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明
(淮南朝陽醫(yī)院病理科,安徽 淮南 232007)
端粒酶RNA(hTERC)是端粒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有研究認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整合入宮頸細胞后由非典型性發(fā)育異常向?qū)m頸癌轉化的關鍵步驟是端粒酶被激活,期間都伴有hTERC基因的擴增〔1,2〕。因此,hTERC基因檢測有望成為臨床上早期發(fā)現(xiàn)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向浸潤性宮頸癌發(fā)展的可靠手段或指標。本課題擬進一步了解hTERC基因在不同類型宮頸脫落細胞中的臨床意義。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的102例患者的宮頸脫落細胞標本,年齡25~78(平均38.5)歲,其中存在宮頸病變者83例〔(CIN I 20例、CIN Ⅱ18例、CIN Ⅲ24例、SCC 21例)〕,正常1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妊娠、腫瘤、陰道炎癥和既往存在放療、化療史。
1.2檢測方法
1.2.1液基細胞學檢查〔3〕標本采集:行婦科檢查,暴露宮頸,將薄層液基細胞學宮頸刷放至鱗柱狀上皮交界處,均勻旋轉5周,宮頸刷取出后垂直放入液基細胞學保存液中,混勻后將混合液體分兩部分。將其中一份樣本置于AutoCyte制片機上進行細胞學檢測,根據(jù)(TBS)分級〔4〕將樣本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病變(NILM)、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低級別鱗狀細胞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SIL)、非典型鱗狀細胞(ASC-H)、SCCA和AGC。另一份樣本留做hTERC基因檢測。
1.2.2hTERC基因檢測〔5〕取留存的另一份樣本,進行細胞涂片、變性、雜交,采用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檢測各宮頸脫落細胞的hTERC基因采用VideoTest公司提供的FISH分析軟件進行結果評估:計數(shù)100個信號完整細胞,20及20個以上細胞存在hTERC拷貝數(shù)增加即可認為陽性。分別記錄hTERC信號數(shù)、化學感受擔保基因(CSP3)信號數(shù),二倍體記錄為2∶2,hTERC異常信號的各種類型記錄為2∶3、3∶3、2∶4等。
1.2.3HPV檢測〔6〕將HPV采樣刷采取每位研究對象的宮頸管口細胞樣本,采用美國DIGENE公司生產(chǎn)的HPV雜交捕獲2代試劑盒檢測樣本組織中的HPV DNA的含量,HPV DNA>1 pg/ml者認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7.0軟件進行一般統(tǒng)計描述及χ2檢驗。
2.1總體情況 102例對象中,hTERC基因陽性52例(51.0%);HPV陽性66例(64.7%);NILM級30例、ASCUS級21例、LSIL級9例、HSIL級26例、SCCA級2例、ASC-H級14例和AGC級0例。
2.2宮頸組織病變等級與hTERC基因 19例正常者、20例CIN I、18例CIN Ⅱ、24例CIN Ⅲ、21例SCC中hTERC基因陽性分別為0例(0.0%)、3例(15.0%)、8例(44.4%)、20例(83.3%)、21例(100.0%),隨著宮頸脫落細胞病變程度越高,其hTERC基因陽性率越高(χ2=60.673,P=0.000)。
2.3宮頸細胞學與hTERC基因 宮頸脫落細胞TBS等級為NILM級、ASCUS級、LSIL級、HSIL級、SCCA級、ASC-H級的hTERC基因陽性率分別為10.0%(3/30)、57.1%(12/21)、55.6%(5/9)、92.3%(24/26)、100.0%(2/2)、42.9%(6/14),不同細胞學等級間的hTERC基因陽性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χ2=40.617,P=0.000)。
2.4HPV感染與hTERC基因 HPV感染陽性組(66例)與陰性組(36例)的hTERC基因陽性率〔45例(68.2%)vs 7例(19.4%)〕存在著統(tǒng)計學差異(χ2=20.234,P=0.013)。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如能及時發(fā)現(xiàn)宮頸癌前病變并進行有效干預,可避免病變進展,從而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7〕。液基細胞檢查和HPV檢測是臨床上較認可的宮頸癌篩查指標,一度降低了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但液基細胞檢查存在著結果各異、敏感性低等缺陷,而HPV檢測存在著假陽性率高、特異性較低等不足,使得臨床上宮頸癌的篩查出現(xiàn)瓶頸期〔8〕。近年來國內(nèi)外研究認為hTERC基因的異常擴增可能是很多腫瘤發(fā)生的早期事件,可作為癌前病變的有效分子標記物,并且hTERC基因也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9〕。
hTERC是人端粒酶的組成部分之一。絕大多數(shù)人體正常細胞的端粒酶一般無活性,然而大多數(shù)腫瘤細胞的端粒酶具有較高活性。端粒酶活性越高,其hTERC基因擴增就越快。分子遺傳學研究指出:3號染色體長臂(3q26)在宮頸上皮細胞形成癌細胞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擴增,而hTERC基因就位于3號染色體長臂上,因此可認為hTERC基因是一個參與腫瘤發(fā)生的重要基因。hTERC基因主要采用FISH檢測〔10〕。FISH技術是一種特異性和敏感性都很強的分子遺傳學技術,近年來在臨床醫(yī)學檢測方面得到廣泛應用〔11〕。
本研究結果說明通過FISH技術檢測宮頸脫落細胞的hTERC基因擴增不僅能檢出是否存在宮頸病變,而且hTERC基因擴增與宮頸病變等級有關。另外,HPV感染與hTERC基因擴增存在著相關性,hTERC基因檢測診斷宮頸病變的特異度高于HPV檢測。
總之,hTERC基因在不同類型宮頸脫落細胞中的表達存在差異,通過FISH技術檢測hTERC基因可早期篩查宮頸癌。
4 參考文獻
1高 莉,朱 炎,劉素萍,等.人端粒酶RNA基因熒光原位雜交檢測在宮頸細胞學檢查中的應用〔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1;40(2):104-7.
2楊繼洲,肖 蘭,楊 娟,等.熒光原位雜交在子宮頸病變的癌變風險預測中的應用〔J〕.腫瘤防治研究,2011;38(4):420-2.
3徐 姍,梅金紅,韓永良,等.宮頸脫落細胞DNA定量分析與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在宮頸早期病變篩查中的應用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3;34(9):1387-90.
4黃 敏,梅玉峰,姜少瓊,等.宮頸刮片TBS分級在企業(yè)女工篩查宮頸癌的應用〔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11;21(1):47-8,50.
5袁艷龍,何春年,徐明堂,等.應用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組織標本中檢測宮頸上皮病變的端粒酶RNA基因擴增〔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1;40(3):182-6.
6陳賽斐.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檢測及意義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5):2392-3.
7周 權,黃民主,黃 霜,等.中國已婚婦女宮頸癌發(fā)病影響因素Meta分析〔J〕.中國癌癥雜志,2011;21(2):125-9.
8關嵩青,葉 菲.高危型HPV聯(lián)合TCT檢測在宮頸病變Leep術后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2):353-7.
9莫偉英.宮頸癌篩查實驗室檢測方法新進展〔J〕.廣西醫(yī)學,2012;34(7):920-3.
10陳 強,王新帥,陳書昌,等.人類染色體端粒酶基因在食管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1;28(8):1268-70.
11魯 萍,張 谷.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乳腺癌HER-2基因擴增實驗方法的比較〔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