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改委投資處處長 沈素芹
擴大民資準入的路徑選擇
浙江省發改委投資處處長 沈素芹
穩增長,擴大有效投資必須勇挑重擔、多做貢獻。但浙江投資運行面臨后勁不足,尤其是民間投資持續下行的壓力,任務十分艱巨。
從現狀分析,浙江民間投資先發優勢正在弱化,尤其體現在民資準入改革滯后的挑戰。制度層面,市場準入管制過多,特別是金融、電力、通信和城市供水供氣等行業,資質審查、數量控制、資本構成比例控制等準入管制過多,隱性準入障礙依然存在,民間資本很難進入。操作層面,缺乏過河的橋和路,缺乏可操作的準入路徑模式,包括民資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合理收益回報機制,民資與大項目對接的投融資平臺,民資辦學辦醫院的人才、用地一視同仁政策等,都要靠改革來進一步突破。如果說,對宏觀波動、國內外需求、要素不足等影響企業“不敢投”“不想投”的問題,地方政府難有作為空間,那么對看得見、進不去體制壁壘影響企業“不能投”的問題,應是最具潛力、最有條件突破的空間之所在。當務之急,要把民間投資準入改革擺上重要日程,依靠釋放供給側改革的制度紅利來彌補市場需求不足的缺口,依靠政府改善投資環境的作為來幫扶企業提振投資的信心,極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從路徑選擇看,要把推動四大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作為重中之重。從省級層面看,市政設施、軌道交通、教育衛生養老事業、海洋資源開發等四大領域,潛在投資空間大,民企投入意愿足,政府投入涉足過多,應下定決心,先行先試、大力探索擴大民資準入的投融資改革路徑。
——市政設施領域:要以加快市場競爭性配置為突破口。推進市政領域的民間投資準入改革,可考慮試點先行、綜合配套。試點先行,就是選擇若干改革意愿較強、城市化程度較為成熟的市縣,自愿申報開展試點,由省級行業主管部門指導協調。綜合配套,就是放開增量、盤活存量,分類推進、全方位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推行對符合條件的公共資源項目一律由公開招標選擇投資主體。改革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由事業單位模式向自主經營的企業化管理模式轉變。大力推進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推廣和規范公私合營等模式。進一步完善公用事業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保障民資投資者權益。
——軌道交通領域:要以創新投融資平臺為重點。抓緊研究設立鐵路產業基金,由省鐵路投資集團為主,組織設立財政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參與的鐵路發展基金,吸引民營機構投資者進入。積極爭取地方市政債發行試點和鐵路土地綜合開發試點,力爭率先在浙江先行先試。借鑒溫州市域S1線模式,探索面向個人的類市政債融資模式,為個人投資者對接大項目提供投融資平臺。
——海洋資源開發:以建立資源統籌開發機制為前提。首先必須加大對海洋資源和相關重大建設項目的統籌力度,通過產業基金、項目捆綁等,將部分有條件的項目推向市場。加快組建省海洋投資開發集團,將省級涉海資產進行整合,通過設立海洋投資基金、合資組建項目公司、發行企業債券等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擇優推出若干示范性項目,選擇一些基礎設施配套條件良好、盈利預期清晰的項目面向社會資本招商。積極探索捆綁開發,探索對灘涂圍墾和園區開發捆綁,探索港口開發及跨海大橋等集疏運體系建設項目捆綁一定的土地、岸線開發權,帶動民資進入。
——社會事業領域:以推進管辦分離為著力點。管的層面,行業主管部門履行全行業監管職責,營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環境。辦的層面,積極探索設立教育、醫療領域資產管理運營平臺,發揮引導社會資本的投融資平臺作用。省級設立醫院發展中心,統籌管理和運營省屬公立醫院資產,市縣可探索設立教育發展投資集團、衛生發展投資集團。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醫療、教育機構,吸引民資參與兼并重組。加快推出部分優質教育、衛生、養老項目面向社會招商推介,并可優先考慮退出盤活存量資產。改革完善公用事業用地保障及抵押貸款、人事社會化統一管理、以及財稅價格等政策措施。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不失時機地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實施促進民間投資“四個一批”工作方案。一是緊盯混合所有制激活民間投資,推進一批重大產業謀劃布局;二是緊盯示范項目激活民間投資,推進一批面向民企招商推介的示范項目;三是緊盯企業負面清單管理激活民間投資,推進一批民間投資改革試點;四是緊盯服務平臺激發民間投資,推進一批民間投資政策落地。
應在市政設施、軌道交通、教育衛生養老事業、海洋資源開發等四大領域,下定決心,先行先試、大力探索擴大民資準入的投融資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