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云 羅帆 李修晨
精準打造臺州工業機器人產業
張才云 羅帆 李修晨
工業是臺州的立市之本。在工業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的現代化過程中,發展、應用工業機器人是必由之路。臺州工業機器人產業基礎扎實,裝備制造企業在數控機床、減速器、電機等與工業機器人的整機、零配件制造方面有著雄厚的綜合實力,試水工業機器人在關鍵零部件上有探索、在整機制造上有成效。臺州完全有能力把工業機器人產業打造成新的主導產業。當前,需立足服務“臺州制造”向“臺州智造”的轉型,實施精準定位、精準謀劃、精準發力,在工業機器人產業中有所作為。
精準定位,明確產業發展方向。臺州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要與臺州制造業實際緊密結合,走高端突破、發展特色產品、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道路。一是在關鍵零部件領域謀突破。工業機器人產業利潤是上游最高、下游次之、中游極低,國內350多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做上游的不到10%。臺州在工業機器人上游領域的關鍵零部件上已有一定的基礎,下一步當鼓勵、扶持企業研發減速機、運動控制器等,形成有技術優勢、可以產生豐厚利潤的關鍵零部件產業。二是在研發特色設備上搞創新。在發展行業專用機器人上,臺州可以說是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欣欣向榮的制造業為工業機器人的研發提供了廣闊的“試驗田”。信質電機開始了電機定子總成生產的自動化改造、新世紀集團購入機械手專門用于大尺寸液晶屏的生產、新杰克縫紉機也啟動了年產60萬臺的節能項目。在醫藥化工行業,工業機器人應用幾乎還是空白,推動醫化專用機器人的開發,使加工工藝更加精細、過程更加環保,能進一步影響整個醫化行業的變革。三是在服務中小微企業中求發展。當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窄、單體費用高、維護難、操作復雜,讓中小微企業望而卻步。在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中小微企業引進工業機器人又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臺州的機器人企業要盯準中小微企業欲“機器換人”而不得的窘境,率先研制出適應中小微企業需要的機器人,并提供設備維護、工藝改造、人員培訓等配套服務,彌補市場空缺,穩步發展。
精準謀劃,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規劃臺州工業機器人產業,敢于“高大上”,更要“接地氣”,有清晰的發展思路,特別注意避免同質化發展。一要立足臺州,打好基礎。近期,臺州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要走服務本土企業以積攢實力。要把企業引導到開發在主導行業中適應性強、靈活度高、成本低的專用機器人上來,發展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產品,走整機組裝和關鍵技術研發儲備相結合的道路。二要服務行業,培育尖兵。要指導企業把發展機器人與服務臺州制造業的“機器換人”結合起來,做到產品設計與服務行業的生產流程、加工工藝和創新改造的無縫銜接,不斷進步,逐漸完成從低端到高端的演進,培育出龍頭企業。三要放眼世界,打響品牌。要鼓勵企業面向國內外市場,以行業專用機器人為基礎,繼續研發特種機器人、通用機器人;以面向服務中小微企業為主,不斷拓展大中企業市場;從以生產裝備為核心,向設備制造、配套服務、產業設計等綜合業務發展,最終實現整機制造和配套并駕齊驅,打響臺州工業機器人的品牌。
精準發力,出臺產業扶持政策。政府扶持、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要與企業形成良性互動,充分激發企業活力。一要建設產業園區,實現化零為整。統籌協調機器人產業發展,在溫嶺、玉環等基礎比較好的縣(市、區)選擇開展工業機器人產業試點。積極謀劃“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配套,吸引機器人制造、研發企業集聚。二要破解要素制約,優化產業環境。出臺鼓勵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產業園區統一供地,在項目審批上開綠燈,在融資上給予幫助,在稅收上給予優惠,在產權保護上給予保障,在人才引進上給予支持,對采購本地產機器人的企業加大補貼力度,切實優化機器人企業的發展環境。三要創新合作模式,整合優質資源。促成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地方政府的四方合作,搭建產業技術研究平臺,增強自主研發的綜合實力,培養專門型人才。同時,也要積極促進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和重大機器人產業項目在臺州落戶、落地,謀求跨越式發展。四要成立行業聯盟,推動合力共進。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成立,做到業內信息共享互通,關鍵技術合作突破,優質項目共同分享,避免內耗,合力發展。
作者單位:臺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