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朱偉
發揮好擴投資、調結構、促改革協調推動作用
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朱偉
今年以來,嘉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有序,轉型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但上半年與全國、全省走勢形成一定反差。分析深層次原因,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看階段,中速常態。在經歷長期高速增長之后,國內經濟增速趨勢性放緩,嘉興經濟賴以較快增長的背景弱化。在國際市場復蘇緩慢、國內市場產能過剩以及生產環節轉移趨勢日益顯現的作用下,新經濟增長點缺乏,大幅度擴張的現象只可能在小范圍和個別領域出現,難以帶動整體經濟的較快增長。而要素制約長期化、常態化,經濟社會發展與要素供給能力改善相對滯后的矛盾突出。二是看結構,矛盾猶存。當前全國面臨“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全省也處于“三個交匯”的復雜局面,對嘉興經濟運行的影響將是長期的、持續的,也凸顯了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表現在產能過剩短期難以消除,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難以支撐增長,企業轉型亟待突破。三是看動力,不足顯現。投資后勁不足將長期存在,政府投資、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均面臨不同程度的增長壓力;資金脫離實體經濟的傾向沒有緩解;部分政策的實施尚難達預期,無法對經濟增長形成支撐。
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正確看待經濟增長速度,要求做到“三個準確把握”,明確改革要服務于經濟增長,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釋放出很強的經濟增長信號。為此,要把穩增長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核心任務來抓。決戰三季度,沖刺四季度,實現全年紅,關鍵要把握好政策著力點,發揮好擴投資、調結構、促改革的協調推動作用,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強化招商選資和浙商回歸“一號工程”,圍繞產業需求選商引資,開展精準招商。加快項目推進,組織實施項目推進百日攻堅行動,落實好領導聯掛重點項目制度。抓工業投資,不斷提高制造業項目比重。增強投資后勁,加快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大力推行PPP投融資模式,把社會資本投入到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作為考核內容;進一步充實重大項目儲備庫,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的良好格局。
明確結構調整方向。做大做強中心城市。要做大做強市本級產業,加強重點平臺建設,統籌資源配置機制和公服務設施建設。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工業全力壯大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兩大優勢產業,提升紡織、服裝、皮革、化纖四大傳統產業,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物聯網、核電關聯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突出抓好現代物流、信息經濟、健康養生、旅游休閑等重點產業,著力培育新興服務業業態。突出重點平臺支撐作用。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做大做強,加快規劃建設一批新經濟園,促進園區提質增效。以“五水共治”、“四換三名”、“三改一拆”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倒逼轉型升級。
圍繞發展推進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尤其是差別化土地計劃指標分配、差別化城鎮土地使用稅配套政策等,健全要素交易平臺,推動資源競爭擇優配置,促使要素向高效益、高產出、高科技企業集聚。推進杭州都市經濟圈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力爭率先建成產業結構合理、創新驅動有力、城鄉區域統籌、生態環境優化的轉型升級體制機制。探索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制改革。
謀劃“十三五”發展。重視重大課題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加強重大事項爭取,提出可以納入國家、省“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的重大事項。謀劃重大建設項目,及早謀劃提出一批關系全局、影響力大、帶動支撐作用強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大項目,建立“十三五”規劃項目儲備庫。同時,及早提出一批需要列入國家和省“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并做好爭取銜接工作。
突出抓好三項工作。接軌上海擴大開放。以上海為窗口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強化與上海發展規劃的對接,深化省級以上開發區與上海重點開發區、高級技術園區的合作,加快推進一批承接上海高端產業轉移的大平臺建設,大力吸納上海科技、人才、公共服務等高端要素。抓好科技城發展。進一步推進省級創新平臺申報工作,爭取早日將嘉興科技城納入全省創新驅動大平臺;積極爭取國家、省對嘉興科技城大平臺的政策支持。三是開展“多規合一”試點工作。
決戰三季度,沖刺四季度,實現全年紅,關鍵要把握好政策著力點,發揮好擴投資、調結構、促改革的協調推動作用,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