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院心內科 武威 733000)
參附注射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響
梁建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院心內科 武威 733000)
目的:分析臨床中應用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對患者左室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參附注射液治療,療程2周。治療后通過超聲心動圖觀察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與每搏輸出量(SV)并進行評價,分析兩組患者的NYHA心功能改變情況和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經過2周的系統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LVEF、SV和LVDd指標均出現明顯改變,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之間LVEF、SV和LVDd指標比較,差異也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YHA心功能與治療前比較均出現了明顯好轉,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YHA心功能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3%和5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時,在單一西藥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參附注射液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慢性心力衰竭;參附注射液;左室功能
心力衰竭是各種由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的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損所引起的一系列綜合征。患有心衰的患者經常由于心室收縮功能減弱,影響心臟射血功能,進而造成心排血量不足,致使全身多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1]是指心肌收縮能力降低明顯,心排血量明顯不足,從而導致組織灌注不足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理狀態。臨床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是慢性心力衰竭,其死亡率與惡性腫瘤相近,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針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目的以糾正血液動力學異常、緩解臨床癥狀以及避免心肌繼發損傷為主,治療方法包括利尿、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擴張血管等。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結合在臨床中的應用不斷增加,許多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減少心肌耗氧量、保護心肌細胞等獨特功能,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對參附注射液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功效進行評價。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參附注射液治療,療程2周。觀察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53~76歲,平均年齡(66.34±5.87)歲;按照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2]頒布的心功能分級分為Ⅱ級7例、Ⅲ級32例、Ⅳ級21例;并發癥情況為冠心病31例、高血壓17例、肺心病5例、風濕性心臟病4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對照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4.52±6.42)歲;NYHA分級分為Ⅱ級5例、Ⅲ級33例、Ⅳ級22例;并發癥情況為冠心病31例、高血壓16例、肺心病5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NYHA心功能分級以及合并疾病類型等基礎情況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等,另外根據患者的合并癥情況對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參附注射液治療,將20~100 mL參附注射液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靜脈注射,1次/d。兩組治療周期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通過超聲心動圖觀察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與每搏輸出量(SV)并進行評價,分析兩組患者的NYHA心功能[3]改變情況和臨床治療效果。
1.4 評價標準[4]顯效:心功能改善程度達到2級及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程度達到l級;無效:心功能改善程度未達到1級或病情有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說明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左室功能比較 經過2周的系統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LVEF、SV和LVDd指標均出現明顯改變,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之間LVEF、SV和LVDd指標比較,差異也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左室功能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左室功能比較 (±s)
組別 LVEF(%)治療前 治療后SV(mL/次)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LVDd(mm)治療前 治療后45.33±7.95 44.94±7.31 54.49±6.38 48.24±7.31 65.27±4.33 66.64±4.01 61.24±3.94 64.51±3.49 36.56±7.14 36.71±6.26 57.14±5.74 49.33±5.64
2.2 兩組治療前后NYHA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YHA心功能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好轉,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YHA心功能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YHA心功能分級比較 例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3%和5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中是非常復雜的心血管綜合征,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屬于“心悸、水腫、痰飲”等范疇[5]。其病機為氣陽虛衰、水阻血瘀。參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有紅參和附片,紅參味甘、微苦,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之功效;附片性味大辛、大熱,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功效;兩者同用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的獨特功效。通過本組研究可以明確,參附注射液能夠保護心肌、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改善體內微循環等功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賀蕾.參附注射液聯合阿托伐他汀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應激和心室重構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2,32(10):44-46
[2]張少強,杜武勛,劉長玉,等.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證論治方案探討[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3):834-835
[3]王臣林.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10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6):958-959
[4]董梅,楊帆,戴小華,等.參附注射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漿BNP的影響 [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8): 899-900
[5]馬娟,張鴻青,田青.B型利鈉肽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S):20-22
R541.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2.005
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