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欽艷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
孫欽艷
目的 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 術前給予患者充分的準備和心理護理, 術后給予常規護理措施,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指導患者合理飲食, 注意導尿管、并發癥的護理, 給予患者出院指導, 觀察護理效果。結果 46例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07.6±18.4)min, 平均術中出血量(128.6±28.1)ml, 平均住院時間(4.8±0.7)d, 無并發癥發生, 無中轉開腹;術后常規隨訪2~3個月, 所有患者恢復良好。結論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效果確切, 采取正確良好的圍手術期護理, 可預防、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腹腔鏡;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護理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腫瘤, 是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的, 多發生于30~50歲的中年婦女, 患病率可達70%~80%[1]。近年來,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改進,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逐步廣泛應用于臨床, 具有對患者的創傷小, 住院時間短, 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等優點[2,3]。本文對本院46例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的患者, 通過圍手術期的常規護理措施,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 年齡25~46歲,平均年齡(33.6±6.3)歲。其中漿膜下肌瘤6例, 子宮頸部肌瘤19例, 肌壁間肌瘤18例, 多發肌瘤3例。患者術前心、肝、腎功能正常, 均無其他合并癥, 無盆腔手術史, 術中未行其他手術。所有患者術前均常規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和彩色多普勒輔助檢查, 術后均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為子宮肌瘤。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進行, 手術均獲得成功。46例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07.6±18.4) min, 平均術中出血量(128.6±28.1)ml, 平均住院時間(4.8±0.7) d, 無并發癥發生, 無中轉開腹;術后常規隨訪2~3個月, 所有患者恢復良好。
3.1 術前護理 ①一般護理。保持病室清潔安靜, 溫度保持在18~25℃, 濕度55%~65%, 室內定時開窗通風換氣, 以保持空氣新鮮。②心理護理。術前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準備,控制或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降低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以及所產生的應激反應。護士應耐心、細致的向患者介紹子宮肌瘤的相關醫學常識、手術的必要性以及腹腔鏡手術的有關知識, 將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及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詳細的講解給患者, 使其對手術過程有大體的了解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 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 使家屬能夠配合醫師、護士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術。③術前常規準備。按照下腹部手術范圍進行備皮。對臍部的消毒尤其要引起重視, 因為臍孔深藏污垢, 容易引起感染。可用石蠟油棉球覆蓋在臍孔上部約5 min, 待污垢軟化后再擦除干凈, 然后以0.05%的碘伏擦拭1~2次, 動作注意要輕柔, 避免發生皮膚破損。術前3 d對陰道用來素芳進行擦洗, 以清潔陰道。術前1 d進食易消化的軟食, 術前12 h禁食、禁水。手術前一晚及手術當日清晨用肥皂水進行清潔灌腸, 排空腸道, 避免由于腸脹氣而影響手術的操作, 并能夠減小術中器械誤傷腸管的可能性。
3.2 術后護理
3.2.1 一般護理 ①常規護理。按照全麻術后常規護理,去枕平臥位6 h, 頭偏向一側, 以防誤吸。術后常規吸氧2~3 h, 氧流量2~4 L/min, 以提高氧分壓, 促進CO2的排出[4]。②飲食護理。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對胃腸道刺激小、無損傷, 早期進食能夠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患者術后6 h內禁飲食, 6 h后可進流質飲食, 以增加體能, 促進術后恢復。應避免進食牛奶、豆漿等能夠引起腸脹氣的食物, 患者排便后可進食半流質飲食, 1周后改為普通飲食, 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為主。③導尿管護理。患者麻醉未清醒時,應將導尿管妥善固定, 防止扭曲、堵塞、滑脫, 保持管道的通暢。用碘伏液沖洗會陰2次/d, 防止逆行感染的發生。導尿管在術后1 d內可拔除, 鼓勵患者多飲水, 以利于膀胱功能的早日恢復。④生命體征的監測。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術后行心電監護6 h。⑤術后活動。鼓勵患者活動, 早期協助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活動等簡單的活動, 并協助按摩肢體, 預防行成下肢靜脈血栓, 促進腸功能的恢復。
3.2.2 術后并發癥護理 術后采取良好的護理措施可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爭取患者早日恢復。①術后出血。穿刺孔出血大多發生在術后24 h內。術后護士應對穿刺孔敷料密切觀察, 注意有無血液的外滲, 不能因為腹壁沒有切口而忽視對腹壁傷口的觀察。如傷口處有血液外滲, 應立即通知醫生并配合醫生查看、及時更換敷料, 必要時局部用砂袋壓迫止血, 嚴重者采取縫合止血。本組未出現傷口滲血的現象。②肩背部疼痛。由于殘留在體內的CO2刺激膈神經反射所引起的, 如CO2氣體壓力過高或手術時間過長, 術后氣體未排放干凈[5], 患者肩部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酸痛。術后給予低流量吸氧, 肩部按摩, 協助患者床上多翻身, 將CO2氣體排除干凈, 無需進行特別的處理。本組有3例患者術后出現輕度肩背部疼痛, 均通過上述治療方法而使癥狀緩解。③皮下氣腫。CO2氣腹可引發皮下氣腫, 多發在胸、腹部等, 少量的氣體一般可自行吸收, 嚴重的皮下氣腫患者往往伴有高碳酸血癥和血pH值下降, 此時, 可給予患者間斷吸氧和應用堿性藥物,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本組有2例患者發生輕度的皮下氣腫, 均未進行治療自行緩解。
3.3 出院指導 在患者出院時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指導,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休息, 出院后2個月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加強營養,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適度進行鍛煉,保持大便通暢。定期復查, 如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發熱及陰道出血等情況, 應立即來院進行診治。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由于CO2氣腹、麻醉和體位變化等,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神經、內分泌系統受到影響, 因此,圍手術期良好的護理, 不僅對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十分有利,還能夠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6]。本次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詳細的了解, 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護理, 做好術前準備,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掌握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預防措施,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葉丹,賴偉英.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臨床觀察及護理.現代臨床護理, 2012,11(6):58-59.
[2] 謝輝,劉峰.腹腔鏡下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分析.中國內鏡雜志, 2009,15(12):1299-1301.
[3] 程雪菊.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150例療效觀察,山東醫藥, 2009,49(47):103.
[4] 王金玲.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9,18(11):1308.
[5] 莫建英.腹腔鏡子官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26(9):39-40.
[6] 劉美荊,黃媛彥,李海英.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3,28(18): 1689-1691.
2014-03-11]
276600 山東省莒南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