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文,章金明,李 姣,3,何賢超,林文彩,呂要斌,3,俞明全
(1.浙江省三門縣農業局,浙江 三門 317100;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南京農業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青花菜地斜紋夜蛾卵塊分布型探討
付永文1,章金明2,李 姣2,3,何賢超1,林文彩2,呂要斌2,3,俞明全1
(1.浙江省三門縣農業局,浙江 三門 317100;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南京農業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運用2種聚集度指標 (擴散系數C和K值法)對三門縣青花菜花球形成期的斜紋夜蛾卵塊分布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斜紋夜蛾卵塊在密度較低時呈隨機分布或均勻分布,密度較高時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昆蟲習性以及環境因素綜合所致;卵塊的聚集度受到周圍作物的影響,周圍若為寄主植物則會降低卵塊聚集度,反之物則會提高卵塊聚集度。
斜紋夜蛾;卵塊;青花菜;分布型
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又名綠花菜、意大利芥藍,為十字花科蕓薹屬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由于適應性強,耐寒、耐熱和抗病性好,加上栽培相對容易和采收期長的特性,青花菜已成為浙江省三門縣種植面積較大的一種經濟作物。但青花菜較長的生育期和采收期與眾多農業害蟲的發生期重迭,對其品質和產量的影響大,害蟲防治壓力大[1]。目前青花菜害蟲防治主要依靠化學殺蟲劑,但大量化學殺蟲劑的使用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也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因此如何提高殺蟲劑的殺蟲效率、有效降低農藥的使用量是基層農技人員面對的重要課題。
空間分布型是昆蟲種群的重要屬性之一,揭示了種群個體某一時刻的行為習性和諸環境因子的迭加效應。昆蟲種群空間分布型的研究,不僅在昆蟲生態學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抽樣技術、害蟲防效評價及預測預報等都具有重要意義[2]。 目前, 斜紋夜蛾幼蟲在菜心[3]、 白菜[4]、大豆[5]、 青花菜[6]、 花椰菜[7]、 甘藍[8]、 棉花[9]、 玉米[10]、 草莓[11]等作物上的分布型已有不少研究,但其卵塊在青花菜上的分布型以及周圍作物對卵塊分布的影響還未見報道。2012年11月,作者針對三門縣秋季青花菜上的斜紋夜蛾開展了卵塊分布型調查,目的是進一步完善斜紋夜蛾卵塊田間分布規律數據,為制定科學取樣和防治策略提供理論參考。
l.l 調查方法
試驗地點位于三門縣青花菜主產區之一的浦壩港鎮沿赤地區,在長排頭塘、木嶼塘和躍進塘各選擇1塊1邊靠近橘園,另3邊靠近青花菜地的田塊,3塊青花菜試驗地面積均在0.67 hm2以上。
調查在青花菜花球形成期進行,試驗地青花菜品種為優秀。每一地點的田塊分成2種不同處理田塊,在靠近橘園半邊田塊和靠近青花菜地半邊田塊分別取樣。取樣時以畦 (長×寬為100 m ×1 m)作為統計樣本單位,從田邊第一畦開始,每隔3 m調查100株,每個處理調查600株。試驗田塊 (或處理)編號分別為:長排頭塘橘園 (CJ)和長排頭塘青花菜地 (CQ)、木嶼塘橘園 (MJ)和木嶼塘青花菜地 (MQ)、躍進塘橘園 (YJ)和躍進塘青花菜地 (YQ)。
l.2 空間分布型測定
選用測定病蟲空間分布型的擴散系數 (C)和K值法進行分析,具體方法如下。
1.2.1 擴散系數
式中:χi為樣本的蟲數;ˉχ為平均數;S2為方差;n為抽樣數。若 C=1,則認為種群的分布屬隨機分布,且C遵從均數為1,方差為2n/(n-1)2正態分布;當C≠1時,則計算C的概率為95%的置信區間:
若計算得到C值在此置信區間內,則可認為該種群屬于隨機分布型;若大于此置信區間,則判定該種群為聚集分布型;若小于此置信區間,該種群為均勻分布。
1.2.2 負二項分布中的K指標
在負二項分布中,K=ˉχ2/(S2-ˉχ)。當K<0時為均勻分布;當K→+∞時為隨機分布;當K>0時為聚集分布。
由于昆蟲的聚集可由本身行為或由環境條件引起,因此進一步使用聚集均數λ來判別。
判別標準為 λ<2,聚集可能是由環境 (如植物長勢、微氣候、食料等)因素造成的;λ≥2,聚集是由昆蟲習性以及環境條件因素綜合所致。
2.l 斜紋夜蛾卵塊分布型
調查在秋季青花菜花球形成期 (11月6日)進行,根據往年的成蟲監測數據[1]和相關文獻[12]推斷,此時斜紋夜蛾應為第5代成蟲發生期。調查顯示 (表1),6個田塊的擴散系數存在較大差異,C值分別為 0.95,0.83,2.13,1.57,9.65和2.13,與計算獲得 C的概率為95%的置信區間(0.88~1.12,n=600)比較,CJ田塊C值在0.88~1.12的95%的置信區間內,CQ田塊則小于該置信區間,說明CJ和CQ田塊斜紋夜蛾卵塊分布分別屬于隨機分布型和均勻分布型。

表1 青花菜田間采樣參數與各項聚集度指標
而MJ,MQ,YJ和YQ田塊C值均大于0.88~1.12的95%的置信區間,因此這4個田塊的卵塊分布均屬于聚集分布型。由于這4個田塊100株斜紋夜蛾卵塊的平均值分別為3.83,3.33,12.83和6.67個,而 K值依次為 3.40,5.87,1.48和5.89,求得聚集均數λ分別為6.15,11.04,2.37和11.04,均大于2,故其聚集均可能由昆蟲習性和環境因子造成的。
2.2 斜紋夜蛾卵塊數量與田間距離的關系

圖1 距離與斜紋夜蛾卵塊數量的關系
進一步分析田埂距離對斜紋夜蛾產卵數量的影響發現 (圖1),不論是聚集分布的木嶼塘田塊、躍進塘田塊,還是隨機 (靠近橘園半邊)或均勻分布 (靠近青花菜地半邊)的長排頭塘田塊,均表現出距離田塊邊緣越近每百株卵塊增加的趨勢。同時,近鄰田塊的種植作物對卵塊分布型也有較大影響,靠近橘園的半邊田塊的百株卵塊數量高于靠近青花菜半邊田塊。
由于昆蟲種群棲息地內生物的 (如種內、種間關系等)和非生物的環境 (如氣象、地形、土質等)間相互作用的關系,造成種群在一定空間內個體擴散分布的一定形式,這種形式即為空間分布型。種群的分布型不但因蟲而異,且同種不同蟲期、年齡、密度或環境等不同時,分布型也有差異[13]。目前,有關斜紋夜蛾幼蟲在不同作物上的空間分布特征研究國內已有較多報道。如秦厚國等[4]研究認為,幼蟲在低齡階段高度聚集,聚集的原因是成蟲產卵行為所致;高齡階段聚集度下降,幼蟲不斷擴散,擴散的原因是密度制約引起,這一結果與汪恩國等[10]的報道基本一致。由于斜紋夜蛾低齡幼蟲具有聚集為害的習性,卵塊分布規律可直接影響到幼蟲的分布,因此明確卵塊的分布型對提高田間取樣和防治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第5代斜紋夜蛾在青花菜地的卵塊分布主要為聚集分布型,但是在卵塊密度較低時,其分布又呈現為隨機或均勻分布型。其次,青花菜地周圍的農作物類型也會影響卵塊分布型,當周圍為非喜食作物 (如橘樹)時,會增加附近田塊卵塊的聚集度,這一結果可從圖1數據得到證實。因此在青花菜花球形成期的斜紋夜蛾蟲情調查時,增加田埂附近植株抽樣數,更易獲得較準確的斜紋夜蛾發生信息;同時在這些區域防治斜紋夜蛾時,注意葉背面的初孵卵塊的防治,可有效提高殺蟲劑的防效。
[1] 付永文,章金明,何賢超,等.三門縣青花菜主要害蟲消長動態 [J].浙江農業科學,2013(7):839-842.
[2] 黃立飛,楊朗.甘藍地主要害蟲的空間分布型研究 [J].廣西農業科學,2007,38(3):275-278.
[3] 蔣杰賢,梁廣文.斜紋夜蛾種群空間動態 [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5(5):382-386.
[4] 秦厚國,葉正襄.斜紋夜蛾空間分布圖示的研究 [J].華東昆蟲學報,2001,10(2):66-76.
[5] 胡務義,潘飛云,滕淳茜,等.大豆斜紋夜蛾幼蟲空間格局參數特征及其應用 [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3,23(11):9-10.
[6] 汪恩國,陳克松,李達林.斜紋夜蛾在青花菜上種群分布型及抽樣技術研究 [J].浙江農業學報,2005,17(1):15-18.
[7] 王學平,楊玉潔,丁旭,等.花椰菜田斜紋夜蛾卵田間分布型與抽樣技術 [J].植物保護,2005,31(5):67-69.
[8] 丁建,秦厚國,葉正襄.斜紋夜蛾在甘藍田間的空間分布型及序貫抽樣技術 [J].江西農業學報,2002,14(2):33-37.
[9] 鄭福山,韓旭,杜予州,等.斜紋夜蛾幼蟲在棉田的空間格局及抽樣技術 [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5,26(1):85-88,93.
[10] 汪恩國,陳克松,李達林,等.玉米田斜紋夜蛾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J].昆蟲知識,2004,41(6):585-588.
[11] 孫紅霞,李強,張長波,等.大棚草莓斜紋夜蛾的空間分布型 [J].果樹學報,2007,24(5):663-668.
[12] 貝亞維,茹水江,陳笑蕓,等.溫度對斜紋夜蛾生長發育和存活的影響 [J].浙江農業學報,2001,13(4):197-200.
[13] 南京農學院.昆蟲生態及預測預報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141-157.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436.3
:A
:0528-9017(2014)04-0543-03
文獻著錄格式:付永文,章金明,李姣,等.青花菜地斜紋夜蛾卵塊分布型探討 [J].浙江農業科學,2014(4):543-545.
2013-12-30
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201103021);“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2012BAD19B06)
付永文 (1960-),男,浙江三門人,農藝師,主要從事植保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
章金明。E-mail:zhanginsec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