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潔
摘 要:語感在英語學習的任何階段都非常重要。小學作為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培養良好的語感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語感;良好習慣
一、什么是英語語感
語感是長時間多方位接觸某種語言及相關文化而對之產生的一種規律性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跨語言的、不是終生擁有的,只有不停地接觸和使用,并使這種語言感覺變成自己的“硬件”,做到信手拈來,這樣,在交談和書寫過程中便有了支持材料,從而擁有一種信心并獲得或多或少的語用能力。
英語語感指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受能力,它是集語音、
語義和語言的感情色彩為一體的感受能力。這種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完全是在平時的英語學習實踐中獲得的,同時它也能促進英語學習。
二、小學階段語感養成中的負面因素
語感養成中的負面因素有:
1.英語語言環境的缺失
2.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
3.英語學習興趣的缺失
4.認知水平限制語感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良好的習慣促進語感的生成
在小學階段,除了創設簡單的英語學習環境,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等手段外,最重要的途徑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英語語感獲得的前提和基礎。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使學生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小學階段我們應該培養哪些習慣,促進語感的養成呢?
1.模仿語音語調的習慣
對小學生而言,模仿語音、語調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英語的啟蒙學習主要依靠模仿,模仿得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今后口語的質量。在模仿過程中學生不斷地體會句子、段落文章意義、理解內容以及語言的規律和特色,熟悉句子的音和調,感受到音韻之美,才能培養語感,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對英語的語音和語調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模仿自己發音時的口型變化,同時還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發揮各種有聲媒體的作用,讓學生模仿一些膾炙人口的童謠或歌曲。
2.多說、多讀、多背英語的習慣
課堂內外,鼓勵學生多講、多練、多用,培養不怕出錯的精神。課堂上和老師、同學講;課后和家長、朋友講。組織各種英語交際活動,如:英語課本劇表演,英語演講比賽,校園英語廣播主持人競賽等等,營造英語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
多讀、多背在語言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要熟讀、熟背每一篇對話和課文。讀多了,背多了,孩子往往就能在真實的情境下不假思索地做出正確的表達。除了課本中的對話、課文以外,我們也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易于掌握的歌謠、小故事等等。讀和背積累了知識,更積累了語感。
3.重視培養整理、總結的習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要及時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單詞教學中,將某一字母或是字母組合的發音相似的單詞加以匯總,強化某些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這樣可以形象地幫助學生把字母與讀音聯系起來,以加強音形聯系。長此以往,學生在腦海中就能逐步形成一套英語的語音系統。用音形結合的方法進行單詞教學,學生不僅能順利、準確地讀出單詞,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在聽到讀音或能說出、想起讀音的情況下,準確寫出或頭腦中馬上就能反應出該詞的拼寫形式,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很有好處。
4.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能模仿范例寫句子;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能根據要求為圖片、實物等寫出簡短的標題或描述;能基本正確地使用大小寫字母和標點符號。教師要從字母和單詞入手,逐步培養書寫句子的能力。學生在掌握了書寫規范后,嘗試讓學生寫一些英語日記,開始可以是一兩句,隨著年級的升高,可以逐步增加。英語日記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中更加自信,從而進一步增強語感。
5.培養學生及時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良好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低年級可以布置一些機械的預習作業,如:聽讀課文;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課前預習更加重要,教師可以增加預習的難度,如:讓學生收集一些和課文相關的資料。復習是和遺忘作斗爭的最好武器。由于缺少語言環境,知識更容易遺忘。教師應該針對各年級、各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布置聽、說、讀、寫、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游戲化、趣味化,使學生不斷鞏固消化課堂所學內容。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