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淼
注重服務年代已經開啟
呂淼
剛剛公布的浙江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7%,比GDP增速高0.5個百分點。這是浙江服務業連續9年快于GDP增長,表明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已有實質性的重大進展,專注制造生產的年代正在逐漸過去,注重服務的年代已經開啟。
——服務業連年較快增長。近五年來,浙江服務業年均增長10.4%,比同期省內GDP的9.2%增長率快1.2個百分點。2013年,浙江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7337億元,是2009年的1.8倍;占GDP比重不斷上升,由2009年的43.0%提升至46.1%,上升3.1個百分點。當然令人遺憾的是,期盼的三二一產業結構尚未形成,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仍比第二產業低3個百分點。
——服務業層次明顯提高。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比重呈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13.9%下降至7.6%。高端服務業加快發展,浙江金融業占第三產業比重目前已上升至17.1%,這幾年雖因金融危機,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堅石,穩居服務業中第二大行業地位,居全國前列。其他現代化服務業如電子商務業、動漫游戲業的增速也有所上升。轉型期的服務經濟將逐步從基本型結構向高端型結構轉變。
——服務業模式明顯創新。近年來,科技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日趨密切,特別是移動支付、物聯網、云計算等創新應用技術不斷涌現,推動新興服務業態和新模式不斷創新,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華數集團在超帶寬基礎上開創了中國數字電視的“杭州模式”,與思科合作打造了國內第一個覆蓋全市的寬帶IP網絡,目前累計發展寬帶用戶已經超過60萬戶,是國內廣電網絡為數不多超過10萬戶量級的規模商用網絡,實現了運營商級的端到端管理和云技術支撐下的服務業態創新。
浙江服務業發展這些變化,是趨勢性的重大變化,表明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正在邁出堅實步伐。據浙江省發改所的長期研究,浙江服務業發展具有兩方面堅實的推進因素:
一是勞動報酬比重不斷提高,成為居民購買非物質的勞務產品的重大支撐。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進入總量減少階段,若干年前就出現了全國范圍內的農民工緊缺,勞動工資水平普遍上漲。浙江勞動者報酬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出現了上升拐點,勞動者報酬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而且增加幅度較為明顯。2012年,浙江勞動者報酬比重達到42.1%,比2010年提高3.2個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1.3個百分點。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又分別比上年提高9.6%和10.7%,在批零商業提高的同時,旅游、健康、文化等非物質性消費增長大大加快。
二是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成為當前浙江服務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企業具有追逐利潤的天性,隨著制造業運行成本上升,資本將向能夠得到更大回報的生產服務業轉移。而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息息相關,成為制造業謀求轉型的第一選擇。2008年至2013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占比,從5.5%上升至5.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研等專業服務業占比,從3.0%上升到3.2%。一大批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脫穎而出。隨著外需增長減緩、企業競爭加劇,浙江經濟的社會化分工將加快深化,企業內部服務業的剝離,生產企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都將成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當前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服務業所依托的消費基礎還不是很穩定。一方面,城鄉居民總體收入水平還處于世界中等收入水平,與高收入經濟體有著一定差距,同時高端崗位增長不快,中低層次白領收入難以較快提高,影響消費加快增長;另一方面,全省常住人口中21.7%是外來人口,崗位層次和收入均較低,更重要的是多半消費并不在省內,影響了對浙江消費增長的推進。今后一個時期需要切實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省內服務業發展亟需加快發展新型服務經濟。浙江在保持傳統行業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必須依托消費大省、經濟強省地位,充分利用互聯網公司發展基礎較好,以及群眾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優勢來促進新型服務業加快發展。二是加快省內服務業發展亟需加快推進深度城市化。政府需盡快轉化農民為市民,處理好外來人口的就業、居住和各種社會權利保障問題,從而提高社會消費能力,擴大服務業規模,實現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良性互動。
供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