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兵華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國有企業應正確把握新時期工會工作的主要任務,與時俱進地創新工作方法,更好地為國有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服務。
國有企業要盡快轉變原有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與國際接軌。國有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時與跨國公司合作,有助于充分發揮跨國公司在國際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優勢以及國有企業在技術、資金和社會政治關系等方面的優勢,快速進入和拓展資源國市場,與跨國公司、資源國實現共贏。同時,在與跨國公司和資源國合作的過程中,國有企業也要盡快轉變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積極向他人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經營和管理效率。
克服文化沖擊,加強跨文化溝通和融合。跨文化沖擊不僅包括國家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本國企業與東道國企業間的企業文化差異,也包括不同人種間的個體特征差異等。國際化經營的國有企業員工,尤其是外派員工要加強跨國文化學習與培訓,不僅要學習異域文化精髓和語言,而且要學習當地傳統文化、法律、宗教、風俗、社團、企業制度,更好地融入東道國社會環境,與當地企業、政府和雇員進行溝通與交流,以實現企業在資源國的發展目標。
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對企業內部管理和員工素質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國有企業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轉變經營方式,管理層經營思維的改變和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變革,這些變革對國有企業員工的能力和素質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同時,在工作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方式不斷創新、工作內容不斷豐富和更新的各種壓力之下,員工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挑戰,這就對員工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管理的應用和推廣,促進傳統工會工作方式的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給國際化經營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企業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及參與重大決策程序也需要相應的新模式和新途徑來支撐和配套,這就要求工會工作者能夠與時俱進地解放思想,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傳統工會工作方式,積極學習新業務、新技術和新方法,以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面對上述新情況,國際化經營的國有企業的工會工作應圍繞促進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的和諧統一為根本,依法科學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職工民主管理體系,完善職工素質提升機制,不斷提高工會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做好服務。
一是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工作,主動貼近、有效支撐、發揮作用、體現優勢。企業工會應針對行政工作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組織員工開展形式多樣的獻計獻策、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活動,為企業解決問題。利用工會的組織優勢群策群力,發揮群體作用,幫助困難職工排憂解難。
二是著力提升職工綜合素質,打造一支適應國際化發展需求的職工隊伍。企業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不僅要培訓專業技術技能和外語技能,更要注重對跨文化溝通和增強心理素質的培訓,為員工提升自身技術、業務、身體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素質發揮拾遺補闕的作用。工會還要與人力資源部門一起,為職工的職業生涯設計和拓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幫助。
三是建立健全工會的參與機制,強化企業的民主管理。工會要加大源頭參與的力度并增強自覺性,在企業重大決策的過程中,利用企業內部網等載體,廣泛發動員工集思廣益,出謀劃策。積極探索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強化民主管理的途徑、方法、形式和內容。在建立和健全職代會、廠務公開、集體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等基本的民主管理形式方面,突出實際效果,真正體現工會的參與、監督力量。
四是切實加強工會自身建設,增強創新意識。建立完善新形勢下國際化經營國有企業工會工作機制,及時建立完善企業海外工會基層組織,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工會活動,履行好各項職責。提高工會干部素質,加強對工會干部的系統培訓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加強對工會工作前瞻性的研究,突出兩個維護,既維護企業的整體利益,又維護員工的具體利益,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同時,積極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研究,讓企業文化凝聚不同文化元素,維護和關切人的尊嚴、價值、命運、追求,這是國際化經營的國有企業走向國際化經營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