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駿,樓理綱,毛彬,文旭霞,馮靖祎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工程部,浙江 杭州 310006
醫院呼吸機統分管理模式的探討及實踐
鄭駿,樓理綱,毛彬,文旭霞,馮靖祎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工程部,浙江 杭州 310006
本文提出的以醫工為主體的呼吸機統分管理模式,是在當前醫療條件下,成本較低、效果較好、實現較易的一種將分散和集中管理相結合的設備調配模式。通過軟件等信息化手段,在護士臺通過瀏覽器實現對呼吸機網上查詢、借還機,為臨床用機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呼吸機的使用效率。
統分管理;呼吸機;醫學工程人員;醫院信息化
呼吸機是臨床搶救和治療各種呼吸衰竭、提供麻醉及手術后呼吸支持的重要急救設備。因呼吸機采購價格高,使用和維護技術復雜,所以,呼吸機在醫院內配備的數量有限,即使是重點科室也可能會出現呼吸機需求量大于科室配備量的情況。為了解決呼吸機供需矛盾,本文提出了以醫學工程科為主的,信息化參與的呼吸機統分管理模式,并論證了該模式的可行性和實踐效果[1-3]。
目前,呼吸機在院內通常采用3種管理模式:
(1)完全分散管理模式。各個臨床科室的呼吸機獨立采購和使用,為醫療機構目前最常使用的呼吸機管理模式。其優點為:① 科室使用自己擁有的呼吸機會非常熟悉,操作更加便捷,病人可以得到及時的醫療服務;② 擁有呼吸機的臨床科室,通常在呼吸機臨床治療和護理水平上會提高的更快。
(2)完全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呼吸機集中管理中心,對全院呼吸機實行統一采購、調配和使用,在醫療機構中較少采用。其優勢為:① 技術資源及設備資源共享;② 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缺點為:① 不利于普通臨床科室醫務人員的呼吸機使用水平的提高;② 普通臨床科室對呼吸機熟悉程度、上機的及時性存在欠缺;③ 獨立設置成職能科室,工作人員和組織構架較復雜,承擔相對更高的運營成本;④ 完全集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相對單一。
(3)分散-集中管理模式。本文提出了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下稱統分模式。該管理模式是指,一部分呼吸機屬于臨床科室,采用分散管理;而另一部分呼吸機采用集中管理,由呼吸機集中管理中心進行管理和調配。統分管理模式的優勢為:統分結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臨床科室僅配備基本數量的呼吸機,可滿足常規病人流量下的呼吸機使用,當病人流量臨時增加或發生突發應急事件時,需要的科室可以通過集中供應中心調配獲得呼吸機。統分管理模式,利用醫院現有的人、物、科室資源,較小的調整可獲得較大的管理效果。
我院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額定床位2600張,并于2013年初通過JCI認證。我院的呼吸機統分管理自2005年急救設備供應中心成立開始,經過近10年的發展,中心共有呼吸機28臺用于集中管理,而另有120余臺呼吸機于各個臨床科室分散管理。中心提供7×24 h的全年無休的服務模式,在歷年的甲流、禽流感等突發事件中,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這得益于良好的流程,并實現了信息化管理。急救設備供應中心管理流程,見圖1。
2.1 人員的配備
(1)管理人員為懂業務、技術好,責任心強、受過正規培訓、能熟練操作呼吸機的2名資深醫學工程師。主要負責中心內呼吸機的安裝、培訓、附件領用、預防性維修、故障維修、質量控制、技術資料管理和制度制定等相關工作。
(2)值班人員由懂業務流程,能獨立或通過技術指導間接完成技術故障排除,并能獨立完成呼吸機的自檢及其他相關檢查的10名工程師擔任。
(3)秘書1名,主要處理借還機的電話及網絡申請,必要時對呼吸機進行調配。
(4)技術工人2名,負責呼吸機的運送及呼吸機相關附件的清潔和消毒。
2.2 建立基于信息化管理的程序
針對以呼吸機租借為基礎的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開發了相應的醫療設備租賃物流軟件系統。該系統具有實現醫療設備借出歸還的客戶端申請、主機和附件登記、支持記錄查詢和設備利用率的分析統計,以及借還單據和報表的打印等功能。系統開發以瀏覽器/服務器(B/S)為構架,以Microsoft公司的ASP.NET為前臺開發工具,以Oracle為后臺數據庫,通過護士臺及醫工科的計算機終端的WEB頁面訪問服務器上的數據庫,從而對借還機過程進行管理[4-6]。
2.3 呼吸機的借用
當臨床科室通過網絡預約或電話聯系急救設備供應中心,中心秘書或值班人員準備相應的配件和調試好呼吸機,并詳細登記呼吸機型號、編號、借機科室、借機日期及所帶附件,由工人運送至指定地點。如有需要,值班人員協助借機科室醫護人員使用呼吸機。
2.4 呼吸機的使用
呼吸機在呼吸治療師指導下進行使用,使用科室按制度要求填寫醫療設備使用記錄以及其他記錄,包括用機時間、使用模式、潮氣量、呼吸頻率、報警原因等。呼吸機故障時,按保修及故障處理流程,通過網絡或電話實時報修。此外,醫學工程師負責對所其所管轄范圍內使用中的呼吸機進行常規巡查。
2.5 呼吸機的歸還
科室用完呼吸機后,通過網絡或電話完成還機。由工人取回,并放置于消毒區完成機身消毒,附件收集后交供應室統一消毒。然后,由當天值班的醫學工程師對呼吸機進行常規檢查并修復。完成自檢的呼吸機放置于清潔待用區,消毒返回的附件放置于配件區,以備下次使用[7-8]。
2.6 呼吸機的保養和檢測
2.6.1 呼吸機的預防性維護
呼吸機屬于高風險等級的醫療設備。醫學工程師以6個月為周期,對其進行預防性維護。預防性維護的內容包括:外觀檢查、電源檢查、開機自檢、擴展自檢、顯示及操控部分檢查、報警功能檢查、濕化器和管路等附件檢查、過濾網和濾芯等保養件的更換、傳感器和氧電池的校準、泵壓力和噪音檢查、積水杯或捕水器的排水、吸氣閥和呼氣閥(盒)的檢查等。
2.6.2 呼吸機的質量控制
根據年度計劃對呼吸機進行電器安全分析及氣體流量測試。我院采用多參數檢測方法(Muti-Parameter Measurement,MPM)建立了呼吸機檢測模型,對呼吸機完成流量、壓力、容量、頻率、氧濃度等參數的測試,形成年度檢測報告并歸檔[9]。
2.7 人員的培訓
無論是呼吸機的借用、使用、歸還和消毒環節,還是保養環節,均是以人為核心的操作過程。尤其是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后,培訓工作就顯得更加必要。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各個環節工作人員的水平和技能,對提高呼吸機統分管理的效率、降低人為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和保障呼吸機的安全使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院呼吸機于2002~2013年經歷了分散管理、統分管理與信息化參與呼吸機管理等不同階段。各個階段呼吸機的利用率和故障率情況,見圖2~3。對比呼吸機的日平均使用率,發現集中管理無論在有無信息化管理的情況下都能顯著提高日平均使用率。增加信息化管理后,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都顯著提高了呼吸機的日平均使用時間。
故障率分析結果為:在沒有信息化管理的情況下,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在呼吸機的故障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增加信息化管理后,集中管理比分散管理顯著降低了呼吸機的故障率。
呼吸機統分管理模式是目前各個醫院切實可行的呼吸機管理模式之一。一方面,該模式由醫學工程科實踐時,呼吸機能結合監護儀、除顫儀等其他急救設備形成規模優勢,在資源配置上得到最合理的體現。另一方面,急救設備供應中心的成立,提高了醫學工程科工程師的技術水平,可培養更多的優秀工程師為臨床提供更好的服務。
通過設備利用率和故障情況分析,統分管理模式較分散管理方式有更大的優勢;而信息化的手段用于呼吸機借還機管理,方便了臨床了解備用機數量及使用狀態,方便借還,極大提高了呼吸機的利用率。
統分管理模式成功的關鍵是把握分寸,集中和分散的數量應該適合醫院各個科室工作的需要。而實際效果的提升要依靠高效的管理流程、優秀的實施人員和合適的信息化手段。臨床科室既節省了用機成本,又對一站式的用機服務有著良好的客戶體驗,呼吸機的統分管理模式才能迅速被接納和推廣。
綜上所述,以醫工為主體的呼吸機統分管理模式,效果明顯,較易實現,既優化了呼吸機資源,又提升了醫工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是當前值得推薦的管理模式。
[1] 何鶯,邢素美,夏文俊.現代醫院呼吸機的集中管理與臨床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1,26(5):125-127.
[2] 冼燕珊,周立新,李綺慈,等.全院呼吸機集中管理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報,2010,(19):43-44.
[3] 徐雪梅,李秀云,陳淑芳,等.呼吸機集中管理及應急處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53-54.
[4] 薛文成,王俊英,潘飛,等.呼吸機、監護儀租借軟件系統的研究[J].武警醫學,2008,(11):1004-1006.
[5] 郭米嘉.呼吸機租賃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10,(2):146-147.
[6] 靳萍.醫院固定資產租賃中心管理系統設計[J].醫療衛生裝備, 2010,(9):76-78.
[7] 莊水華,劉承軍,鄭培英.醫院呼吸機管路集中管理流程[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2997.
[8] 邱素紅,孫雪瑩,高玉華,等.呼吸機外置管路清洗消毒后存放時間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4):870-871.
[9] 馮靖祎,鄭駿,浦其斌.特定治療環境下呼吸機效能的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1):87-89.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Unif i 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Medical Ventilators in Our Hospital
ZHENG Jun, LOU Li-gang, MAO Bin, WEN Xu-xia, FENG Jing-yi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6, China
A unifi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medical ventilators which was dominant by medical professionals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deployment model which combine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with centralized management had advantages of low cost, good effect and easily implemented. With information methods such as software, online enquiry as well as borrow and return of ventilators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browser in the nurse station. It not only is convenient for clinical us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use eff i ciency of ventilators.
unif i cation management; ventilat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hospital informatization
R197.3;R197.39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4.09.026
1674-1633(2014)09-0076-03
2014-04-09
2014-07-02
浙江省醫藥衛生一般研究計劃(2012KYA086)。
本文作者:鄭駿,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碩士。
作者郵箱:frankzheng@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