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廣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于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能夠正確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我是一名教平面設計專業的中職教師,下面就我在教學中的一點經驗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互教式”的教學氛圍
有句古話說得好: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盎ソ淌健钡慕虒W方式恰好體現了古人所說的“教學相長”。下面,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可以讓大家體驗到這種教學方式的力量。在一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上,語文老師正在給同學繪聲繪色地講課。突然,有一位小女孩舉手示意,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訴老師:“您黑板上好像有個單詞拼寫錯了。”老師回頭看了一下,發現果然拼寫錯誤。然后,這位老師當場就把錯誤改正過來,并沒有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并告訴大家:非常感謝這位同學,因為她幫助老師發現了一個錯誤,她不但拼寫掌握得好,而且還很有勇氣。終于,過了若干年,這位女孩子成了美國當地一位知名的女作家。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她都會特別感激當年的老師,正是老師的一句話,使得她信心倍增,憑借著對自己堅定的信念,終于成就了自己。這位老師使用的就是這種教學方式“互教式”,即:不但教師可以教學生,學生也可以教學生、甚至可以教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告訴學生:“老師在演示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看,看有沒有更好更簡單的方法,如果有,一定要告訴我?!痹诖诉^程中,有些學生真的提出了良好的建議,我當面進行了表揚,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自己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真是一舉多得。采用這種方式的老師,應該有這樣的理念:師生是平等的,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別人甚至老師也不具備的長處和優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具備一雙“慧眼”,專門來發掘和欣賞學生們的優點,表揚并鼓勵他們,然后請他們去教給別人。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
有效的心理溝通是教師成功教學的前提和保證, 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想法,這對抓住學生的心理、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非常必要。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經常告訴學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學目的和想法, 同時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安排的看法和意見,并作及時調整。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使教師的教學計劃能夠順利完成,并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運用情感教學的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增進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對學生實行必要的“情感投資”,用關心和愛心來溫暖學生、感化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對學習、對教師充滿感情,這樣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變得想學、愛學、會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