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屬性和投資效益屬性界定油氣田全生命周期可概括為七個字,即“經濟、有效、采收率”。把握這七個字,對于確定油氣田全生命周期有重大意義。
所謂“經濟”,是指經濟可采儲量必須符合市場經濟儲量規范,要基本滿足SEC準則,核心是被探井證實的可采儲量,并且要與當時的油價掛鉤,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經濟可采儲量;要通過專門機構的評估,突出剩余經濟可采儲量,以此進行儲量品質評估和儲量價值評估。特別是價值評估,結合當時的原油價格預測資源的價值,預測若干年后的開采成本與利潤的變化。同時,應注重經濟開發單元的效果,以及經濟開發界限的合理設置等。進而才能確定準確的油氣田全生命周期。
所謂“有效”,是指油氣田可以預期實現的目的或效果,通常是指經過整體潛力評價,尋找剩余油資源的分布,利用新技術以及成熟工藝技術的集成,使優質儲量在短時期內完成高效開發;使常規開發技術下損失和難以動用的儲量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或使原來的非經濟可采儲量逐漸轉變為經濟可采儲量,最大限度地挖掘地下油氣資源。也就是油氣田開發不但要有經濟效益,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油氣資源,還要實現油氣田的長周期、可持續。
所謂“采收率”,是指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采收率是油田開發水平的綜合反映,要體現經濟開采單元、經濟開采油藏、經濟可采儲量等,特別是在高油價和石油資源相對匱乏的現實背景下,要充分看到大慶油田、玉門油田開發實踐的指導和示范意義。老油田二次開發目標采收率50%以上是可以做到的,油田最終采收率達到60%以上是有可能的,70%的油田采收率也不是什么神話。這些均意味著油氣田全生命周期的提高。
“經濟、有效、采收率”,對確定油氣田全生命周期有重大意義。
油氣田全生命周期可分為一次開發全生命周期和二次開發全生命周期。二者區別是一次開發達到極限狀態或棄置條件后,根據新的理念和技術對其實施二次開發,賦予新的價值使命,使老油氣田進入新一輪全生命周期開發(第二周期),條件是老油氣田必須具有“自然生命周期”的價值和開發此類老油田的高新技術儲備。俄羅斯著名大油田羅馬什金,開采64年寶刀未老。今天,它的年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累計產量超過22億噸,可采儲量的采出程度為84.5%以上。研發和應用提高采收率的現代化綜合配套技術,如加密注采井網、改變滲流方向的循環注水法、水平井、欠平衡井以及小井眼等。這些措施可以在復雜條件下穩定提升采收率,保持每年產量增長1%,最近幾年使原油產量增長10%,目前,這種最高產量可以維持13年。法國拉克氣田天然氣采收率已經達到95%以上,而且揚言“要逮住儲層每一個碳烴分子”。
上述兩個經典案例在于從油氣田開發初期,就以提高采收率為基礎,設計了油氣田開發的合理全生命周期。這樣講可能牽強附會,但是符合全生命周期從起點到終點的四大階段,即開發需求階段、制定開發方案階段、實施即生產運行階段、衰減與消亡及結束階段。上述分析和案例說明,油氣田全生命周期在“認識與機會→探索與發展→評價與開發→生產與管理→衰竭與消亡”的自然過程中,盡可能地把使油氣田性能發揮到物理極限,提高可預期的油氣田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