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福州大學八方物流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與路徑
劉丹
(福州大學八方物流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創新成為衡量一國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物流業作為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其他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競爭力的提高,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經驗與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基于供應鏈管理理論構建了物流企業實施服務創新模式的理論框架,并通過多個物流企業服務創新項目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物流企業開展服務創新,主要從供應鏈視角入手,形成了產業物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物流和其他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企業戰略和客戶需求是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最主要的內外部驅動力;物流企業通過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合作創新四條路徑實施服務創新方案,滿足客戶供應鏈協同與價值鏈增值的要求,提升自身競爭力,是我國物流企業開展服務創新的共性路徑。
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創新驅動力;創新路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創新成為衡量一國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導各行各業全面深化改革,解放生產力。物流業作為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其他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競爭力的提高。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是指,為滿足客戶需求,物流企業在創新戰略引導下,應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主的各種新型物流技術,創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改進或開發物流服務產品和流程,創新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提高企業績效,逐步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那么,物流企業如何開展服務創新,有哪些成功的創新經驗可以借鑒,是否存在一般的創新模式可供推廣呢?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服務創新模式是指,企業在開展服務創新時可供選擇的基本框架和思路。[1]帕維特(Pavitt)首次對服務創新模式進行了研究,并針對不同產業提出了基于產業技術軌跡的服務創新模式。[2]此后,不少專家學者沿著他的思路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是以孫伯和加盧(Sunbo&Gallouj)為代表的學者群體,他們從創新驅動力角度,根據創新思想來源將服務創新模式分為六種,即工業研發模式、工匠模式、企業家主導模式、服務專家模式、網絡化創新模式、創新組織管理模式;[3-4]二是以赫托格和拜德柏克(Hertog &Bilderbeek)為代表的學者群體,以四維度模型為基礎,根據參與者的活動情況將服務創新模式分為五種,即客戶導向模式、服務企業幫助下的客戶創新模式、服務企業主導模式、供應商主導模式、范式化模式。[5]他們的研究對我國物流業服務創新研究產生了較大影響,近年來基本是遵循他們的研究框架。
我們從創新驅動力與創新參與者角度,總結了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一般模式。張光明在分析內外部驅動要素基礎上,歸納出了顧客需求主導創新、物流網絡創新、跟隨競爭創新、增值服務創新、物流技術創新等物流服務創新模式。[6]谷再秋等認為,物流企業服務創新受企業戰略管理、員工等內部驅動力以及技術、競爭者、客戶等外部驅動力的驅動,形成了服務專業模式、有組織戰略模式、網絡模式、技術創新模式等。[7]李海嬰等依據服務創新的四維度模型,構建了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四棱錐”模型,增加了“戰略選擇與協調”這個維度,并將之置于模型的核心位置,認為物流企業服務創新過程應當在企業戰略指引下進行。[8]翟運開又將該模型應用于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分析,提出了服務創新的“五星圖”系統模式,與“四棱錐”模型的內涵基本相同。[9]王向暉利用四維度模型與內外驅動力模型,對中遠集團的服務創新進行了定性的實證研究。[10]此外,部分學者從物流與金融融合的視角進行了探討,如張凱、徐琪、祁洪祥陸續對物流與金融服務的集成創新進行了研究,從理論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了產業、企業層面,這種與供應鏈管理相結合的創新模式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11-13]
上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但他們對創新模式的總結和分類大多從創新活動的過程入手,較少涉及物流服務的具體內容,對實施服務創新的基本途徑更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本文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物流企業基于供應鏈開展服務創新的典型案例,探討產業物流集成服務、物流和其他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總結物流企業實施服務創新的基本路徑,以期為物流企業開展服務創新活動提供借鑒。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客戶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之政治、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加速,使得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企業面臨提高產品質量、加快客戶反應速度、降低成本、改進服務水平的巨大壓力。[14]這些變化都要求企業能對市場作出快速反應,不斷開發出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定制化的新產品,以占領市場贏得競爭。而要應對這些變化,僅僅依靠單個企業的力量,很難在速度和質量兩個方面同時跟上客戶的需求,如果長期不能改善,不僅會使客戶滿意度下降,還會導致客戶流失,使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遭受重創。縱觀近二十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企業,如戴爾、朗訊科技、惠普等,都導入了供應鏈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外部資源,與包括物流企業在內的合作伙伴協同運作,使整個供應鏈縮短響應時間,提高服務質量,也即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核心業務,將其他非核心業務委托給具有專業優勢的合作伙伴,通過供應鏈的組織與協調,形成企業更強的競爭力。
這就給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在供應鏈環境下,一個產業要具有競爭優勢,需要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各種流之間協同運作。物流企業服務于各產業供應鏈,顯然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物流企業可以承接制造企業、商貿企業等外包的物流及相關業務,并運用自身專業能力,一方面沿著制造業或商貿業供應鏈上下游,整合企業的流入物流系統(供應物流)、流出物流系統(銷售物流)、內部物流系統(生產物流),延伸物流服務鏈,創新產業物流服務模式,提供綜合、一體化的專業物流服務;另一方面將物流服務與其他相關服務結合,將物流與資金流服務、物流與信息流服務等集成創新,優化配置外包企業的各種資源。物流企業通過與供應鏈上其他企業合作,共同創新服務模式,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交付的可靠性和質量,縮短響應周期,最終增強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基于此,本文構建了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物流企業圍繞其他實體產品制造或流通產業供應鏈,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延伸服務領域,集成物流各個環節以及資金流、信息流等,創新服務內容,改進服務方式和方法,以滿足客戶需求。

圖1 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的理論框架
艾森哈特(Eisenhardt)指出,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采用多案例研究能夠更好地提煉理論觀點,形成更好的理論構建。[15]根據本文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擬采用多案例研究法,通過物流企業服務創新項目的實證分析,研究我國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總結歸納研究問題如下:第一,在服務創新內容方面,物流企業是否圍繞其他產業供應鏈形成產業物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物流與其他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第二,根據孫伯和加盧提出的服務企業創新基本動力模型,影響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最重要的驅動力是什么;第三,組織、管理、技術、合作等方面的創新活動是否成為物流企業實施服務創新的共性路徑。
殷(Yin)認為,案例研究可分為四類:整體性單案例研究設計、嵌入性單案例研究設計、整體性多案例研究設計和嵌入性多案例研究設計。[16]本研究屬于整體性多案例研究設計,在選擇案例時,遵從復制法則(Replication Logic)。[17-18]根據理論假設和研究目的,挑選三個沿著供應鏈縱向提供集成服務創新的案例,即八達物流、安得物流、風神物流,同時選擇三個沿著供應鏈橫向提供集成服務創新的案例,即佳怡物流、南儲公司、傳化物流。案例研究分析單位界定為國內的物流企業,不涉及國外的物流企業,也不涉及產業層面的內容。這些典型的案例企業,都是4A級或5A級物流企業,且近十年來均積極開展創新活動并取得顯著成效,企業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為確保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在收集案例資料時,遵循殷(Yin)的建議,采用多元證據來源原則,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三角互證。[19]因此,我們采用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主要包括:企業網站與公開新聞報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發布的物流管理優秀案例集,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會議資料以及物流年會等會議資料,物流企業高管訪談、現場調研,科研項目中收集的相關資料。通過多種途徑得到的資料,能夠確保資料相對較高的可信度與全面性。
案例資料分析過程是案例研究內在效度得以保證的重要環節,是案例研究的核心。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資料的初步分析與歸納。
首先,借鑒扎根理論的內容分析法,針對每個案例不同來源的數據資料進行逐級編碼,對大量零散、混雜的數據進行類別化編碼和分析。其次,采用分析性歸納法[20]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從企業的戰略定位和市場定位、客戶需求、服務產品、服務創新內容、服務創新驅動力、服務創新路徑等方面入手,提煉相關內容。最后,通過對六個案例進行逐個分析,進行創新模式的匹配,展開跨案例分析,對案例中提煉出來的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歸納出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與實施路徑,以期驗證理論假設,并為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擴散提供借鑒。跨案例分析結果可參見表2、表3。
將六個案例歸納為兩大類型:一類是沿著供應鏈縱向提供集成服務創新的案例;一類是沿著供應鏈橫向提供集成服務創新的案例。它們分別代表兩類服務創新模式:產業物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和物流與其他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見表2)。
(1)產業物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該模式就是縱向一體化的模式,主要由物流企業承接制造企業或商貿企業外包的物流業務,沿著客戶的供應鏈延伸物流服務鏈,集成客戶不同環節的物流系統,提供綜合、一體化的專業物流服務。具體包括:

表1 案例企業基本情況

表2 案例企業服務創新模式
第一,分段提供集成服務,如八達物流鐵礦石供應物流一體化服務、安得物流冰箱銷售物流一體化服務,都是分別針對制造業供應鏈上不同階段的物流需求,集成各種物流功能,承接一段物流外包業務。
第二,提供供應鏈全程的物流服務,將供應鏈上不同的階段進行整合,提供完整的全價值鏈物流服務,這類服務創新模式常見于汽車物流領域,目前除了風神物流外,還有些汽車物流企業也提供類似的一體化物流服務,如安吉汽車物流有限公司服務于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知名汽車廠商,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服務于長安汽車、長安福特等汽車廠商。
這類物流企業緊貼其他行業供應鏈,持續創新嵌入式的服務,通過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創新服務內容,為客戶構建分段或全程的高效供應鏈物流體系,有效利用資源,降低物流成本,縮短訂單與相應的制造周期,同時也提高自身效益,提升市場競爭力。
(2)物流與其他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從供應鏈的構成看,任何一個行業的供應鏈上都存在著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活動,這些流之間必須協同運作,和諧共處,才能確保整個供應鏈高效、高質量、低成本地服務于最終客戶。因此,物流企業在提供各種物流服務的同時,還根據客戶的需求,集成信息流、資金流的一些服務,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協調運作,實施組合創新,該模式屬于橫向一體化的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多種服務產品進行組合,是比較靈活的模式,目前許多物流企業都在嘗試此類服務創新項目,主要包括:
第一,物流和資金流集成服務。這是物流企業在提供倉儲、運輸、配送服務的同時,與其他行業的企業合作,特別是與銀行合作,增強服務功能,開展資金結算、資金融通等金融業務。根據案例研究結果,結合對物流企業的調研,目前我國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和資金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主要包括兩種:
一是代收貨款服務,即物流企業在派送貨物時,幫助發貨企業向收貨人代收貨款,并按照約定的周期返款給發貨企業。比如,佳怡物流將代收貨款業務作為企業主要的增值產品,與物流服務緊密結合;宅急送公司將代收貨款業務視為核心競爭力,大力拓展電子商務服務業務;德邦物流與阿里巴巴、淘寶網等商家合作。這說明,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和資金流服務集成的服務創新模式得到了廣大客戶的認可。
二是倉儲融資服務,即針對供應鏈上企業經營過程中資金不足的情況,物流企業與商業銀行合作,共同開展融資業務。南儲公司根據客戶在采購階段需要預付款的情況,提供先票/款后貨融資服務和保兌倉服務;根據客戶從支付購買原材料的現金至賣出存貨階段出現的流動資金不足情況,提供靜態質押融資服務和動態質押融資服務。針對兩種情況提供的四類服務創新模式,是目前開展物流金融服務最常見的模式。實際上,由于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活動所涉及的行業比較復雜,物流運作和商品特點不同,許多物流企業在上述創新基礎上,又結合客戶具體情況,在我國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持續不斷創新服務,如南儲公司、中儲物流、中外運等正在探索并實踐在途監管和全程監管融資業務,以及擔保公司參與下的物流融資等業務。可以說,這是一個蓬勃發展、不斷創新的領域。
第二,物流和信息流集成服務。這種集成服務最常見于物流企業在開展物流服務的同時提供全程貨物跟蹤服務,這種延伸服務已經被列入物流企業必須提供的服務內容之中,而且這一點也在物流業中形成了共識,本文所講的物流和信息流集成服務,主要指通過構建“公路港”信息服務平臺,吸引、整合、集聚各種社會資源,包括貨源、車源,服務于眾多中小物流企業及社會車輛,解決公路物流的短板(貨運市場散、小、亂、信用差),改變傳統經營模式,推動公路物流的集約化經營和組織化管理,促進公路貨運市場健康發展。“公路港”概念的提出與實施運作,其首創者是浙江傳化物流,通過實體平臺與信息平臺的虛實結合,通過整合平臺集聚的物流資源與服務集成,有效提升車貨匹配效率,從“服務能力、服務標準、服務效率、信用完善、規范經營”等方面幫助平臺入駐企業和會員有效提高服務水平與市場競爭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到如下命題:
命題1: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沿著供應鏈縱向提供服務創新的產業物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另一類是沿著供應鏈橫向提供服務創新的物流與其他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
孫伯和加盧對多個歐洲國家的服務企業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為服務創新的內部驅動力包括:企業的戰略和管理、創新部門、R&D部門、員工;外部驅動力包括:行為者和軌道兩類,其中行為者包括客戶、供應商、競爭者和公共部門。[21]依據該模型,對六個案例進行對比分析,結合對宅急送福建公司、中外運福建公司、南儲公司、福建八方物流、嘉里物流、盛豐物流、盛輝物流等公司高層領導的深度訪談,發現該模型中的“戰略”和“客戶”分別是物流企業開展服務創新活動最為重要的內外部驅動力。
(1)企業戰略。對物流企業而言,戰略是一種最根本同時也最有效的創新驅動力。戰略是物流企業有關自身發展的長期謀劃,是指導物流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根本準則。通過對六個案例企業發展歷程、戰略思路、企業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進行服務創新的物流企業都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明確的戰略定位、鮮明的創新文化,引導企業不斷進取,銳意創新。風神物流將“通過持續創新,以無縫方式切入汽車制造企業采購、生產、銷售三大領域,整合供應鏈體系,提供精益生產物流服務”作為其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引導企業不斷發展,成為提供汽車供應鏈全程物流服務的專業化物流服務商。同樣,佳怡物流提出的“創新務實、協同高效”,南儲公司提出的“價值源于服務、創新鑄就品牌”和“以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持續動力”,八達物流提出的“誠信、創新、共贏”以及安得物流提出的“有序創新”等,這些具有創新意識的物流企業都將創新作為企業戰略規劃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作為獲得競爭優勢、占領市場、形成良好企業形象的根本手段,這就使創新戰略成為企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主動需要與內在動力。
(2)客戶需求。在企業外部眾多的行為者中,客戶是最重要的一種。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經說過,客戶是企業存在的目的。物流企業作為服務業,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就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客戶往往是信息和創新思想的來源,根據案例分析以及對部分物流企業的深度訪談,發現客戶所在的行業及其需求對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項目具有很大的影響,服務創新動力多數來源于市場和客戶對企業的需求。在創新的過程中也經常與客戶合作,共同完成服務項目的創新設計。比如,風神物流的主要客戶(東方日產)、安得物流的主要客戶(美的)、八達物流的客戶(杭鋼集團)等都積極參與到了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過程中,共同設計新的服務產品,策劃新的服務流程,密切合作,最終促使創新活動滿足了客戶的需求。這說明,客戶需求對創新行為具有重要影響,是推動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最為重要的外部驅動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到如下命題:
命題2a:企業戰略是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內部主要驅動力。
命題2b:客戶需求是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外部主要驅動力。
通過案例梳理和歸納,盡管在實施服務創新的過程中,不同的物流企業各要素發揮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其在組織、管理、技術、合作等方面的創新方法和措施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具體如表3所示。這些創新活動的成功之處值得我國廣大物流企業學習借鑒并加以推廣。
(1)組織創新。組織創新是指,物流企業為了實施創新的服務模式,改變物流企業的組織結構,設置新的部門或機構,重新調整分工協作方式以及協調溝通和聯系方式,確保服務創新內容得以順利實現。在這些案例中,物流企業為了保證服務創新模式得以順利實施,大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不同的方式對現有組織結構進行再設計、再改造,通過組織創新有力地保證了服務創新模式的實施。
(2)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指,物流企業在開展服務創新活動時,通過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讓全體員工明確創新的內涵及方法,規范創新行為,保證創新持續并可以復制,促進服務創新模式的擴散。通過案例分析,發現這些物流企業為了規范創新,都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流程、管理辦法以及操作和服務標準;為保證創新落實到位,都建立了各種內控機制,加強控制服務質量、資金、信息等,防范經營風險,同時加強管理評價,構建并實施嚴格的績效考核機制和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這些制度創新、管理方法創新使物流企業可以在自己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等分支機構中快速復制服務創新模式,保證創新的擴散效果。

表3 物流企業服務創新路徑
(3)技術創新。對物流企業來講,技術創新主要指新技術的應用創新,而不是去發明或創造一些新技術。物流企業實施服務創新,采用一些新的物流技術、信息技術等,可以提高服務效率,提高服務的準確性、及時性、安全性,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提升企業市場占有率。在實施服務創新時,各物流企業采用最多的新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以支持創新模式的實現。在六個案例中無一例外地都把信息技術的創新性應用放到了首要位置,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服務創新的績效。
(4)合作創新。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涉及內容多,涵蓋面廣,且與資金流、信息流都存在密切聯系,增加了創新的難度。因此,在實施創新的過程中,物流企業往往會尋求外部合作者,借助“外腦”共同創新。通過深度訪談,我們發現,物流企業基本上與客戶、競爭者、設備提供商、技術服務提供商、政府機構、物流協會、咨詢服務公司、研究機構和高校等都有一些合作關系,其中最主要的合作者是客戶,這說明物流企業進行服務創新合作的主體比較廣泛。六個案例企業服務創新合作者的情況可參見表3。可見,物流企業在實施服務創新時,僅僅依靠單個企業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必須充分利用企業外部力量和創新知識,集成各方面創新優勢,整合各行業技術優勢,實現協同創新,成果共享,這已經成為物流企業自主創新的發展趨勢。
通過上述分析,得到如下命題:
命題3: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合作創新是物流企業實施服務創新的關鍵共性路徑。
案例研究結果證實了物流業服務創新一般模式的理論假設,即物流企業圍繞其他實體產品制造或流通產業的供應鏈,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延伸服務領域,集成物流各個環節以及資金流、信息流等服務,形成產業物流集成服務、物流和其他流集成服務兩類創新模式。同時,根據案例資料分析,我們對理論模型進行了拓展,將服務創新驅動力與實施服務創新共性路徑加入到模型中,拓展后的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的模型見圖2。
本文以我國物流企業為背景,以六家近年來積極開展創新活動并取得顯著成效的物流企業為研究對象,將理論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探討物流企業如何開展服務創新活動。研究結果表明:第一,我國物流企業開展服務創新,主要從供應鏈視角入手,沿著供應鏈的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展開,組合不同的物流功能以及多種資金流、信息流服務要素,形成了產業物流集成服務、物流和其他流集成服務創新模式;第二,企業戰略和客戶需求是我國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最主要的內部和外部驅動力;第三,我國物流企業開展服務創新的共性路徑是,通過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合作創新四條路徑實施服務創新方案,滿足客戶供應鏈協同與價值鏈增值的要求,幫助客戶實現差異化策略,同時物流企業自身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案例分析結果的啟示是,在供應鏈管理的大背景下,我國物流企業首先應當從思想上提高對服務創新戰略的認識,并將之作為提高績效、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及實現未來發展的必要和關鍵要素,制定合適的服務創新戰略,有意識、有組織地開發客戶需要的新服務,加強創新的組織和管理,充分發揮員工在創新中的作用,重視新技術在服務創新中的應用,廣泛建立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確保服務創新符合客戶需要,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增強服務產品獲利能力,從而提高創新效率,確保創新成功。

圖2 拓展后的物流企業服務創新模式示意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選擇的六個案例中,4A級和5A級物流企業各三個,且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及合資企業,能夠較好地反映我國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基本情況。但也要看到,當前隨著其他行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如制造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會導致其物流運作模式發生改變,本文尚未涉及該內容,這也構成了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1]、[4]、[5]魏江,胡勝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范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74-179.
[2]Pavitt K.Sectoral Patterns of Technical Change:Towards a Taxonomy and a Theory[J].Research Policy,1984,13(6):343-373.
[3]、[21]SUNDBO J,GALLOUJ F.Innovation in Service[R].SI4S Project synthesis,Work package 3/4,1998:4-24.
[6]張光明.物流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經濟管理,2006(18):57-61.
[7]谷再秋,于福.物流企業客戶服務創新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15):138-139.
[8]李海嬰,吳向黨,翟運開,倪燕翎.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動力分析[J].物流技術,2006(5):15-18.
[9]翟運開.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的服務創新動力與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09,31(10):28-32.
[10]王向暉.中遠集團服務創新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6:25-50.
[11]張凱.基于融通倉的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8:65-93.
[12]徐琪.供應鏈物流金融集成化協同服務創新管理[J].中國流通經濟,2009,23(8):29-32.
[13]祁洪祥.基于供應鏈的融通倉業務模式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0,32(11):61-64.
[14]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6.
[15]、[17]EISENHARDT K.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16]、[18]、[19]、[20]YIN R.K..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M].周海濤等,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52-72、107-173.
The Mode and Path of Service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LIU Dan
(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innov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s a mixed-mode service industry integrating such industries as transportation,storage and freight forwarding,logistics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national economy.And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have the direc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ur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novative experience and mode of service provided by logistic enterpri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author buil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mplement service innovation mod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A deep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and many service innovation project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firstly,when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launch service innovation,they mainly start from a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and finally build the industry logistics integrated service mode and the logistics and other material flows integr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mode.Secondly,it identifies that the ma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s of service innovation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are corporate strategies and customer demands.Thirdly,it figures out that logistics enterprises implement service innovation program through the following four paths: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customers’demands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chain,and enhanc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and they are the common paths for the logistic enterprise to put service innovation into practice.
logistics enterprise;service innovation mode;innovation driving force;innovation path
F253
A
1007-8266(2014)04-0077-08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物流業對制造業外溢效應的檢驗分析研究”(項目編號:12BJY069)的部分研究成果。
劉丹(1966-),女,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州大學八方物流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
陳詩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