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蕓,倪德江,余 志,謝筆鈞*
(1.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湖北經濟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3.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0)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是茶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及增強免疫等多種活性,對其提取純化、活性和結構進行了廣泛的研究[1-7]。TPS通常采用水提醇沉法[8]提取粗品,在此過程中,部分有色物質和蛋白質會隨多糖一并沉淀下來,使得到的TPS粗品呈褐色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從而影響TPS的純度,干擾TPS的定量[9]、結構鑒定與活性研究,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脫色脫蛋白處理。TPS多采用H2O2氧化脫色[10-11],但這樣容易使多糖氧化分解,從而破壞多糖的結構,并可能破壞多糖的活性,且存在安全性問題;脫蛋白常采用Sevag法[12-13],但是效率不高,操作繁瑣,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機溶劑[14-15],這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有機溶劑的殘留也會帶來安全性問題。TPS的脫色脫蛋白方法目前有少量研究,但多集中在綠茶多糖[15-18],而烏龍茶因在加工過程中需進行半發酵,部分多酚氧化成為有色的多酚氧化物,使得烏龍茶多糖(oolong tea polysaccharides,OTPS)顏色更深,脫色難度更大,其脫色脫蛋白方法的對比研究還鮮有報道。聚酰胺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類高分子化合物,對酚類等富含酚羥基的化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性[19-20],也能吸附蛋白質,因此對TPS具有同時脫色和脫蛋白的效果[18]。為此,本研究著重研究了OTPS聚酰胺柱層析的洗脫條件,建立了OTPS聚酰胺脫色脫蛋白的工藝,并與Sevag-H2O2聯用法對比,比較其脫色、脫蛋白效果及純化后產品的抗氧化活性,聚酰胺柱層析法是一種目前理想的OTPS脫色脫蛋白的方法,可為OTPS的純化技術提供參考依據。
茶樹品種為大葉烏龍,夏季按一芽三四葉的標準采于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
聚酰胺(粒徑:50~160 μm;容重0.25 g/mL) 瑞士Fluka公司;SOD試劑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MODEL-3型旋轉蒸發器 上海亞榮科學儀器廠;LD5-10型離心機 北京醫用離心機廠;ALPHAL-2凍干機 德國Matin Christ公司;D100B恒流泵、BSZ-160分部收集器 上海青浦滬西儀器廠;HD-21-1型核酸蛋白質檢測器 上海嘉鵬科技有限公司;LM-17型記錄儀永清示波器廠;722型分光光度計 上海實驗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3.1 烏龍茶制作工藝及OTPS制備
鮮葉原料→曬青→攤放→搖青→靜置→二次搖青→靜置→三次搖青→靜置→殺青→揉捻→干燥
烏龍茶經過水提醇沉、凍干后得OTPS。OTPS中中性糖含量為26.72%、糖醛酸含量為18.98%、蛋白質含量為7.34%、茶多酚含量為4.23%。
1.3.2 OTPS聚酰胺柱層析洗脫條件的研究
稱取一定質量的OTPS,用去離子水配成質量濃度10 mg/mL的溶液,離心去除不溶物后作為OTPS原液備用。
選用Ф 20 mm×150 mm的層析柱,填入20 mL處理好的聚酰胺,3倍柱體積去離子水平衡后,上樣,吸附平衡,去離子水洗脫,收集含糖管。以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為評價指標,從上樣量、上樣體積、吸附平衡時間以及洗脫速率4個方面確定聚酰胺柱層析的洗脫條件。
1.3.2.1 最佳上樣量的確定
取5份OTPS原液,通過稀釋使多糖溶液的上樣量分別為20、40、60、80、100 mg,上樣體積為10 mL,吸附平衡30 min,3 mL/min速率洗脫。
1.3.2.2 最佳上樣體積的確定
取3份OTPS原液,上樣量為80 mg,通過稀釋使多糖的上樣體積分別為8、10、12 mL,吸附平衡30 min,3 mL/min速率洗脫。
1.3.2.3 最佳吸附平衡時間的確定
取5份OTPS原液,上樣量為80 mg,上樣體積為10 mL,分別吸附平衡5、10、20、30、60 min,3 mL/min速率洗脫。
1.3.2.4 最佳洗脫速率的確定
取5份OTPS原液,上樣量為80 mg,上樣體積為10 mL,吸附平衡30 min,分別以1.5、3、4.5、6、9 mL/min的速率洗脫。

式中:下標1為上樣液,2為收集液;V為溶液體積;M為總糖質量,采用苯酚-硫酸法[21]測定。
1.3.3 OTPS不同脫色脫蛋白方法的比較
稱取一定量的OTPS,用去離子水配成質量濃度10 mg/mL的溶液,離心去除不溶物后作為OTPS原液,記作Y。取一定量OTPS原液分別采用聚酰胺柱層析法、Sevag法、H2O2法及Sevag-H2O2聯用法處理,所得產品分別記作P、S、H及SH。測定各個產品的色度和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質、茶多酚含量,計算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中性糖和糖醛酸總和)保留率。將原液和各方法處理后的產品冷凍干燥后,計算得率,并測定抗氧化活性。
1)聚酰胺柱層析法:取處理好的聚酰胺200 mL,裝入Ф 36 mm×300 mm的層析柱中,3倍柱體積去離子水平衡后,加入10 mg/mL OTPS原液80 mL,吸附平衡20 min,以3 mL/min的流速用去離子水洗脫,收集含糖管。2)Sevag法:80 mL OTPS原液中加入1/5 體積的氯仿和1/25 體積的正丁醇,劇烈振搖20 min,離心,棄去蛋白質和氯仿層,重復處理8次,透析(自來水48 h,蒸餾水24 h)[22]。3)H2O2法:80 mL OTPS原液或Sevag法脫蛋白后的多糖溶液用氨水調pH 8.0左右,50℃條件下加入體積分數30%的H2O280 mL,保溫2 h,用HCl溶液調至中性,透析(自來水48 h,蒸餾水24 h)[22]。
色度:以450 nm波長處吸光度表示[18];中性糖含量:硫酸-蒽酮比色法[23];糖醛酸含量:硫酸-咔唑法[24];蛋白質含量:考馬斯亮藍G-250法[23];茶多酚含量:酒石酸亞鐵比色法[23];對羥自由基的清除率:將TPS溶液配成5 mg/mL質量濃度,采用D-脫氧核糖-Fe體系法評價[22];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將TPS溶液配成1 mg/mL質量濃度,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評價[25]。
1.3.4 數據處理
2.1.1 上樣量的影響

圖1 上樣量對OTPS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OTPS concentration on the decoloration rate,deproteinization rate and polysaccharide retention rate
由圖1可知,當上樣體積為10 mL,吸附平衡30 min,3 mL/min速率洗脫時,隨著上樣量的增加,脫色率和脫蛋白率下降,總糖保留率增加。綜合考慮脫色率、脫蛋白率、總糖保留率,以及聚酰胺柱層析的處理量,相對20 mL聚酰胺,選擇80 mg OTPS的上樣量,即4 mg OTPS/mL聚酰胺。
2.1.2 上樣體積的影響
當OTPS上樣量一定時,上樣體積過小,會導致溶液濃度過高,溶解度低且黏度大,流動性差;上樣體積過大,則會導致直接泄漏。因此當聚酰胺用量為20 mL,上樣量為80 mg時,僅比較了8、10、12 mL 3個上樣體積時OTPS的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由圖2可知,隨著上樣體積的增加,脫色率和脫蛋白率下降,總糖保留率增加,但總糖保留率的增加幅度相比脫色率和脫蛋白率的降低幅度要小。同時,上樣體積越小,含糖管相對更集中,拖尾少。因此,選擇8 mL的上樣體積,即2/5倍的聚酰胺柱體積。

圖2 上樣體積對OTPS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OTPS volume on the decoloration rate, deproteinization rate and polysaccharide retention rate
2.1.3 吸附平衡時間的影響

圖3 吸附平衡時間對OTPS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adsorption equilibrium time on the decoloration rate,deproteinization rate and polysaccharide retention rate
由圖3可知,吸附平衡20 min以內時,隨著時間的延長,脫色率和脫蛋白率上升,總糖保留率下降;但超過20 min后,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的變化都不大。因此,選擇上樣后吸附平衡20 min。
2.1.4 洗脫速率的影響

圖4 洗脫速率對OTPS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lution velocity on the decoloration rate,deproteinization rate and polysaccharide retention rate
由圖4可知,隨著洗脫速率的增加,脫色率和脫蛋白率下降,總糖保留率增加。綜合考慮脫色率、脫蛋白率和總糖保留率的大小和變化幅度,以及洗脫效率,選擇以3 mL/min的速率洗脫。

表1 OTPS不同脫色脫蛋白方法的效果Table1 Comparison of decoloration and deproteinization methods for OTPS%
由表1可以看出,聚酰胺柱層析法的脫色率顯著高于H2O2脫色法,脫蛋白率和Sevag法沒有顯著性差異。與傳統的Sevag-H2O2聯用法相比,聚酰胺柱層析法的脫色率和脫蛋白率都要略低一些,這是因為H2O2在脫色的同時可以脫除一定量的蛋白質,Sevag法在脫蛋白的同時也有一定的脫色效果。聚酰胺柱層析法的總糖保留率和產品得率要顯著高于Sevag-H2O2聯用法,這可能是由于部分蛋白質與茶多糖綴合在一起,采用Sevag法脫蛋白會脫去這部分糖蛋白綴合物,而多糖脫蛋白的目的并非要徹底的除去蛋白,而是脫除游離蛋白質。另外,聚酰胺柱層析法和Sevag-H2O2聯用法均能將OTPS中的茶多酚含量由4.12%降到1%以下,也能同時起到除去OTPS粗品中其他雜質的作用。從環境保護和安全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傳統的Sevag-H2O2聯用法,還是單獨的Sevag法和H2O2法,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和安全性問題,而聚酰胺柱層析法則是符合綠色提取工藝,同時也保證了安全性。

表2 脫色脫蛋白前后OTPS對羥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Table2 Scavenging capacity of crude and purified OTPS on hydroxyl radical and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由表2可以看出,聚酰胺柱層析法和Sevag-H2O2聯用法脫色脫蛋白后產品對羥自由基的清除率顯著低于未脫色脫蛋白之前的OTPS,但降低幅度不大,且這兩種方法所得產品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聚酰胺柱層析法脫色脫蛋白后產品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顯著高于未脫色脫蛋白之前的OTPS,而Sevag法、H2O2法及Sevag-H2O2聯用法脫色脫蛋白后產品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顯著低于未脫色脫蛋白之前的OTPS,這說明Sevag法和H2O2法均會破壞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選擇合適的脫色脫蛋白方法對多糖的研究至關重要。本研究對OTPS聚酰胺柱層析條件進行了優化,確定了聚酰胺層析的最佳條件為:4 mg OTPS/mL聚酰胺,2/5倍柱體積去離子水溶解上樣,吸附平衡20 min,3 mL/min速率洗脫。
在此基礎上,將聚酰胺柱層析法和傳統的Sevag-H2O2聯用法對OTPS脫色脫蛋白,綜合對比脫色率、脫蛋白率、總糖保留率、產品得率和抗氧化效果,表明聚酰胺柱層析法脫色率、脫蛋白率雖略低于Sevag-H2O2聯用法,但總糖保留率和產品得率高,尤其是能很好地保留并提高OTPS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種較好的OTPS脫色脫蛋白方法,而且也是符合綠色化學提取要求的。
[1]NIE Shaoping, XIE Mingyong.A review on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ea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bioactivities[J].Food Hydrocolloids,2011, 25(2): 144-149.
[2]余志, 石玉濤.茶多糖研究的新進展[J].廣東茶業, 2009(6): 25-29.
[3]崔宏春, 江和源, 張建勇, 等.茶多糖的結構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 2009, 37(1): 200-203.
[4]GUO Li, LIANG Qin, DU Xianfeng.Effects of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ea polysaccharide in green tea on glass transitions of potato amylose, amylopectin and their mixtures[J].Food Hydrocolloids, 2011, 25(3): 486-494.
[5]CHEN Xiaoqiang, WANG Yuefei, WU Yalin, et al.Green tea polysaccharide-conjugates protect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impairments triggered by high gluco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1, 49(1): 50-54.
[6]YANG Jianjun, CHEN Bin, GU Yan.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tea polysaccharides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gastric cancer mice[J].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90(2): 943-947.
[7]CAI Weirong, XIE Liangliang, CHEN Yong, et al.Pur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green tea[J].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3, 92(2): 1086-1090.
[8]倪德江, 謝筆鈞.茶多糖提取條件的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 2003,19(2): 176-179.
[9]崔宏春, 江和源, 張建勇, 等.影響茶多糖含量測定的干擾因素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 2009(18): 8305-8307.
[10]倪德江, 陳玉瓊, 謝筆鈞, 等.烏龍茶多糖OTPS 2-1的光譜特性,形貌特征及熱特性研究[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004, 25(12):2263-2268.
[11]YANG Liqun, FU Shanshan, ZHU Xiane, et al.Hyperbranched acidic polysaccharide from green tea[J].Biomacromolecules, 2010, 11(12):3395-3405.
[12]邵立平.茶多糖的純化工藝研究[J].廣州化工, 2010, 38(4): 118-119.
[13]陳發河, 吳光斌, 田標, 等.中低檔烏龍茶中茶多糖提取工藝優化[J].農業工程學報, 2007, 22(12): 245-247.
[14]郭思維, 劉勝姿, 李威, 等.人工冬蟲夏草多糖脫色脫蛋白工藝研究[J].食品科技, 2013, 38(5): 207-211.
[15]王傳名, 董祺, 管從勝.日照綠茶粗多糖脫蛋白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 2010, 31(8): 274-276.
[16]陳義勇, 竇祥龍, 黃友如, 等.常熟“沙家浜”綠茶多糖的純化[J].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1, 37(11): 121-124.
[17]王元鳳, 金征宇.茶多糖脫色的研究[J].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5,30(12): 60-65.
[18]陳海霞.高活性茶多糖的一級結構表征、空間構象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02: 24-25.
[19]顏棟美, 李仁菊.膜分離和聚酰胺吸附對金花茶多酚的純化[J].食品與機械, 2010(1): 42-43.
[20]包琦瑛.聚酰胺樹脂在分離提取領域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 33(4): 611-612.
[21]張惟杰.復合多糖生化研究技術[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6-7.
[22]倪德江.烏龍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結構、降血糖作用及其機理[D].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03: 32; 57.
[23]鐘蘿.茶葉品質理化分析[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9:258-261.
[24]BITTER T, MUIR H M.A modified uronic acid carbazole reaction[J].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962, 4(4): 330-334.
[25]石玉濤.茶多糖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研究[D].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201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