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雁飛
(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
國際技術貿易課程理論與案例融合教學實踐及啟示①
肖雁飛
(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
對于偏重法律知識的國際技術貿易課程而言,相關技術貿易內容和法規適用范圍是核心內容,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把理論與現實案例融合起來講授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的含義與現實意義。本文通過闡述理論與案例融合教學的案例準備與選擇、實際教學示例等,詮釋了國際技術貿易理論與案例融合教學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為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提供新的實踐模式。
國際技術貿易;理論與案例融合;教學實踐
在我院的課程培養計劃中,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服務貿易并為一門課程,即國際技術與服務貿易,為了教材的完整性,在教材上選用李軍主編的《國際技術與服務貿易》[1]。實際上,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服務貿易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目前,國內教材中普遍把《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服務貿易》分開編著教材,如高教版的國際技術貿易、《國際服務貿易》[2-3],因此,《國際技術與服務貿易》教材的理論闡述和案例選擇尤顯不夠,需要教學過程中補充相關內容。筆者在從事五年的服務與技術貿易教學中,針對不同理論選擇典型案例,深入淺出闡述理論的現實含義及發展啟示,即消除了理論的枯燥性,又寓教于樂,讓學生掌握理論的案例應用,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此,筆者選編國際技術貿易部分幾個典型的理論與案例融合教學例子,以拋磚引玉,供同仁參考與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地位日益重要,技術貿易越來越處于國際貿易的前沿地位,許多國家都把引進技術作為提高其技術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增強國力、提高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國際技術貿易的理論與實踐掌握是國際貿易本科學生課程培養中的重要部分,本門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三專業課講授,旨在讓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專業化水平,國際貿易的一般理論適用于國際技術貿易,但同時,國際技術貿易還具備一些專有特點,如技術貿易定價、技術轉讓等法律層面內容。在課程安排上,包括概論、相關理論、內容、法規等章節,尤其是技術貿易的相關理論與內容是課程講授的重點,也是學生難以理解與運用的部分,需要教學者重點探索。相對于國際貿易其他課程中安排了進出口模擬、報關實務等實踐教學環節,國際技術貿易由于其專業性,相關實踐環節溶于一般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因此,在教學中尋求案例教學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因素。
十八大以來,我國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作為國策的重點,因此,原有以商品貿易為主體的外貿模式顯然是不能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要,加強技術發展、加大技術貿易成為調整外貿結構的重點[4]。國際上,占據價值鏈高端的跨國企業都是靠關鍵技術和商標權的轉讓而獲得高額利潤,如耐克公司、KEC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等,尤其是可口可樂公司,2012年其品牌價值高達800億美元,連續13年蟬聯全球品牌價值排行榜榜首,因此,未來的國際貿易競爭不是一般商品貿易,而是以知識經濟發展為主體的技術貿易,誰掌握了技術貿易的主動權,誰就占據國際貿易的高地。長期以來,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技術貿易中處于被動地位,政策也以防御型的限制政策為主,顯然,中國技術貿易發展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學者培養一批適應新時期國際貿易發展的專業人才。
國際技術貿易理論知識大多來源于一般經濟理論和法律政策,與國際貿易一般理論緊密性不夠,專業性不強,因此,大多學生感覺這門課比較枯燥,比較“偏門”,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5]。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了把理論與政策講解地較為生動,筆者在長期教學中,準備了大量案例,具體如下:(1)在概論中,選擇中美典型一般商品和技術貿易,如領帶出口與波音飛機進口,闡述商品貿易與技術貿易的特點及發展趨勢,讓學生領略到技術貿易落后面臨的嚴峻現實;(2)在發展理論中,選擇世界彩電生產與貿易案例,闡述技術差距理論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3)在技術貿易內容中,選擇日本摩托車專利、可口可樂商品和專有技術、瑞星軟件、新東方出版物侵權等實際案例,闡述專利權、商品權、專有技術、計算機軟件及版權等不同內容轉讓和侵權特點,以此分析不同內容的相互聯系與區別;(4)在貿易合同法律適用中,選擇美國“301”條款及特殊“301”條款等技術侵權法律條款對中國商品和技術貿易的限制及制裁特點??傊虒W中每個部分都會安排相應的案例輔以教學,且案例選擇多以現實中發生的重大技術貿易糾紛為例,并且會根據現實特點每年教學會選擇不同案例,如2010年后王老吉、蘋果等的商品侵權案例,讓學生能針對熱點問題,理論聯系現實,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由于國際技術貿易重點內容是相關理論和知識產權保護內容,因此,我們選擇技術差距模型和商標權兩個內容闡述理論與案例融合教學模式。
首先,是技術差距模型的講解。技術差距模型是國際技術貿易的基本理論,由波斯納提出,用以解釋為什么技術會發生國際貿易,其中核心內容是“模仿時滯”模型。在我們的教材中,并沒有技術差距模型的示意圖,實際教學中,我們首先搜索相關資料,對這一理論進行補充,如圖1所示,圖形表達有助于學生直觀理解理論演變的過程。

圖1 技術差距模型
在此理論補充的基礎上,我們選擇彩電生產與貿易案例闡述模型在現實中的應用,彩電最早是在美國開發出來,即A國生產,同時,也最早在美國家庭中出現,即需求滯后時段,隨著這一新技術被他國知曉,美國開始出口彩電,即t1時間點,B國開始進口,而這個B國在彩電發展中正是處于技術第二梯度的德國和日本,通過一段純進口時段,即t1到t2時間段,德日開始掌握彩電技術,并嘗試生產,即t2到 t3時間段,這一時間段內德日進口與本國生產同時進行,也是彩電技術掌握階段,等到t3時間時,德日完全掌握彩電技術,不再進口,由于這兩個國家具有相對于美國更低的成本優勢,同時,也由于彩電技術經過t1到t3時間段,已經從先進技術變成一般技術,出口利潤降低,此時,美國不再生產彩電,而轉為向德日等次發達國家進口彩電,彩電行業也慢慢從高新技術轉變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如此類推,隨著時間的推移,彩電貿易又經歷了從德日向中國、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技術轉移過程,如今中國成為世界彩電出口最大國,而美國、德日等國則成為彩電進口國,符合技術差距理論演變過程。在筆者的實際教學中,選用此案例,學生一般都較易理解該模型。
其次,是商標權的講解。商標權是國際貿易中必須遵守的貿易規則,同時,也是較易發生國際法律糾紛的內容。課本對商標權的介紹極其簡單,包括商標權確立原則和特征等重要內容,如果不尋求現實案例講解這個部分,學生顯然是不能理解商標權法律糾紛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講解商標權確立的三個原則:先使用原則,先注冊原則,無異議原則。選擇海信與西門子的商標權訴訟案例講解,這個案例非常有典型性,綜合了先使用、先注冊和無異議的多輪訴訟,也考慮了商標的地域性特征,對于學生理解商標權實際應用非常有好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增加新案例,尤其是熱門的即時案例,如深圳唯冠訴訟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即是商標權注冊原則和地域性特征在現實中應用不當而造成訴訟的典型案例。在講解案例的過程中,既讓學生掌握商標權相關內容,又讓學生看到商標權在企業走出去戰略中的重要性,同時結合討論等授課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掌握知識點的能力。
國際技術與服務貿易是一門應用性強的課程,本文通過論述國際技術貿易部分的理論與案例融合教學模式,認為在國際貿易學科教學環節中,除開一些實踐教學環節外,對于部分理論教學,一定要注重案例教學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并理解理論的現實意義,同時,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時效性。
[1]李 軍.國際技術與服務貿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杜奇華,冷柏軍.國際技術貿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慧中,程大中.國際服務貿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熊佑良.把握知識經濟特點 促進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J].武漢商務,2010(6):34-37.
[5]徐元.調動學生學習國際技術貿易課程積極性的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1,13(11):18 -19.
(責任校對 晏小敏)
G642
A
1674-5884(2014)06-0029-02
2014-02-20
肖雁飛(1979-),女,湖南洞口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理論研究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