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以轉型升級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吳敏
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是衢州突破傳統農業發展瓶頸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舉措,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意義。
衢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具備有利條件:一是政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衢州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把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業招商引資、土地規模流轉、家庭農場發展等納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市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近3000萬元,各縣(市、區)也分別安排500萬元以上資金,用于傳統農業產業的轉型提升發展。二是農業產業體系較為完善。柑桔、畜牧、筍竹、蔬菜、食用菌、茶葉等主導產業基本實現區域化布局,主導產業地位突出,在農業產值中比重逐年提高;休閑觀光農業等新興產業開發態勢良好,農業多功能性得到充分體現;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進入新一輪培育期。全市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30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45家,全市注冊家庭農場2187家、合作社5156家,糧食生產功能區26.06萬畝,現代農業園區10個,主導產業示范區3個,特色精品園7個,各級標準化生產基地106個,實施標準化種植面積141.9萬畝。三是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年總產量保持在60萬噸以上;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先進適用技術應用廣泛,農民素質、科技貢獻率進一步提升;農作制度日趨合理,種養結合、農機農藝結合緊密;設施化生產繼續擴大,設施農業面積和糧食生產耕種收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四是農產品加工得到延伸。全市形成一批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加工型、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率和農副產品出口額正在上升。
但衢州現代農業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企業規模較小,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農產品競爭日益加劇的需要。二是土地流轉困難,多數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后,生活失去保障,不肯離田,成為制約農業規模化發展的突出瓶頸。三是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產業化水平較低,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不高。特別是柑橘、生豬、食用菌產業精深加工水平低,比重不到10%。四是農產品質量競爭力不強,全省有606個農產品獲得有機認證,而衢州只有32個,僅占全省的5.28%;傳統產業面臨價格和質量的雙重擠壓,柑橘從最大產業變成最難產業、生豬從最強產業變成最憂產業。五是農業基礎薄弱,農田水利建設比較滯后,自然防澇抗旱能力不高。
衢州應積極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走傳統農業精品化、特色農業產業化、設施農業高端化路子,破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新矛盾、新問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要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按照國家、省現代農業園區的創建標準,突出重點,以點帶面,集中打造,重點完善提升現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在擴展規模、聯農帶農、提質增效、提檔升級上下功夫。
二要加快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抓好入園企業的建設進程,使其盡快投產達效;主動做好即將入園企業的相關服務工作,推促其盡快入園興建;加快招商引資力度,拓展加工區規模,引進農產品加工項目;加快加工區提檔升級步伐。
三要加快農產品市場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以特色專業市場為支撐,全面提升農產品現代流通業銷售水平。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衢州本地化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特別是龍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在資金上要給予以支持。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第三方網上交易的平臺,降低企業和農戶從事電子商務的資金門檻,培育、扶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
四要加快品牌和農產品質量建設。引導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創品牌,加大名牌農產品評定,進一步整合柑桔、茶葉、蜂產品等品牌資源,加強品牌經營,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發展“三品一標”,使農產品品質穩步提升。
五要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分散經營向集中經營轉變,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業龍頭企業,加快推進耕地有序流轉,向種養大戶集中;從傳統技術向省工節本技術轉變,重點推廣農作物免耕、機插、直播栽培,食用菌周年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微滴灌、反季節多樣化增效技術等省工節本技術;從單一服務向集成服務轉變,為產業轉型提供綜合配套技術。
六要加快農業設施條件的提升。加強基本農田管護,推進土地整理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擴大標準化大棚生產基地和畜禽養殖設施,加強農產品加工流通設施建設,推進集約化經營。
作者單位:衢州市柯城區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