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冰 趙 騰 李 敏 周春奎 劉晶瑤
(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衛生所,北京 100083)
多發性硬化(MS)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病變晚期軸索亦可受到破壞,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復發率及致殘率高。尿酸(UA)是嘌呤核苷酸代謝的終產物,是內源性的抗氧化劑和過氧化亞硝酸陰離子的天然清除劑。臨床研究證實MS患者血清UA水平較低,同時給予UA治療可抑制其病情發展〔1〕。本文探討血清UA水平在MS發病中的作用機制。
1.1一般資料 ①MS組:根據Poster的MS診斷標準,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36例MS患者,男13例,女23例,年齡23~58歲,平均(34.7±7.2)歲;病前6個月未應用激素治療。②正常對照組:30名健康體檢者,男12例,女18例;年齡20~45歲,平均(32.2±8.7)歲。在性別和年齡方面MS組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③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無痛風、糖尿病、腎病、癲癇等合并疾病,近1個月無發熱、感染史,未服用影響UA代謝的藥物,如皮質醇、乙酰水楊酸、噻嗪類利尿劑等。
1.2方法 MS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2 ml,靜置1 h后以4 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定量分析法檢測血清UA水平。正常血清UA值為210~430 μmol/L。所有患者給予甲潑尼龍500 mg/d,靜注3 d,減量至250 mg/d,靜注3 d;再減量至125 mg/d,靜注3 d;后改為潑尼松60 mg/d,頓服;此后每周減5 mg,直至停服,其間激素治療8 w時復查血清UA。

MS組UA值〔(216.45±51.36)μmol/L〕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327.14±76.87)μmol/L〕(P<0.05),MS激素治療8 w后血清UA升高至(248.06±49.37)μmol/L(P<0.05)。
MS 是一種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致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涉及遺傳、環境及病毒感染等方面。近年來發現過氧化物是其病理機制中一個重要因素,其中過氧化氮是導致MS 的關鍵成分,可導致嚴重的髓鞘空泡形成和脫髓鞘現象,同時在斑塊周圍有硝基酪氨酸的形成〔2〕。UA是嘌呤核苷酸代謝的終產物,是內源性的抗氧化劑和過氧化亞硝酸陰離子(ONOO-)的天然清除劑。ONOO-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可直接損害神經組織,使得腦和脊髓髓鞘腫脹、脫髓鞘中的磷脂氧化丟失酪氨酸和半胱氨酸殘基硝化作用增強,DNA斷裂,破壞核酸、蛋白的體內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質,促使細胞死亡,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研究證實,ONOO-可引起脫髓鞘和軸突損害〔3〕。正常機體UA水平處于一種穩定狀態,ONOO-的清除主要依賴于UA。尿酸的保護機制〔4〕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 尿酸可保護血腦屏障。MS的發病過程中血-腦脊液屏障的破壞是發病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病理機制,炎性細胞在MS患者的腦組織病灶中主要存在于微血管周圍,表明它們是從外周循環系統透過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由于血-腦脊液屏障的破壞,致敏的淋巴細胞可到達腦組織并誘發炎癥反應。通常情況尿酸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但在MS及EAE發病過程中由于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使尿酸易于到達損害部位并沉積。有學者研究〔5〕尿酸對腦組織炎癥的影響發現,在EAE模型發病前使用尿酸治療,尿酸可阻止免疫細胞進入腦內;對已發病的EAE模型使用尿酸治療,尿酸可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到達炎癥區域,通過阻斷ONOO-介導的自由基反應促進病變改善。(2)尿酸是過氧化亞硝酸鹽的清除劑,可直接阻斷其硝基化作用以及中和其氧化作用,減少細胞凋亡。
董艷玲等〔3〕學者研究認為尿酸水平與UA病程呈負相關,MS患者經激素治療后隨著血清UA水平的升高,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也隨著降低;并推測血清UA水平與MS的病情活動或者與MS的分期有明確的關系,并且這種變化與激素的療效也成正相關。但也有研究〔6〕認為MS的過氧化反應主要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內,MS患者血清UA水平降低可能是MS的病理生理過程之一。頭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分析是評價MS患者病情變化最客觀和最有效的手段〔7〕。趙紅如等〔8〕對MS患者急性期、緩解期進行頭部MRI及增強掃描結果進行分析發現,MS緩解期強化病灶數目顯著減少,且強化病灶數目的變化與血清UA水平呈正相關。本研究認為UA對MS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可反映患者病情的活動性。 近年來,有關UA與中樞神經系統特發性炎性脫髓鞘疾病的相關研究頗多〔9〕。Toncev等〔10〕對63例MS病人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提示,血清UA水平與疾病活動性、病程及EDSS評分有顯著相關性。并認為UA有望成為MS活動性和預后的指標。而另有學者〔11〕認為UA水平與神經傷殘程度之間的相關性不顯著。
4 參考文獻
1Hooper DC,Spitsin S,Kean RB,etal.Uric acid,a natural scavenger of peroxynitrite,in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and multiple sclero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675-80.
2惠紅霞,陳 秀.尿酸與多發性硬化〔J〕.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4;31(3):258-9.
3董艷玲,李呂力,李瑤宣,等.多發性硬化患者甲基強的松龍鞘內注射治療前后血清尿酸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1;4(1):14-6.
4李海峰,梁 兵,叢志強.多發性硬化和尿酸〔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5;2(5):51-2.
5Hooper DC,Scott GS,Zborek A,etal.Uric acid,a peroxynitrite scavenger,inhibits CNS inflammation,blood-CNS barrier permeability changes,and tissue damage in a mouse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J〕.FASEB,2000;14(5):691-8.
6Massa J,O’Reilly E,Munger KL,etal.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of multiple sclerosis〔J〕.J Neurol,2009;256(10):1643-8.
7張 華,許賢豪,喬立艷,等.MRI定量分析及其在多發性硬化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00;7(3):161-4.
8趙紅如,董萬利,方 琪,等.多發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06;9(6):496-7.
9邱 菊,杜 靜,朱 雷,等.中樞神經系統特發性炎性脫髓鞘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改變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3;21(5):543-7.
10Toncev G,Milicic B,Toncev S,etal.High-dose methylprednisolone therapy in multiple sclerosis increases serum uric acid levels〔J〕.Clin Chem Lab Med,2002;40(5):505-8.
11Drulovt J,Dujmovt I,Stojsavljevi N,etal.Uric acid levels in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J〕.J Neurol,2001;248(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