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正式投入試運行。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后將是我國第一個全國范圍的遺囑信息庫。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是繼公證執業責任保險之后,公證行業建立的第二個全國性的執業保障系統,它的投入使用將對提高公證質量,增強公證公信力,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擴大公證在繼承實務中的作用,促進公證事業科學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建成后,中國公協擬根據司法部《公證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技術規范》有關規定,依托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在平臺現有基礎上擴充完善社會服務管理功能。2014年重點建設成公證執業誠信平臺,其中包括公開公證機構公證員名錄、公證人員執業守則、公證服務收費標準、公證機構執業狀況年度考核結果、公證質量檢查標準及情況通報、公證行業行風建設以及當事人虛假信息庫等內容,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主動接受公眾監督。
(中國公證協會)
湖南省監獄系統以開展“教育質量年”活動為契機,從突出人才隊伍、硬件設施、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四大建設入手,積極構建心理矯治工作網絡,全力實現后發趕超。(一)突出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大引進力度。近幾年來,湖南省監獄系統在公務員招錄上注重選拔心理學專業人才。全系統公開招錄近100 名,初步構建了心理矯治專業骨干人才網絡。二是加大培訓力度。近三年來,全省監獄系統通過培訓共有2075 名監獄警察獲得三級以上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今年,湖南省監獄局以“教育質量年”為抓手,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全系統16 個單位,共組織了1099 名警察參加心理咨詢師培訓班學習,其中有943 人獲得國家三級以上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與此同時,還經常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舉辦講座、報告會、實操培訓等,提高警察專業水平。三是加大使用力度。全省25 所監獄均選取業務水平高、工作熱情高的心理咨詢師成立了心理矯治工作專家能手團,設立了首席心理咨詢師,負責制定監獄心理矯治工作的規劃,掌握服刑人員心理健康動態,組織各種形式的心理矯治活動。(二)突出軟硬設施建設。一是規范硬件設施。2013年完成10 所單位的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建設。2014年年底各單位要全部完成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場所的規范化建設,為心理矯治工作開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規范軟件設施。根據罪犯入監、矯治和出監心理測試不同的對象、目的和內容,配備了人格測驗、危險等級測驗、社會適應能力測驗和重新犯罪預測等一系列的心理測試軟件12 套,以開展全面的基礎性、危險性和發展性測驗及評估。(三)突出組織機構建設。湖南省所有監獄成立了正科級的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領導職數為1 正1 副,配備專職警察1 至5 名,所有監區(分監區)建立心理健康輔導站,配備1 名專職民警擔任心理輔導員。目前,全省監獄共有專職警察95 人,兼職警察613 人,聘請社會專家11 人,構建以監獄、監區相結合,專職、兼職相結合,獄內、獄外相結合的心理矯治工作體系。(四)突出工作機制建設。積極構建基礎工作、特色工作和考核考評三大機制,夯實心理矯治工作基礎。一是完善基礎工作機制。逐步完善了心理矯治、跟蹤回訪、警察培訓和考核獎懲等工作制度,2013年上半年開展個體心理咨詢1283 次,團體輔導125批共2988 人次,心理測試率、建檔率、教育普及率均達到100%。二是打造特色工作機制。在落實規定動作的同時,逐步實現服刑人員心理矯治載體的信息化、無紙化和科學化,切實提升心理矯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落實考核考評機制。把心理矯治工作納入湖南省監獄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將日常檢查和不定期督查有機結合起來,將檢查結果作為監獄教育改造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
(湖南省監獄管理局)
云南省監獄系統在深入開展“教育質量年”活動中,緊扣省委、省政府建設“法治云南、平安云南”的總體要求,多渠道籌措資金,多方面加大保障,把罪犯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推介工作作為重點,制定和實施了《省監獄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罪犯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推介工作的意見》,加大技能培訓、就業推介和經費保障等工作力度,強化罪犯教育改造,著力提高刑釋人員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全力維護云南邊疆民族地區社會和諧穩定。(一)以質量和效果為核心,進一步加強罪犯職業技能培訓。云南省監獄系統堅持“長期實作學技術,短期培訓職證書”的工作思路和有利于罪犯學習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刑釋人員就業的原則,加強罪犯職業技能培訓。一是大力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培訓模式。各監獄結合社會就業需求、罪犯個人意愿和監獄企業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情況,科學選擇培訓工種,開展定單式培訓和定向培訓、定崗培訓。二是全面加強監校合作,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各監獄選擇有實力的培訓機構和院校,采取聯合辦學和委托培訓,全面提高培訓質量。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建設,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四是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和創業能力培訓。近年來,培訓罪犯62902 名,共有57870 名獲得職業技能證書,促進全省監獄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職得了歷史性突破。(二)以深化“請進來”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云南省各監獄向外延伸促進刑釋人員就業的渠道,全面深化和加強就業指導、就業推介工作。一是密切與勞動就業部門合作。加強溝通協調,充分利用勞動就業部門和人才、勞動力市場就業資源和信息。二是緊密結合出監教育,引導罪犯樹立正確就業觀、增強就業信心。把出監教育作為開展就業指導主陣地,有針對性地加大出監教育和就業指導力度。引導罪犯了解自身特點特長,合理規劃職業,樹立正確就業觀。三是進一步組織好監內招聘活動,擴大推介成果。2010年以來,全省監獄組織開展了就業指導483場次,罪犯參與人數5 萬余人次,組織就業推介120 場次,2400 外罪犯與社會企業簽訂了就業意向書,620 名刑釋人員簽訂了勞動用工合同,有效提高了刑釋人員就業率。(三)以拓展“走出去”為突破,進一步加強就業推介工作。全省各監獄加強與勞動就業部門、安置幫教等部門合作,加大推介力度,拓寬就業渠道,著力提高刑釋人員就業率。一是充分利用政府勞動就業平臺加強就業推介。積極爭取培訓、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就業推介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幫助指導。二是充分利用安置幫教平臺加強就業推介。主動加強與安置幫教部門溝通銜接,充分利用安置幫教信息系統和過渡性安置基地,加大對就業困難和重點幫教對象安置幫扶力度,創造就業條件。三是加強罪犯就業信息錄入和銜接,暢通就業渠道。教育質量年活動開展以來,全省監獄對入監罪犯進一步加強了服刑指導和入監教育,開展了出監教育,出監教育率達100%;對刑釋人員進行跟蹤回訪,了解掌握其遵紀守法、就業和生活狀況。
(云南省監獄管理局)
《江蘇省社區矯正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獲得通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46 條,對社區矯正機構和人員、矯正執行、保障和監督、法律責任等分六章作了規定,在組織領導、保障監督、社會參與、執行主體等多個方面有較大突破和發展。《條例》明確,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社區矯正,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社區矯正相關工作。《條例》還細化了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職責,建立了查找、追捕、違法及犯罪情況通報、共享信息平臺等工作機制。《條例》還規定,社區矯正機構根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的委托,開展社區矯正適用前調查評估。社區矯正機構和司法所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實施分級管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心理矯治,通過電子定位措施監管社區服刑人員的活動情況,告知社區服刑人員電子定位監管的內容、要求以及違反監管規定的后果。《條例》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社區矯正經費保障制度,按照社區服刑人員數量核定社區矯正經費,省財政對縣(市、區)社區矯正工作進行補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社區矯正經費。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為社區服刑人員提供專業服務。
(江蘇省司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