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建國 陳衡治 魏偉忠
園區(開發區):浙江發展循環經濟的主戰場
曲建國 陳衡治 魏偉忠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指出:各類產業園區應當組織區內企業進行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為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循環經濟促進法》,2013年底,浙江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改委、省財政廳提出的《浙江省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工作方案》,這意味著浙江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全面啟動,園區、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已成為當前浙江循環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2007年12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批復浙江省為全國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2012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的意見》。近年來,浙江立足經濟大省、資源小省的實際,全面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原則,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工作,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在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各個環節和企業、園區、社會各層面的發展,探索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道路。但是經濟總量大,環境容量小,資源自給率低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破解資源環境的瓶頸和制約依然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園區是浙江經濟發展的主要平臺,也是浙江發展循環經濟的主戰場。目前浙江擁有國家級園區(開發區)31家和省級園區(開發區)86家,這117家園區(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完成工業投資、實際到位外資分別占全省的61%、77%和63%。顯而易見,園區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平臺、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集中地以及循環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的主戰場。因此,推進園區的循環化改造,降低園區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將園區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主戰場,對破解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具有重要意義。
園區循環化改造對促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增加有效投資、提高資源產出率和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將加快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作為浙江發展循環經濟的主戰場,是浙江實施“四換三名”工程,落實“五水共治”行動,建設“兩富”現代化浙江的重要途徑和戰略舉措。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是浙江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途徑。《中共浙江省委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稕Q定》指出確定“十二五”時期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大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加強循環經濟骨干企業、示范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有序推進工業“三廢”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決定》中的所提的這些內容與浙江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內容相一致,目的在于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推動浙江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是浙江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2013年國務院出臺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推動各類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2013年底浙江印發的《浙江省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工作方案》中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到2015年,5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這些工作已列入省政府對地方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目前浙江園區依然存在發展粗放、產業層次低、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迫切需要改造和升級。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已經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是浙江增加有效投資的重要平臺。
通過園區循環化改造,致力優化投資結構,調整投資方向,使資金投放向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環境治理和民生項目方面傾斜,加大對節能環保、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積極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努力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浙江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的全面推進,有助于進一步帶動浙江園區擴大有效投資,據測算全省117家園區開展園區循環改造后,將帶動有效投資達4000億左右。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是提高浙江資源產出率水平的有效途徑。浙江擁有各類國家級和省級園區(開發區)117家,園區是浙江投資發展的主要平臺,也是能源資源消耗的集中地,同時也是節約潛力較大的區域。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通過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構建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生產過程耦合和多聯產,物盡其用,變廢為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園區的物耗、水耗和能耗,改變粗放的能源資源利用方式,切實提高園區的資源產出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是提高浙江園區資源產出率水平的有效途徑。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是浙江改善環境的治本之舉。隨著園區的高速發展,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增加,對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通過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一是變末端治理為全過程控制,對生產全過程進行綜合污染預防和控制,減少污染物生產和排放,是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徑。二是變條線治理為綜合治理,實施副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分類利用等關鍵補鏈項目,對園區內的污染進行集中控制,實現“零排放”。三是變圍堵治理為疏導治理,引導企業主動轉型升級,扶優汰劣,充分發揮環境治理的倒逼作用,從而有效破解浙江園區環境治理的根本問題。
省政府已于去年底印發了《浙江省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工作方案》,按照《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標:到2015年,全省5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同時培育20個省級以上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到2017年,全省7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5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同時累計培育30個省級以上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根據循環化改造推進工作方案設定的目標和任務,在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中,要按照國家發改委、省委省政府有關通知要求,提高認識,抓好落實,確保實效,努力做到五個“好”:
編好方案。各設區市發改委、財政局會同有關部門要制定好本地區的園區循環化改造的推進工作方案。同時,各園區要結合自身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和產業鏈接等情況,參照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編制指南》,編制好本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圍繞園區物質流分析,明確各園區循環化改造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擬建設的重點支撐項目,為本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提供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
理好項目。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所轄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的組織領導。各園區在推進循環化改造工作時,要做好園區企業動員工作,針對不同企業遇到的不同問題,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為企業“量身定做”推進計劃,幫助企業進行項目謀劃,匯總和甄選一批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兼顧的補鏈項目,加大對企業經營運作、技術創新、融資、用地和項目建設的幫扶支持,切實為企業推進循環化改造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抓好推進。各園區要按照各自的實施方案,制訂好三張表:一張是計劃表,明確工作進度,既心中有數,也方便監督;一張是項目表,要圍繞園區循環化改造,匯總和甄選各企業的實施項目;一張是責任表,必須將循環化改造任務分解細化到每家企業,每個項目、每個環節,做到有據可依、有人可找、有責可問。每年12月31日前,各設區市發改委、財政局要將本市園區循環化改造進展情況報省發改委、財政廳。省有關部門將切實加強各地循環經濟工作情況的考核。
樹好典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的意見》列明的工作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培育百個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為各類產業園區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轉型發展提供示范。浙江發布的《浙江省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對于通過驗收的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省里將授予“省級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牌子,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將對各地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對好的經驗和做法予以宣傳推廣。
做好宣傳。各部門在設計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推進循環化改造的同時,要做好循環化改造宣傳工作。要把宣傳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這一理念與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融入到浙江當前的“五水共治”、大氣污染治理中,以園區循環化改造為切入點,全面推進環境治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浙江經濟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