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華 張貫石 趙 彤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超聲科,吉林 長春 130021)
頸椎病是指頸段脊柱病變后所表現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頸椎病已經成為現代腦力勞動者中最常見的多發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1〕。頸椎病引發的臨床癥狀與其他疾病不易鑒別。本文擬探討頸椎病患者的血管聲像圖特點和血液循環系統變化規律。
1.1對象 頸椎病患者66例,年齡50~72歲,病程1~10年。健康對照組60例,年齡50~66歲,平均年齡53.2歲。頸椎病診斷標準〔2〕:①頸型:具有頭、頸、肩疼痛異常感覺,X線片上顯示頸椎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②神經根型: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支配的區域相一致。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③脊髓型:出現頸脊損害的表現,X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④椎動脈型:曾有猝倒并伴有頸性眩暈,旋頸試驗陽性,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⑤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1.2儀器 Neusoft380彩色超聲檢查儀,探頭頻率7.5 MHz。
1.3檢測方法 患者仰臥位,露出頸部,頭偏向對側并后仰,探頭置于頸中部,顯示頸總動脈縱切面,然后探頭向后掃查顯示頸椎橫突,在頸椎橫突之間可見椎靜脈后方的椎動脈,向下追蹤至鎖骨下動脈開口處,向上追蹤至顱底橫突孔,觀察椎動脈的管腔形態及內膜,測量管腔內徑(D)管腔血流方向及流速,調整脈沖多普勒角度,與血流方向一致。測量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張末期峰值血流速度(EDV),記錄平均血流速度(TAV)、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
1.4判斷標準〔3〕參照有關文獻,椎動脈<3.0 mm為狹窄;PSV<35 cm/s,EDV<20 cm/s,TAV<10 cm/s,RI>0.65為增高。獲取清晰椎動脈頻譜,重復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2.1頸椎病患者血管聲像圖比較 頸椎病患者RVA和LVA管徑狹窄的百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RVA和LVA走行異常的百分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頸椎病組與對照組血管聲像圖比較〔n(%)〕
2.2頸椎病患者RVA血管內徑、TAV、RI和PI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頸椎病組RVA內徑、峰值速度和PI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P<0.05)。RI值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頸椎病患者LVA血管內徑、TAV、RI和PI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頸椎病組LVA內徑、峰值速度、RI值和PI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P<0.05)。RI值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頸椎病RVA參數與對照組比較±s)

表3 頸錐病LVA參數與對照組比較±s)
狹窄變形的RVA和LVA在聲像圖上表現出多譜勒頻譜變圓鈍,管腔內彩色血流束變細或出現反向血流信號,上升支緩慢、波幅減低,舒張期頻譜低平波動無力,音頻信號音調增強〔4〕。二維超聲聲像圖顯示血管壁增厚強回聲,管腔內徑呈現程度不一的狹窄征像,伴有走行彎曲,亦可見有斑塊形成。分析其原因,中年以后全身動脈出現程度不同的硬化性改變,除因頸椎本身的退變因素外,血管的彈性因硬化回縮力減弱。另一方面與頸椎的活動量大有關,尤其是旋轉、前屈等均使椎動脈處于被牽拉狀態,從而加速了血管的退變。椎動脈本身與頸椎骨骼之間失去原有的解剖平衡,也會使血管出現折曲、增粗及彎曲等改變,以致血流受阻。
研究表明頸部血管系統的病理改變隨年齡和身體其他狀況的變化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果,因此,臨床超聲醫師對患者的檢查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隨時調整,靈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本文研究表明,與其他常用的檢查比較,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直觀、經濟、無創等優點,其檢測結果與X線片、MRI等應有高度一致性〔5〕。多數頸椎病患者的多普勒超聲表現為頸動脈系統血流速度降低,少數流速異常升高,但流量減少,伴頻譜改變,頸動脈痙攣,管徑狹窄,內壁不光滑,扭曲變形或有血管受壓迫現象出現。
4 參考文獻
1袁 文. 對椎動脈與頸椎病發病關系的認識〔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3;13(4):210.
2劉宏雄. 椎動脈型頸椎病103例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學分析〔J〕. 陜西醫學雜志,2013;3:317-8.
3賈穎超,程志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價值〔J〕.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10;8(1):82-3.
4邢 錦, 何 文, 張紅霞,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先天性椎動脈變異中的應用〔J〕. 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0;7(5):771-5.
5Noskin O,Trocio S,Sia R,etal.Autoregulation in the vertebrobasilar system us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CO2inhalation〔J〕.Int J Stroke,2009;4(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