對應護理。結果87例子宮肌瘤患者中, 術中出現血尿3例(3.4%)、臀部皮膚Ⅰ度燙傷2例(2.3%)、腿部放射性疼痛9例(10.3%)、陰道排液16例(18.4%)。通過及時治療和精心護理, 患者均痊愈。結論在為子宮肌瘤患者鎮痛止痛情況下, 采取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并做好術前準備、術后處理, 能夠取得良好臨床治療效果, 值得推廣。
鎮痛止痛;高強度聚焦超聲技術;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屬于良性腫瘤, 育齡期婦女是此疾病高發人群,占比高達40%。臨床治療子宮肌瘤通常一次性子宮全切除、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以及藥物治療等。隨著醫療水平不斷進步, 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技術應運而生, 并廣泛應用在婦科良性腫瘤治療領域中。這種無創超聲技術又稱海扶刀, 療效顯著、安全可靠[1]。本院婦科應用此種技術治療子宮肌瘤, 收到良好治療效果。為進一步總結鎮靜止痛條件下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措施, 本文選擇2011年9月~2013年12月87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婦科87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患者年齡24~49歲,平均年齡29.8歲, 均符合子宮肌瘤相關診斷和治療標準[2];其中黏膜下肌瘤2例、肌壁間肌瘤54例、漿膜下肌瘤31例;入選患者均為首次患子宮肌瘤者, 62例患者有伴隨癥狀, 其中痛經72例, 經量增多53例, 經期延長45例, 便秘10例,尿頻31例, 貧血42例。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①腸道準備。治療前1 d, 給予患者流食,禁食飲料、牛奶等食物。并在治療1 d前給予口服導瀉藥,要求大便排便樣呈液狀, 0:00后禁止飲水;②手勢訓練。HIFU技術治療子宮肌瘤需要在鎮靜鎮痛下實施, 同時也需要保持治療環境肅靜, 手術過程中, 通常醫師和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手勢交流。因此, 應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手勢訓練,約定制定表達方式[3];③膀胱訓練。 治療3 d前,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 主要訓練方法為推遲患者排尿時間。
1.2.2術中護理
1.2.2.1術前皮膚準備 為使高強度聚焦超聲能量波安全有效直達于病灶位置, 在正式治療前要對患者相關治療區域皮膚實施脫脂脫氣, 目的在于將治療區域皮膚中氣狀雜質清除干凈, 避免超聲波出現較強折射反應和反射現象, 進而引發皮膚損傷。
1.2.2.2置尿管 向尿管氣囊內注入10~20 ml生理鹽水,注意注入過程中不要帶入氣體, 以免對超聲治療帶來干擾。通過尿管向患者膀胱內注入250~300 ml生理鹽水, 生理鹽水溫度應維持在40℃左右, 建立聲通道并將子宮托起, 進一步使B超顯示圖像變得更加清晰, 有助于觀察并分析患者尿液顏色, 及時發現有無膀胱損傷現象出現[4]。
1.2.2.3取合適體位。取患者俯臥位, 將其下腹位置浸泡在脫氣水中, 治療區域應使用封水膜密封法, 防止漏水。患者體位取好后, 護理人員應仔細檢查其身體各個位置是否受到壓迫。
1.2.2.4觀察體征變化。高強度超聲聚焦治療需在鎮靜鎮痛(靜脈)條件下完成, 鎮靜鎮痛常用藥物為咪達唑侖、芬太尼, 起到降低患者血壓、呼吸抑制等功效。治療時, 護理人員應時刻監視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的變化, 如呼吸、血壓、心率、心律等指標變化, 若發現異常, 應盡快匯報給醫師做相應處理。超聲治療時部分患者可能產生體表溫度驟升現象, 應密切觀察治療區域皮膚, 降低患者體溫可通過降低患者脫氣水的溫度(或提高水循環速度)來實現。
1.2.2.5觀察術中患者反應。①應觀察患者疼痛反應, 護理人員應及時和患者溝通, 詢問術中感受;②皮膚觀察, 護理人員可在治療間隙了解患者治療區域皮膚情況, 若患者皮膚出現劃痕、水泡等改變, 說明已受損, 應告知醫師做相應處理;③避免患者血液循環出現障礙, 觀察相鄰臟器和神經是否出現損傷, 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主訴下肢伴有不適感,則說明骶叢神經受到刺激, 應馬上停止超聲輻射治療, 并調整區域。因子宮和膀胱相鄰, 因此護理人員應重點對尿液變化進行觀察。
1.2.3術后護理
1.2.3.1膀胱灌注 治療完畢后, 需將治療區域皮膚繼續在低溫脫氣水中浸泡, 向尿管中注入生理鹽水, 通過尿管流向膀胱, 注意生理鹽水要保證無菌, 度控制在5~10℃;為患者治療區域皮膚降溫, 注入生理鹽水, 250~300 ml /次, 持續10 min后放出, 15 min后再灌注1次, 循環3次[5];觀察患者尿液顏色變化, 確定患者膀胱未出現損傷, 可將尿管拔出,尿管拔出后患者可自行排便。
1.2.3.2皮膚護理 觀察患者治療區域皮膚是否出現劃痕、紅腫狀水泡、桔皮樣褶皺、焦黑色炭化等癥狀改變。若產生明顯紅腫且皮膚溫度較高, 可采取冰敷方法降溫;若皮膚嚴重受損, 應根據損傷程度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87例子宮肌瘤患者中, 術中出現血尿3例(3.4%)、臀部皮膚Ⅰ度燙傷2例(2.3%)、腿部放射性疼痛9例(10.3%)、陰道排液16例(18.4%)。通過及時治療和精心護理, 患者均痊愈。
高強度聚焦超聲技術具有非侵入性特性, 出血量少、無瘢痕、恢復快, 是婦科領域微創向無創技術發展的典型代表[6]。但該種治療技術對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工作要求非常高,聲通道、皮膚組織和器官組織等準備工作是重點, 護理人員要密切監視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重視患者主觀描述, 并采取對應措施進行合理的護理干預, 為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奠定良好基礎。除以上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措施外, 還應做好以下幾點護理工作:①心理護理。女性患者在術前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和緊張恐懼的情緒, 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解釋高強度聚焦超聲技術相關治療流程、手術優點, 使患者對手術有正確的認知, 增加患者自信心, 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②飲食護理。術后2 h, 可給予患者清淡流質食物, 但應盡量避免進食牛奶及豆制品, 防止術后胃腸出現脹氣。麻醉藥效消失后, 應為患者拔掉導尿管, 囑咐患者多喝水, 促進排尿, 防止患者出現尿路感染。并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術后當天下床活動, 這樣可充分減少腸道粘連的發生。③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手術結束后, 觀察患者意識恢復情況, 如果生命體征平穩, 則回病房休息, 每隔0.5 h為患者測量BP、P、R, 并測量體溫, 為及時發現休克、其他臟器損傷等并發癥狀提供幫助。部分患者會產生疼痛反應, 屬正常術后反應, 可逐漸自行消失。④出院指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出院后應注意事項進行指導, 注意飲食、休息及個人衛生。術后40 d內禁止夫妻性生活, 并避免過重體力勞動, 4~8周患者月經即可恢復正常。
[1] 鄧健, 徐廷惠.高強度聚焦超聲在骨腫瘤保留肢體治療中的應用及護理.中華護理雜志, 2012, 5(4):123.
[2] 陳金鳳, 龍小麗.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護理30例.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8(1):11-12.
[3] 蓋綠華, 楊武威.鎮靜止痛條件下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軍事科學院刊, 2011, 2(9):56-57.
[4] 繆雪陽, 李元.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護理醫學, 2012, 6(2):42.
[5] 王善梅, 陳啟銳.海扶超聲聚焦刀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探討.護士進修雜志, 2013, 6(3):96-97.
[6] 汪秀年.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腫瘤的護理進展.臨床護理雜志, 2013, 7(5):65.
2014-07-21]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婦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