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福宏
(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區,河南 安陽 455000)
腦血管認知功能障礙(VCI)是由腦梗死、腦出血或者白質疏松、慢性腦缺血等腦血管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等對腦部血管有一定危險性的疾病導致的從輕度認知障礙到癡呆的綜合征〔1〕,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也給患者的家屬背上沉重的負擔。VCI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病情呈階梯式發展〔2〕。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GMI)是神經系統細胞膜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在神經細胞的生長分化、運轉再生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外源性的GMI可以促進哺乳動物受損的周圍神經纖維再生,是加速神經修復和恢復神經纖維生理功能的常用藥物。筆者采用GMI治療VCI,取得良好療效。
1.1一般資料 72例病例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修改的診斷標準,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治療組男15例,女21例;年齡36~85〔平均(53.2±31.8)〕歲;其中27例患者有明顯腦卒中史,33例伴高血壓,8例伴糖尿病,3例伴心臟病,16例伴高脂血癥,10例伴腦動脈系統斑塊或狹窄;5例經MRI證實頭部大面積梗死,2例在關鍵部位有腦卒中灶,24例伴多發腦卒中,6例伴廣泛白質疏松;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評分(17.37±3.7)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33.7±15.9)分。對照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38~86〔平均(51.5±34.5)〕歲;其中25例伴明確腦卒中史,26例伴高血壓,7例伴糖尿病,4例伴心臟病,11例伴腦動脈系統斑塊或狹窄;3例經MRI證實頭部大面積梗死,2例在關鍵部位有腦卒中,24例伴多發腦卒中灶,5例伴廣泛白質疏松;MMSE評分(16.91±3.4)分,ADL評分(34.6±16.0)分。兩組一般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積極控制高血壓等腦卒中基礎病,治療組加用GMI 60 mg+生理鹽水250 ml靜滴,1次/d;對照組口服尼莫地平片,30 mg/次,3次/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運用MMSE及ADL評價患者的認知功能〔3,4〕。
1.3療效標準 ①顯效:治療后評分平均提高或降低5分以上。②有效:治療后評分平均提高或降低2~4分。③無效:治療后評分平均提高或降低0分或1分。總有效=顯效+有效。

2.1兩組臨床療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2.2%(顯效14例,有效11例,無效11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2.8%(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17例)(P<0.05)。
2.2兩組各量表積分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后MMSE積分較治療前提高,ADL積分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各量表積分比較±s,n=36)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VCI對病人認知功能的影響是其對患者腦內海馬環路等重要記憶和學習區域的損傷導致的,腦血管病灶的數目和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傷呈正相關。因此,改善VCI患者腦部供血是治療VCI的重要方法之一〔5,6〕。
GMI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患者大腦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中,提高膜上多種調節神經點位的離子轉運酶的活性,減輕神經細胞水腫、改善腦缺血后腦部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損傷〔7〕。有學者證明,GMI能改善腦部血流,緩解腦組織的缺血程度從而增加腦部的氧輸送量和新陳代謝,進而明顯減少大鼠缺血后腦細胞梗死面積,降低因缺血造成的神經元損傷〔8〕。研究顯示,GMI本身具有神經營養作用且可以影響其他特定營養因子的釋放,達到促進神經元修復和神經功能的恢復的作用〔9〕。除此之外,缺血缺氧往往伴隨著腦內多巴胺含量的減少,而針對性的增加患者GMI給藥量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合成并改善神經元形態,達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目的〔10〕。因此,GMI能在VCI的治療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結果顯示,使用GMI可以有效增加大腦大腦神經元的恢復,進而改善患者大腦功能。因此,可以認為GMI是治療VCI的有效藥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認知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4 參考文獻
1涂 杰,張炳東,韋秋英,等.心內直視術后早期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廣西醫學,2013;35(3):292-7.
2Moroney JT,Bagiella E,Desmond DW,etal.Meta-analysis of the Hachinski Ischemic Score in pathologically verified dementias〔J〕.Neurology,1997;49(4):1096-105.
3Folstein MF,Folstein SE,McHugh PR.“Mini-mental state”.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J Psychiatr Res,1975;12(3):189-98.
4彭丹濤,許賢豪,劉江江,等.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檢測老年期癡呆患者的應用探討〔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05;12(4):187-90,211.
5劉南平,陳景云,夏憲軍,等.事件相關電位P300、TCD檢測對多發性腦梗死認知功能的評價〔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1):30-2,41.
6劉江萍,龍全銘.腦白質疏松與血管性癡呆的相關因素〔J〕.貴州醫藥,2004;28(7):596-9.
7崔堯元,張桂運,李秋平,等.神經節苷脂GM1對大鼠腦液壓傷后行為和記憶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雜志,2003;11(3):286-8.
8李建軍,孫 琦,曹 輝,等.神經節苷脂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腦保護作用〔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19(2):124-6.
9Rabin SJ,Bachis A,Mocchetti I.Gangliosides activate Trk receptors by inducing the release of neurotrophins〔J〕.J Biol Chem,2002;277(51):49466-72.
10Goettl VM,Zhang H,Burrows AC,etal.GM1 enhances dopaminergic markers in the brain of aged rats〔J〕.Exp Neurol,2003;183(2):6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