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方勇軍
今年上半年,溫州經濟發展呈現“筑底企穩、位次前移、總體向好、基礎夯實”的態勢,總體來看已走出低谷,但尚未走出困境,工業、投資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下半年穩增長、保增長、促增長的任務相當艱巨。當前溫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為“三大風險”和“一大壓力”。一是金融風險持續高懸。金融風險出現由中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的趨勢,借貸案件出現由民間向金融機構轉移的趨勢;企業資金風險隱患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出險企業處置幫扶壓力依然較大。二是房地產風險依然嚴峻。商品住房交易量價齊跌,去庫存壓力加大。三是實體經濟風險依然嚴重。四是投資增長面臨壓力。做好下半年溫州發展改革工作,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穩增長、促轉型、抓改革、惠民生”為主線,克難攻堅,狠抓落實,力爭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跟上全省發展步伐。
突出振興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強化經濟監測預警,加強地方性政策研究和儲備,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牽頭實施“五一○產業培育提升工程”,加快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著力推進“四換三名”“三轉一市”。加快發展時尚產業,打造時尚之都。落實省海洋經濟882行動計劃溫州實施方案,推進四大海洋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全力化解金融風險,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積極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抓好溫州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和甌江口產業集聚區兩大平臺建設。加快國家級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建設,推進省級工業園區整合提升。
加強前期謀劃,著力擴大有效投資。認真推進“溫州趕超發展三年超萬億投資計劃”2014年實施方案,抓好下半年投資任務和重大項目責任分解。繼續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扎實推進土地保障、園區建設、央企對接等各項工作。優化投資環境,進一步強化落實重大項目領導掛鉤服務制、項目推進“周督查月協調”制、約談機制等,提高項目落地率、進場率、開工率、竣工率。建立和完善重大建設項目儲備庫,完善重大項目形成機制,努力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特別是投資規模超20億元乃至超50億元的大項目。全力做好“十三五”規劃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和基本思路起草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繼續深化金融綜合改革,做好全國第一批民營銀行試點,爭取溫州民商銀行年內開業;推進企業債券和“藍海股份”發行,加快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籌建,努力建設多層次地方資本市場。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民辦教育綜合改革、社會資本辦醫綜合改革和民政綜合改革。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完善用電、用氣、用水差別化、階梯式價格機制,健全完善土地公平公開供應機制、城鎮低效利用土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創新海涂圍墾投資開發機制,推進溫州民營經濟參與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加快服務業發展綜合改革,開展新一輪小城市(中心鎮)發展改革,爭取龍港新型城鎮化試點。把“三單一網”建設作為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總抓手,開展負面清單試點、公布市縣權力清單。加快對臺經貿合作,完善《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爭取盡快獲批國家級平臺。加快海港、空港口岸國際化步伐,加快狀元岙港區擴大開放建設,啟動電子口岸建設。
突出環境治理,著力改善民生。全力推進“五水共治”“六城聯創”“四邊三化”“三改一拆”。落實文(成)泰(順)“工業飛地”機制,積極爭取調整省重點扶持欠發達縣區域統籌發展激勵獎補系數。加快甌飛、淺灘二期等重點圍墾項目建設,加快國際空港、海港等重大交通樞紐工程建設,加快龍麗溫(泰)高速公路、金溫鐵路擴能改造、市域鐵路等重點干線交通項目建設,加快天然氣輸配工程等重點能源工程建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城市能級。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著力辦好“十大民生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