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 李明明
關于天津市城市化進程的研究
天津財經大學 李明明
本文采用VAR模型對天津城市化、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三者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研究。通過對三個變量的平穩性檢驗和協整分析,得到城市化、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調整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分析后可知,在加速城市發展的同時,應結合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以及產業梯度轉移,同時也要考慮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交通和環境等方面對城市化的要求。天津市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存在互動關系但不明顯,這是因為天津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還存在諸如基礎性保障不足、企業研發能力弱、產業升級區域協調不足等問題。
天津 城市化 經濟增長 產業結構 VAR模型
從經濟學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間體系下的一種經濟轉換的過程。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城市化、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城市化是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過程中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又帶動了城市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深入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推動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的重要力量。但是,粗放式的城市化,而沒有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公共產品的供給增加,會導致失業、城市秩序混亂,阻礙經濟的發展。本文就是以天津為例研究城市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動態關系。
天津的城市化經歷了起步、發展和加速三個階段。天津常住城鎮人口從2000年到2011年增加了380多萬人。城市化率也從1980年的52.43%上升到2011年的82%,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第三產業在近幾年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4.3:50.8:44.9,轉變為2010年的1.6:52.4:46。雖然第一產業的總量在增長,但是比重不斷下降。這表明天津市產業結構在工業化過程中實現了良性發展,正處于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以及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那么這三者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不同時期這三者的關系又是否一樣。本文基于VAR模型,將天津城市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納入到一個統一的框架中進行動態考察,從而解決上述問題,并根據結果提出天津城市化、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出現的問題以及建議。
文本選取天津市城鎮化率tj_city(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值)、GDP增長率tj_gdp和第三產業比值tj_indu三個變量。VAR模型可以寫成:

本文模型的數據來源于《天津市統計年鑒》,時間從1979年到2010年。由于2000年以后采用的是常住人口代替戶籍人口來計算城鎮化率,城鎮化率得到大幅提高,2000年以后政府加快構建城鎮集群,使得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始終保持穩定增長,2010年達到了79%。
構造VAR模型首先要確定滯后階數,既要有足夠數目的滯后項,又要有足夠數目的自由度。根據似然比檢驗,AIC信息準則可以確定該模型的最佳滯后期為1期,即VAR(1)。
構造的VAR模型必須要通過穩定性檢驗,如果模型不穩定,脈沖響應函數的標準誤差以及方差分解都是無效的,經過軟件運行得到特征方程所有根的模的倒數均小于1,即位于單位圓內,因此,模型是穩定的。
在完成上述基本檢驗后,就可以對VAR(1)模型進行估計。估計結果如下:

三個方程的調整決定系數分別為0.9501、0.9442、0.9759,滯后階數選擇信息表說明模型整體效果良好,可以進一步分析。
經過單位根檢驗發現三個序列都為非平穩的,非平穩序列不能用于平穩時間序列的統計方法,否則分析時會出現偽回歸,所以對變量平穩性檢驗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是非平穩的,則再去檢驗變量間的協整關系。用ADF檢驗得到三個序列均是非平穩的并都是一階單整I(1)的,可以做協整檢驗,因為是兩個以上變量,因此本文采用約翰森方法來檢驗協整關系,結果顯示,無論是特征根跡檢驗,還是最大特征值檢驗都表明三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存在一個協整方程。協整方程為:

通過方程不難得到三個變量之間存在一種長期均衡的穩定關系和趨勢,并且城市化與第三產業比重與經濟增長均為正相關關系,根據方程看到城市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略大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為了了解隨機誤差項的單位變化如何擾動整個系統的,以及各個變量對這個擾動的變化,本文通過廣義脈沖響應函數得到了城市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之間相互的影響程度。主要得到以下三個結論:
(1)經濟增長對于其自身的一個標準差的沖擊立刻有很強的反應,一直持續到第六期,說明經濟增長具有自我累計循環增長的效應。而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在當期并沒有對經濟增長造成影響,但逐漸到第五期,第三產業比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上升到最高點,說明在長期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會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經濟增長對城市化的沖擊開始表現為正值,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的增長。但第四期該沖擊由正向變為負向,且逐漸減弱,最終趨于正向平穩。說明粗獷式的城市化并不能帶來經濟的增長。
(2)在短期,經濟增長不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但是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對城市化進程的正面沖擊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能明顯帶動城市化進程,可以看到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對城市化產生了正向的沖擊。因此,天津的產業結構發展趨勢是有利于天津城市進程的,但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還不夠,目前結構變動的進度還不能滿足天津城市化進程的要求。而城市化對自身的沖擊一開始就很強,隨后趨于回落,并有明顯的負影響,這是因為隨著天津城市化的加深,基礎設施還需完善,產業結構亟待調整,才能進一步促進城市化健康的發展。
(3)產業結構對自身、城市化以及經濟增長的一個標準差的沖擊立刻就有了反應,隨著時間推移,產業結構對自身沖擊的正向作用逐漸減少,最終趨于穩定。產業結構對城市化和經濟增長沖擊的反應大致呈U形,即短期內對產業結構優化會產生負影響,但是長期看來,將對產業結構優化產生促進作用。經濟增長越快,社會的投資增加的越多,技術變革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這就會加快產業結構優化速度。而城市化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需求基礎,只有生產要素聚集到相當的規模,才足以支撐服務行業的不斷產生和獨立化。此外,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口聚集還促進了生活服務規模擴張,以及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與勞動力配置相關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等服務業的發展與加深。因此,天津的城市化進程對產業結構優化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個時間序列預測的誤差的方差來源于自身擾動項與其他擾動項,方差分解就是將系統的均方差分解成各個變量沖擊所做的貢獻。所以,方差分解就是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通常用方差來度量)的貢獻度,進一步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
經由Eviews處理不難得到,經濟增長率方差大部分來自于自身的貢獻,城市化和產業結構的貢獻率不足10%;城市化自身方差的貢獻度逐漸減弱,下降到第16期的41.2%,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逐漸增加,提高到第13期的18%,同樣產業結構的貢獻率在第20期增加到48.27%超過了城市化化自身的貢獻率;產業結構自身的貢獻率超過了50%以上,與城市化貢獻度近30%相比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大。
結果表明,天津市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對城市化進程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天津的城市化進程始終在全國前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微乎其微。
天津近年來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與投資空間,極大推進了城市化的進程。因此,經濟增長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只有經濟增長促進的城市化,才能保證城市化的牢固基礎。反過來城市化的聚集效應,也促進了天津經濟的繁榮。因此,天津要繼續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化的進程和經濟的平穩增長,保證三者的良性互動機制。
天津作為我國北方較早的工業基地之一,第三產業發展還不完善,城市空間布局也存在問題,因此可以看到天津城市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很微弱。所以,加速城市發展的同時,應結合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以及產業梯度轉移,同時也要考慮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交通和環境等方面對城市化的要求。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城市化和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關系。
這也符合天津的現狀,由于天津在產業結構優化還存在諸如資源配置欠佳、基礎性保障不足、企業研發能力弱、產業升級區域協調不足等問題,導致產業結構優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因此,天津應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統籌協調產業布局,從而形成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發展的良性互動。
綜上,近幾年,雖然天津經濟增長率持續上升、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但是產業結構和布局還沒有滿足城市化進程的要求,政府應當在深入研究天津產業結構特征的基礎上,制定滿足城市化新要求,符合天津特色的產業政策,則會改良城市化進程、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優化的互動循環關系,從而,實現天津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1]郭克莎.結構優化與經濟發展[M].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
[2]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夏翃.中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4]成德寧.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理論、模式與政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5]施建剛,王哲.中國城市化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城市問題,2011.
[6]周一星.城市地理學[M].商務印書館,1995.
[7]李志德.城市化、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動態關系的實證研究——以深圳為例[J].特區經濟,2011.
[8]熊艷喜,李波平.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變化與人口城市化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1(19).
[9]Henderson,J.V.How Urban Concentration Affects Economic Growth[J].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326,Washington D.C.
[10]L.L.Pasinett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F291.1
A
1005-5800(2014)02(a)-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