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如果仍在正常區間的話,就不要反應過度。
下一步應該把穩增長和轉方式一箭雙雕的政策好好梳理一下
今年上半年全國的經濟形勢相當嚴峻,一是現實的經濟運行,比統計數據要差;二是經濟發展的趨勢,比現實情況要差。后一句的意思,是說經濟下行還沒有見底,還有進一步下探的可能。當然,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微刺激措施以后,是不是可以就此打住,企穩回升,那又另當別論了。
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就不太看好中國的經濟。因為我評估經濟的好壞,或許和別人的尺度有所不同。我早就說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人而言更準確地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但是,以我們當時的覺悟,總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來襲是“連夜雨”。雖然對自己的“屋漏”也有所反思,但我的感覺還沒有痛定思痛、痛下決心。這一邊嘛,也提出來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曾說這是“刻不容緩”的大事。但是那一邊嘛,經濟增速一下來,就立馬慌了神,扛不住了。實際上,對“屋漏”的問題,我們早有意識,但是救治總沒有到位。
怎么看形勢?就看是不是實質性地啟動了變革和調整——體制性的變革、結構性的調整,并且取得了重大進展和實效。即便是2009年我們經由“四萬億”的強刺激,成功地實現了經濟運行的“V”型反轉,國內外一片贊揚之聲,我仍然不改初衷,甚至還有點“不識時務”地表明了我的擔憂;一是又要“蘿卜快了不洗泥”了,粗放增長的舊模式復歸;二是又要國進民退、全能政府了,計劃經濟的舊體制復歸。
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全國的經濟,還都在正常的合理區間,總理也多次強調了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但為什么最近連續推出微刺激之舉?我的理解,是為了引導和穩定預期,防止慣性下滑將經濟帶出合理區間,從而引發不必要的混亂。現在從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來看,恐怕多少已經養成了高增長的思維定勢。速度要是一下再下,且連年初的預期都保不住的話,或許會出點亂子。現在房子已經賣不動了,大家都在觀望。到時候再突然擠兌銀行,拋售不動產,那就亂套了。
所以,沒等到那個時候,下棋看五步,事先就得要有個說法,有條底線。一開始我們總講要保持定力,后來又推出了“新常態”,說是“要適應”,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但是上半年的數據一出來,發現這個定力雖然還要保持,但也要多講講底線了。
現在的難處,“明知是鋼絲,也要踩到點”。既不能再重復4萬億的“強刺激”,但又不能不刺激。那怎么辦呢?就搞個“微刺激”,搞個定向精準調控。但是,緊接著的“問題和隱患”是什么呢?就是這種“微刺激”到底能不能落實,會不會見效?如果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呢?
總的來說,經濟運行如果仍在正常區間的話,就不要反應過度。既不要在形勢判斷上失去定力,也不要葉公好龍。經濟好的時候講轉方式、調結構、科學發展;一旦出現困難了,好像這些要求又都可以拋在一邊,全部都是保經濟、救經濟。問題的關鍵,是要搞清楚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要經濟的短期表面光鮮一點呢,還是要長期實質性地向好?這個真是要想明白,否則我們會有不少的措施,只是起到飲鴆止渴、揚湯止沸的作用。
下一步我們應該把穩增長和轉方式一箭雙雕的政策好好梳理一下,看看浙江有沒有可行之路?想來無非還是改革+發展,或謂“兩項改革”+“兩個發展”。
“兩項改革”一是推進政府自身改革。靠“三張清單”促進簡政放權、清權減權,并順勢而為將政府的機構、編制和職責法定化。靠“一張網”倒逼政府的政務公開、陽光透明,并極大地推動為民服務的便利化。二是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靠“三權到人(戶)、權隨人(戶)走”,“讓愿意進城的農民進城,讓愿意下鄉的市民下鄉”,經由土地和人口的優化組合,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為發展提供戰略空間和注入需求拉力。
“兩個發展”一是發展服務經濟,重中之重又是發展智慧經濟,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和設施,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打造經濟的新增長點。二是發展生態經濟,也即“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人居”,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