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陜西省漢中監獄)
監獄工作社會化研究與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 監獄工作社會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監獄是社會的監獄,是國家的機器,社會是監獄的支撐母體。監獄工作社會化對于社會管理和罪犯回歸社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司法部《關于進一步推進監獄工作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建設的意見》指出:“監獄工作社會化,就是監獄工作在堅持以監獄人民警察為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做好監獄工作,主要任務是運用社會資源,逐步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幫教體系,營造社會化的改造環境,實現改造力量,改造手段,改造內容的社會化和監獄工作后勤保障的社會化,實現監獄工作與社會大環境的良性互動。”本文就監獄工作社會化作研究與探討。
(一)促進人權憲法保障的實現
罪犯是作為犯罪人在服刑期間的特定身份,刑滿釋放后又將重新回歸社會。監獄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監管執法教育理念,以人性化管理培養罪犯的社會化人格,實行人道主義待遇,尊重他們作為人的基本物質和精神需求,從而使他們保持做人的尊嚴,將來才能以一個健康人的精神和心理狀態重返社會。監獄工作社會化就是動員全社會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資源,共同促進罪犯的思想改造。
(二)促進科學改造罪犯的創新
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犯罪是我國監獄工作的根本宗旨。犯罪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多種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因而對罪犯的改造也要采取綜合手段和方式。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罪犯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遭受失敗的部分,對罪犯進行改造也就是使其再社會化的過程。監獄工作社會化,其基本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罪犯適應社會,成為守法公民。要不斷創新科學的罪犯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尋找監獄與社會雙方合作的契合點,滿足雙方需求,實現互利雙贏,實現文化教育資源共享。
(三)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
促進罪犯再社會化,是把罪犯改造為守法公民的本質要求。如果把這些最終要回歸社會的人與社會長期隔離,其結果就是罪犯與社會的距離逐漸拉大,刑釋后可能不適應社會。監獄工作社會化有利于罪犯順利回歸社會,及時融入到社會。通過運用親情和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改造工作,盡可能創造條件,增加罪犯同社會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使罪犯在服刑期間感受到社會和家人沒有拋棄自己,感受到社會的發展進步,共享社會文明進步的成果。罪犯與社會“零距離”接觸,罪犯在服刑期間和刑釋后接受的各種形式的社會幫教活動,會使罪犯對自己的犯罪原因和犯罪危害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從而打消他們的自卑感和對社會的對立情緒,重樹生活的信心,恢復社會化人格,重新被社會所接受。對監獄工作社會化的重視和實踐,一方面證明了社會的文明進步,一方面又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
(四)促進中國特色監獄的確立
改造罪犯的主體即監管執法權無疑是監獄機關,但封閉甚至排斥社會參與改造無疑是與當今社會的發展不合拍。監獄的職責是改造罪犯,其他社會團體根據改造罪犯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罪犯改造工作是必要的,它體現了社會協作,也便于監獄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因此,監獄工作社會化可提高行刑效益,提高改造罪犯的質量。當今,我國監獄的文明程度已達到相當的水準。在文明開放的國際大趨勢上,監獄參與國際交往,可展示我國監獄的改造成果和文明程度,吸收國際上改造罪犯的有益經驗,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獄模式。
(五)促進社會管理秩序的穩定
監獄工作是社會穩定的重要防線。加強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確保監獄安全,促進社會穩定,是加強社會管理對監獄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監獄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管理工作中發揮著基礎作用和保障作用,其職能作用的發揮,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穩定。監獄工作社會化就是要主動適應加強社會管理的新要求,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監獄工作的新期待,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努力確保監獄安全。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減少重新犯罪,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實現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目標,切實提升監獄機關在社會管理中服務大局、維護穩定的能力,全力推進監獄工作社會化創新,促進社會管理秩序的穩定。
(一)監獄職能的局限性
監獄工作社會化需要有一個全方位的、綜合作用的系統。然而,監獄懲罰和改造罪犯職能的封閉性、單一性、專業性,不同于其他社會部門,與社會交往面比較狹窄,使得監獄工作社會化發展受到影響。在監管安全被視為首位意識、政治任務的前提下,監獄的社會開放性有的還不如以前。現行監獄管理體制的局限性不利于監獄工作社會化的推行,缺少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在體制、機制、法律、政策、人才支撐等方面的支持,導致監獄同所在地社會各界處于相當程度的隔絕狀態,亦與社區管理缺乏必要的銜接;加之監管執法工作依然過多地靠政策和經驗,科技手段不足,罪犯分級處遇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再犯預測機制和犯罪人人格調查制度,監獄民警隊伍中尚缺乏高素質的管教人材和專門人材,導致監獄工作社會化缺乏必要的體制和人力資源保障。出獄人保護也遇到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社會歧視現象仍然存在,出獄人就學、就業、就醫等社會保障問題難以解決,社會幫教力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相對弱化,傳統的社會幫教模式受到挑戰,專門、健全的出獄人保護組織體系尚未形成,制約著出獄人保護工作的有效運作。
(二)社會接納的排斥性
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對監獄的支持都處于看望型、慰問型的狀態,甚至監獄自身認為這就是對監獄工作的幫助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整體對監獄工作支持的忽視和缺失。主要是至今還沒有一個把監獄放在大社會中管理的體制、機制、制度性安排,在客觀上造成監獄與社會的隔離。在對監獄工作配合協作上既有顯性的排斥、不配合,也有隱形的排斥、不作為。如出現的罪犯保外就醫難,親屬家庭生活困難不接收,社區矯正嫌難管怕擔責不愿意接管。現有的監獄法規制度,對社會其他部門都是協商性配合要求,社會保障沒有把罪犯納入其內,文化技術教育考證難,都是社會接納排斥性的具體表現,從而制約了監獄工作社會化。
(三)法規依據的缺乏性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行刑環境的變化,《監獄法》的條款設計漸顯粗淺,使監獄工作的規制難以得到強有力的法律支撐,法律規范的缺位約束了監獄工作社會化發展。監獄工作一方面具有多元化、綜合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又相對封閉獨立,各項工作業務自成體系,這一特點與其他部門行政管理工作有著顯著區別。目前,就監獄工作社會化管理方面,僅僅有司法部和少量其他部委文件通知,還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
(四)工作實施的孤立性
目前,監獄與社會之間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良性互動關系。監獄本身就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實踐中,監獄長期游離于社會系統之外,開放性不足,封閉性突出;社會也把監獄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在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中很少主動將監獄納入系統中統籌考慮和整體謀劃。由于對監獄社會配合支持的理解和認識不足,政府、社會等對監獄工作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的社會支持,往往表現為單向的施助與受助過程,許多支持方相互獨立,各行其是,由于職能上的分割以及社會部門擁有資源的差異使得實施支持過程中資源分散,造成社會支持的高成本、低效率。
監獄工作社會化是當今世界各國監獄制度發展的潮流。新中國監獄走過的五十余年歷程中,一直在探索和實踐著監獄工作社會化的理念,各個時期的監獄政策和立法中,都有某種程度的體現,監獄作為最主要的刑罰執行機關更是為推進監獄工作社會化作出了孜孜不懈的努力。
(一)監獄工作社會化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
新時期,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文化、思想、價值觀的多元碰撞,使社會成員對價值觀念、信仰信念的思考與選擇更加多維,不當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惡習成為了犯罪的一大原因,而矯正罪犯的思想、觀念、信仰、行為等也成為了監獄教育改造的一大難點,單純依靠監獄的力量顯然是無法完成的。社會管理教育與罪犯教育改造具有天然的兼容性,它消除了傳統罪犯教育中的基本障礙,實現了罪犯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促進罪犯的再社會化。罪犯來自于社會,犯罪原因存在于社會,在未來社會,監獄工作社會化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社會對罪犯改造質量將愈加關注,社會力量參與罪犯教育改造將成為常態。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監獄工作社會化將促使監獄機關的職能得到合理轉變,社會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監獄教育改造職能將逐漸演變為社會職能,社會力量將成為未來罪犯教育改造的主體。
(二)監獄工作社會化法律制度保障更加完善
建立和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監獄法律制度,是建設中國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法律制度是特定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和反映,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演變。目前我國監獄工作社會化探索與實踐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沒有相應的法規及制度可依,導致探索于法無據,監獄工作社會化實踐隨意性大。監獄工作社會化對法律的呼喚,恰恰給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注入了強勁的動力。監獄工作社會化將帶來監獄機關監管改造理念的重大突破,促進監管、教育、執法手段、方法的改革,加速監獄工作的法制化進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行刑效益,卓有成效地推動我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三)監獄工作社會化展示中國社會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全黨要堅定制度自信,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監獄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獄工作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服務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監獄體制改革,監獄整體工作全面加強,監獄工作指導思想進一步端正,懲罰與改造罪犯的職能得到強化,監獄執法環境和工作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監獄工作社會化打破了監獄的完全封閉狀態,通過社會力量對監管執法過程的參與,有助于增強獄政事務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有助于監督和制約監管執法權的規范運作,使罪犯的合法權利得以維護和實現,這是現代法律民主性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因此,監獄工作社會化能夠充分展示中國社會制度自信。
(四)監獄工作社會化促進監獄職能有效發揮
切實履行監獄職能,為推進監獄工作社會化奠定基礎。監獄的職能就是懲罰和改造罪犯。提高改造質量,把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是監獄機關的首要任務。要推動監獄工作社會化,有效履行監獄工作職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監獄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提高罪犯改造質量,減少社會不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確保監獄安全穩定,減少和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完善刑罰執行制度,保障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升監獄工作水平,推進監獄工作改革發展,全面履行監獄職能。
(責任編輯 趙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