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曼 張躍力 胡 兵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 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上海 20023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動脈粥樣斑塊破裂或血栓形成,阻塞冠狀動脈導致其缺血、缺氧,從而引起心肌損傷的一類疾病〔1〕,合并室間隔穿孔時,其病死率可達43.7%,僅次于心臟破裂〔2,3〕。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是AMI合并室間隔穿孔重要的臨床輔助檢查手段,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有重大的指導作用。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AMI并發室間隔穿孔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以明確AMI合并室間隔穿孔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的特征性表現。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合并室間隔患者42例,其中廣泛前壁心肌梗死21例,男12例,女9例,年齡61~72〔平均(66.43±3.60)〕歲;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9例,男5例,女4例,年齡62~71〔平均(65.42±4.52)〕歲;下壁合并右室梗死8例,男3例,女5例,年齡60~72〔平均(66.42±4.00)〕歲;多壁梗死4例,男2例,女2例,年齡60~76〔平均(67.41±5.44)〕歲。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等,確診為AMI合并室間隔穿孔。
1.2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以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型號:飛利浦iE33;荷蘭)在M型和二維圖像狀態下探測心臟結構、內徑大小及厚度,觀察有無室壁瘤形成,確定有無室間隔穿孔及回聲脫失,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狀態下測量彩色分流束的流向和湍流頻譜的血液流速。
1.3觀察指標 以41例健康對照人群作為參照,比較兩組左室心肌厚度和收縮期末、舒張期末的左室內徑。統計心肌運動障礙、心尖部矛盾運動、室壁瘤、回聲脫失、彩色分流束及高速湍流頻譜的檢出情況,分析AMI合并室間隔穿孔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的特征性表現。

2.1老年AMI并發室間隔穿孔患者左室心肌厚度及內徑的變化 健康對照組左室心肌厚度、收縮期末及舒張期末的左室內徑分別為(10.03±2.04)mm、(28.63±5.71)mm和(44.80±7.46)mm,與之相比,觀察組收縮期末及舒張期末左室內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分別為(35.40±6.08)mm、(53.68±8.00)mm(P<0.05),而左心室心肌厚度為(8.47±2.66)mm。
2.2老年AMI并發室間隔穿孔患者陽性檢查結果 42例急性AMI并發室間隔穿孔患者中,出現心肌運動障礙、心尖部矛盾運動、室壁瘤形成者分別為27例(64.3%)、9例(21.4%)和20例(47.6%),42例患者均有回聲脫失、左至右室彩色分流束及高速湍流頻譜。
AMI的并發癥主要有心律紊亂、室壁瘤形成、腱索斷裂、心包炎癥及室間隔穿孔等,其中AMI合并室間隔穿孔的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穿孔的好發部位為心肌梗死或缺血、缺氧區域,早期、正確地診斷對指導手術修補、挽救患者性命意義重大〔4,5〕。研究〔6〕顯示,AMI在心前壁出現最多,其次為下壁和下側壁,而穿孔多數位于室間隔心尖段,室間隔中段的發病居于其次,基底段最少,這與本實驗的觀察結果一致。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上的優點在于可以直觀顯示心肌的運動、結構、血流動力學改變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從而指導心臟功能的評價和疾病定性。前期研究結果顯示,AMI的M型和二維圖像超聲主要表現為室壁有形成或運動方面的改變。特別是疾病急性期、超急性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可發現早期AMI合并室間隔穿孔血流動力學異常,反映臨床先兆癥狀〔7,8〕。國內學者對AMI合并室間隔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結果進行整理分析,發現該病有其特征性表現:二維超聲心動圖提示患者左心房、心室的內徑均有增大,室間隔及相關節段心肌異常運動,室壁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變薄,呈心尖部矛盾運動;直接特征有室間隔回聲脫失等;彩色多普勒在血流顯像模式的主要特征為五彩血流束自左室流向右室〔9,10〕。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AMI并發室間隔穿孔患者左室心肌厚度有變薄趨勢,多數患者有心肌運動障礙、心尖部矛盾運動、室壁瘤形成等且左室內徑明顯增大;而回聲脫失、彩色分流束和高速湍流頻譜是該病的特征性診斷依據。
綜上,老年AMI合并室間隔穿孔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有其個性表現,也有其共性特征。在患者心肌運動障礙、心尖部矛盾運動、室壁瘤形成的基礎上有回聲脫失、彩色分流束和高速湍流頻譜出現即可明確診斷。
4 參考文獻
1葉 向.卡維地洛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1;40(11):1095-7.
2Padopoulos N,Moritz A,Dzemali O,etal. Long-term results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by infarct exclusi on technique〔J〕. Ann Thorac Surg,2009;87(5):1421-5.
3Maron BA,Kolandaivelu K,Rhee DK,etal. Echocardiographic cupture of right ventricular wall rupture during inferior wal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09;103(10):1478-80.
4袁僑英,覃 數.辛伐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生物機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9(2):112-5.
5劉 東,郭乃蕓,趙連任,等.早期藥物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癥狀及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6):2737-9.
6費洪文,何亞樂,侯躍雙,等.超聲心動圖評價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3):200-2.
7梁愛榮,朱紅蓮,劉躍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與心電圖聯合應用對隱匿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研究〔J〕.河北醫藥,2010;32(9):1117-8.
8劉 燕,李云安,楊燕淑.經胸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對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1):60-2.
9侯傳舉,鄒蘇婭,鄧東安,等.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室間隔穿孔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特征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42-4.
10王巧玲.朱樂君.彩超診斷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1例〔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10):1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