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腫瘤外科,遼寧阜新 123000
食道癌常見于食管的上皮組織,是一種惡性的腫瘤疾病,對人類健康有著極其重大的危害。目前治療食道癌的首選方法是進行食管癌根治手術,然而此手術的創傷大,能引起患者劇烈疼痛,因此食管癌患者的術后鎮痛護理十分重要。為探討評價食管癌患者術后行護理干預并對早期疼痛的影響。該研究通過對2011年3月—2013年9月期間該院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隨機分組,分別采用兩種不同護理方法,并對其術后鎮痛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現報道如下。
資料隨機選取在該院診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將其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43~70歲,平均年齡為(51±9.63)歲;病程為1~8個月,平均病程為(2±1.8)月。研究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48~77歲,平均年齡為(55±9.75)歲,病程為2~7個月,平均病程為(2±1.2)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為食管癌確診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能夠配合醫護人員,通過指導后能熟練地應用UAS清楚描述疼痛程度的患者[1]。手術前肝、腎功能檢查不正常的患者予以排除。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定時擠壓患者的胸管使之保持順暢;②定時為患者翻身,且應避免牽拉到患者的胸管;③當發現患者咳嗽時,應及時按壓切口,待患者清醒,血壓穩定后協助患者采取半臥的體位減輕疼痛;④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當聽到患者表示疼痛難忍時應及時向主治醫生報告,并且嚴格按照醫囑和護理常規給予止痛藥物和鎮痛處理[2]。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早期疼痛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對護理人員進行早期疼痛護理干預方法的培訓。向護士進普及疼痛知識和早期疼痛護理干預方法,使護理人員對疼痛的了解更為深刻,并且能熟練地使用早期疼痛護理干預;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疼痛教育。在手術前一晚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護士為患者進行疼痛知識的普及,減輕患者的懼怕情緒,同時讓患者家屬了解疼痛管理的知識及一些簡單可行的減輕疼痛的措施,如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等;③早期疼痛護理。可采用多種疼痛緩解方法,如協助患者采用舒適的體位,以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早期疼痛護理之前護理人員還應預先使用止痛藥,以避免因操作觸動創口而使患者感到疼痛;④鎮痛泵的護理。護理之前應向患者詳細講解鎮痛泵留置的原理及部位,護理鎮痛泵的操作方法和效果等。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一旦患者表示疼痛,可按下鎮痛泵的按鈕,同時加用止痛藥物。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抑制的癥狀,必要時可注入間歇性止痛藥;⑤心理護理。醫護人員應采取各種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如經常看望病人,解答病人的疑問,鼓勵病人等;⑥睡眠護理。充足良好的睡眠能夠有效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個性化護理[4]。
采用USA評估對患者術后24 h的疼痛等級進行評估,共有0~10級,0表示無痛,1~3表示輕度疼痛,4~7表示中度疼痛,>7表示重度疼痛,10表示劇烈疼痛[5]。兩組患者均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護士指導填寫,本研究共發放USA評估表62份,收回有效的評估表62份,有效回收率是100%。
完全依從: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嚴格地遵從醫囑,堅持進行規范治療;部分依從:患者基本能夠遵從醫囑進行治療,偶爾出現不規范行為;不依從:患者完全不遵從醫囑進行治療。
所得數據均錄入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比較兩組患者在術后24 h的疼痛程度,研究組輕度疼痛率74.1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1.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比較,研究組患者完全依從率為77.4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4 h的疼痛程度[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n(%)]
IASP將疼痛概括為“是一種令人感覺不快的主觀感受,且具有現存的以及潛在的組織性損傷”,食管癌手術患者因疾病及手術的創口等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對食管癌手術患者進行術后鎮痛護理意義十分重大[6]。
臨床上對食管癌手術患者術后鎮痛的常規護理方法,通常是按照醫囑和護理常規給予患者疼痛護理和鎮痛處理。然而疼痛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生理及心理活動,它不但可引起患者病理和生理上的反應,還可給患者的心理帶來困擾,因此對食管癌手術患者的護理應兼顧其心理生理兩方面[7]。
早期疼痛護理干預首先對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疼痛及疼痛管理的知識,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使其熟練地掌握早期疼痛護理干預,同時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慮情緒,以保證心理護理的有效實施。同時對患者進行早期疼痛護理,而由于食管癌根治手術后常規會留置鎮痛泵,因此早期疼痛護理干預還會加強對鎮痛泵的護理,以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鎮痛效果。早期疼痛護理干預還加強對患者睡眠時間和質量的個性化護理,這主要是由于在睡眠過程中患者所感受的疼痛強度會大大的降低,能夠取得良好的鎮痛效果。
該實驗表明,對兩組患者術后24 h疼痛程度的比較,研究組患者經過早期疼痛護理后疼痛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兩組患者的依從性比較,研究組患者的完全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早期疼痛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的術后鎮痛效果具有顯著療效,能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
[1]郭妧鳳,張菊平,肖紅.早期疼痛護理干預對食管癌術后患者鎮痛效果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5):1-3.
[2]劉文明.心理護理干預在圍術期中的應用對術后鎮痛效果的影響研究[J].北方藥學,2012,10(9):120-121.
[3]康艷紅.術后疼痛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2,2(19):217-218.
[4]霍金華.食管癌疼痛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33(10):320-322.
[5]梅林英,徐衛英.術前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術后鎮痛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16(9):103-104.
[6]黃莉.食管癌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11(27):2080-2082.
[7]蔡樹云,陳金仙,余沛旭,等.食管癌術后兩種鎮痛模式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1(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