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
淺談高等衛生職業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與對策
劉冉
國家的大力支持為高等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但與此同時, 高等衛生職業教育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 如辦學理念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專業結構的設置不夠科學, 教學資源結構不合理等。高等衛生職業教育要想快速、大規模地發展, 就必須深入群眾路線, 努力深化高等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強化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做好實踐實訓基地建設, 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構建合理的“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大力提高教學質量。
高等衛生職業教育;問題;對策;群眾路線;改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愈發重視。作為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 高等衛生職業教育隨之得到了迅猛發展[1]。然而長久以來, 高等衛生職業教育也積存了大量的問題。如何迎接挑戰, 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把握住發展機遇, 實現高等衛生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是目前許多醫學職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點。
1.1辦學理念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現代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但長期以來, 受傳統職業教育思想的影響, 醫學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存在以下諸多問題:①過于注重學生的學歷教育,不夠重視短期培訓。②學制過于單一, 不能建立起適合醫學職業教育發展的彈性學習制度, 選修制和學分制的推廣不夠。③辦學主體不夠多元化, 學校同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學校同相關企業之間的合作不足, 實施的訂單式培養模式未能普及。④相對落后的教學模式, 以“學科為本位”來進行課程的設置,導致所授教學內容不能與醫療機構崗位需求緊密結合。⑤忽視對學生的職業指導, 不能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 不能科學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進行辦學[2]。
1.2專業結構的設置不夠科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療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 社會上涌現出許多新興的衛生服務崗位, 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約, 目前的專業結構設置未能與社會發展實現無縫對接。在很多高等衛生職業院校, 護理專業學生數量過于龐大, 而助產、檢驗、影像、口腔、康復等專業的學生數量甚少, 比例嚴重失衡, 這種情況會造成教學資源的結構性短缺, 教學質量不能得到保證;同時, 短時間內大量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 致使新的就業困局出現, 市場上急需的醫療衛生相關專業人才又存在短缺, 衛生技術人員的供需情況嚴重失衡, 非常不利于其人員結構的改善, 這必將對醫療衛生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3]。
1.3尚未健全醫療衛生職業準入制度 目前在我國的醫藥衛生行業中, 制定了相對嚴格而又較為完善的職業準入制度的僅有醫、藥、護行業, 許多近年來新出現的醫療服務崗位,尚未制定規范的職業準入制度, 如口腔修復工、康復技師等在崗人員尚未取得相應專業的資格證書。不僅如此, 由于出現時間短, 一些新興的崗位甚至連相關職業標準都未能進行設置, 其從業人員也沒有接受規范的職業培訓, 這些情況不利于建設一支規范穩定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而且也不利于醫療和衛生保健服務質量的提高, 這將大大制約衛生職業教育的專業發展。
2.1深入開展群眾路線, 關注民生, 解決民困 現階段, 教育和醫療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兩大民生問題, 衛生職業教育是這兩大民生問題的交叉點, 發展好衛生職業教育對于服務群眾, 解除民憂、民困有重大現實意義[4]。①要想大力發展高等衛生職業教育, 就必須將“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作為辦學理念貫徹深化。根據社會、市場、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需求的不斷變化, 適時調整專業, 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衛生服務需求。②要實現高等衛生職業教育的全面發展, 需要努力協調好不同專業、崗位之間的平衡, 應當深入、扎實的推廣對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訓培養工作, 尤其是為社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培養所需要的專業人才。③建立健全衛生職業資格準入制度, 引導高等衛生職業教育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對于目前尚未制定職業資格規范的崗位, 應當盡快建立起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 以此來引導衛生職業教育全面健康、合理的發展, 同時積極制定、調整醫療衛生機構的用人制度, 建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靈活的用人機制。
2.2大力提高教學質量, 不斷深化高等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要實現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積極轉變教育觀念, 努力探索創新高等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 應當根據醫療衛生專業自身特點、學科的發展趨勢、社會醫療及衛生服務的需求, 積極創建可滿足社會及人民群眾需求的醫療衛生職業人才培養新模式[5]。其次, 不斷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把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重點, 把基本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作為主干, 進行教學資源的科學配置, 與此同時, 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加強人文知識教育, 努力構建素質、能力、知識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充分體現其職業素質和能力。最后, 組織一批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的專家和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來制定醫療衛生行業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 通過該標準來引導各個專業的科學發展, 進而推動整個高等醫療衛生職業教育的全面教學改革。
2.3重視實訓基地建設, 培養綜合職業能力 職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現階段, 由于高校大規模的擴招, 許多高等衛生職業院校的實訓條件無法滿足學生對實踐操作的需求, 這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相當不利, 甚至會進一步對醫療衛生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產生制約。因此,應當抓住機遇, 積極建設職業教育實踐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 還應注意軟硬件建設相結合, 既要配備功能完善的硬件設施, 又要加強對實訓指導教師隊伍的科學管理。要將學校的優勢專業與特色專業相結合, 教學與服務相結合, 從而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無縫對接。
2.4推進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構建滿足需要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倡導教師專業化是加強高等衛生職業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不二選擇。①教師專業化體現了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教育性特點。高等衛生職業教育的教師應遵循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原理, 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來教授醫藥護等衛生知識和技能, 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醫療衛生技術專業人才。教師的專業化, 有利于教師們積極探討、交流具體的教學問題, 總結教學經驗, 努力探索教學改革方法, 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努力實現自我的發展與完善, 以滿足市場、社會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②專業化的師資隊伍突顯了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職業化特點。職業教育的專業化要求教師了解醫療衛生機構及相關企業的文化理念, 明晰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和其應當具備的素質。
綜上所述, 在對教師的培養過程中, 應重視對教師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創建一支高素質、高標準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為實現高等衛生職業院校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 陳竺.以科學觀為統領, 為人民健康培養更多更好的衛生人才.中國高等教育, 2008(9):9-13.
[2] 王庭之, 蔡紅星.行業高職院校特色化發展的戰略研究.職業技術育, 2011(26):68-71.
[3] 潘永忠.衛生職業院校醫學教師教育理論素養提高策略.衛生職業教育, 2014, 32(5):23-24.
[4] 來茂德.轉化醫學:從理論到實踐.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8, 37(5):429-431.
[5] 崔具玲.淺談衛生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衛生職業教育, 2014, 32(2):43-44.
2014-06-30]
473003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