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
“大用戶直購電”的江蘇經驗
陳帆
電力改革是能源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江蘇省在大用戶直購電領域進行了有效嘗試。作為電力體制改革的起步,大用戶直購電以其操作較為直接、能力建設要求與復雜程度相對較低成為了各地積極推進的政策。大用戶直購,屬于供用雙方直接見面,通過類似“雙向拍賣”的方式確定雙方均可以接受的電力價格的交易行為。這一改革措施,無疑將提高總體電力運行的效率,“做大蛋糕”,通過降低交易成本與最終電價,提高發電、輸電與用戶的“福利總水平”。
6月21日,江蘇省大用戶直購電啟動,江蘇省揚子江船廠與華電句容發電公司達成直接交易意向。用戶和電廠面對面侃價,為江蘇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改革邁出了堅實一步。當天254家企業與24家電廠撇開電網“自由戀愛”。根據各用電客戶上報的申請電量預判,最后成交電量估計在95億千瓦時,相當于江蘇省今年用電總量的2%左右。
直購電是江蘇省推動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途徑,未來電網將變為單純的輸送通道,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自主尋找交易對象,自主協商達成交易意向,簽訂交易合同,這樣更能反映資源成本,完善定價機制。最終電價由直接交易電價、輸配電價、線損費及政府性基金4項組成。改革的亮點就在直接交易電價,它由用戶和電廠談判,政府不干涉。
大用戶直購電雖然更能體現電力市場化的水平,但是也可能會使高耗能行業享受比現在更低的電價水平。在這一方面,江蘇省直購電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不符合產業政策、節能指標未完成、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被排除在外。通過審核的企業擬申請直接交易電量約為109億千瓦時,其中蘇州、無錫申請電量最高,均為18億千瓦時。從產業分布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占61%,擬申請直購電量占65%;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用戶最多,傳統產業用戶則集中于機械、紡織、石化行業。為促進節能減排,江蘇省將參與直接交易的發電企業的單機容量限定在60萬千瓦及以上,以發揮大機組能耗低優勢。
除了江蘇省,山西省已經建立大用戶直購電交易平臺;山東省也啟動了大用戶直購電,華電山東分公司獲33.41億千瓦時直購大單;廣東省也計劃安排2014年年度直接交易電量規模為95億千瓦時。目前,浙江尚未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工作。針對近期江蘇省開展的大用戶直購電,對浙江下一步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統籌制定實施方案。目前浙江大用戶直購電交易涉及多個部門和企業,出現利益訴求不一、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等情況。需要從省政府層面統一協調來設計推動,制定一個符合浙江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有利于調動各方積極性的大用戶直購電的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和企業間的工作任務和時間節點。
適度確定市場準入條件。市場準入是實施大用戶直購電最為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按照國家規定:電力用戶為用電電壓等級在110千伏及以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型工業用戶。發電企業為2004年及以后投產的,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的火力、水力發電機組。火力機組原則上為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此次江蘇省的試點規定發電企業的單機容量限定在60萬千瓦及以上,有力于發揮節能降耗作用。
探索建立電交易平臺。按照國外直購電的情況,交易方式有單個協商的直接交易、集中撮合的雙邊交易、集中競價交易等多種形式。無論采用哪種形式,準入的大用戶與發電企業都需要通過信息交易平臺方式實現自主協商,進行直接交易。
實行“負面清單”管理。為避免高耗能行業享受比現在更低的電價現象的發生,要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把不符合產業政策、節能指標未完成、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排除在外。同時,可以拿出一部分電量來,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進行直購電,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規范合同管理。參加試點的發電企業和大用戶應參考國家制定的合同范本,簽訂直接交易合同和輸電服務合同,并且嚴格按合同約定執行。余缺電量問題可以通過合同電量滾動平衡、電網買賣調劑等方式進行調節。在電監會制定的大用戶直購電合同范本中,也明確規定了雙方合同電量的合理偏差,最大限度地減少大用戶和發電企業的損失。
作者單位:浙江省能源局綜合規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