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軍樂 劉海霞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做好獨立學院大學生轉專業工作之我見
——以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為例
成軍樂 劉海霞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1121)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大學生尤其是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對于轉專業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希望通過轉專業實現專業的二次選擇。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全面了解本院學生轉專業的意圖、目的及要求,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同時結合近幾年本院轉專業工作實施工作中的不足,加強轉專業工作中教師和家長的引領和指導,提高轉專業效率,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
獨立學院 轉專業 調查研究
2005 年教育部出臺的第21號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學生轉專業由所在學校批準。”“學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經學生同意,必要時可以適當調整學生所學專業。”[1]目前,大學生轉專業已經成為高校的一項常規性工作,并且已經制度化。《學生手冊》明確規定了轉專業管理辦法,并在新生入學時組織學習《學生手冊》,這樣學生可以了解轉專業工作的相關規定和程序。
目前全國已有部分院校實現過半學生無門檻轉專業,特別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獨立學院中,近年來對轉專業的熱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且轉專業政策的條件也在逐年放寬。就以我們學院為例,已經連續兩年修訂轉專業管理辦法,對學生的轉專業條件逐步放開,為更多學生提供調整專業的機會。我院目前的轉專業類別分為優秀生、特長生、困難生和高考成績高分專業轉低分專業 (僅第一學期)四類。近幾年我院每學期轉專業工作中,有一百多人申請報名,但轉專業成功率僅百分之三十左右。
根據對輔導員、教學秘書和轉專業學生的隨機調查,發現我院轉專業目前存在如下問題:
1.部分優秀學生無目的性地轉專業。不喜歡現在的專業,對所轉專業不是很了解,只是感覺很好就業或跟隨同學轉專業的趨勢去轉專業,造成轉專業成功后不能適應新的專業,又回不到原來的專業的尷尬局面,從原來的優秀生轉變為困難生。
2.教師對學生“良性”選擇專業的指導工作不足。由于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轉專業選擇呈功利性趨勢,導致熱門專業越來越“熱”,冷門專業越來越“冷”[2]。僅僅為了好就業而選擇一門專業,后期發現對新專業根本沒有興趣,加上中途轉專業造成的學業困難,有些學生會厭學,自暴自棄,增加管理難度,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
3.較低的轉專業成功率造成教師工作效率降低,浪費時間與資源,影響未轉成功的學生的身心發展,對學生學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影響順利畢業。
針對我院學生轉專業現狀,本文從管理學視角出發,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全面了解我院學生轉專業的意圖、目的及要求,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對2013/2014第二學期轉專業申請學生進行隨機的調查問卷,回收的10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
1.您認為轉專業對自己最大會在哪方面有改善(可多選):(1)自身技能;(2)性格;(3)就業。選擇自身技能的占62%,選擇性格的占18%,選擇就業的占68%。
2.您認為轉專業原因(可多選)

圖1 轉專業原因分配圖
從1和2的選擇結果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對未來就業和自身技能的提高,以及專業興趣和就業方向前景廣闊的考量是選擇轉專業的主要原因;專業適應能力和家長建議也會考慮;對于擬轉入專業的師資力量大都沒有考慮。說明學生并未對擬轉入專業有過詳細的調查和了解,只是往“熱”門專業轉,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夠清晰。
3.高考報考志愿的專業選項

表1 高考志愿的選擇
從表1結果顯示,現在的專業并不是學生本人的第一志愿,只是第二或者調劑的專業,學生想通過轉專業進行二次選擇,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
4.專業的了解情況

圖2 大學和轉專業前對擬轉專業的了解
從圖2可以看出,學生從進入大學前對所選擇轉入專業的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到進入大學后的比較了解,促使學生想進入擬轉入專業學習。
5.人際關系、學習成績及社團活動方面

表2 轉專業前宿舍人際關系情況

表3 轉專業前學習成績情況

表4 轉專業前參加社團集體活動情況
由上表可以看出轉專業的學生在生活、學習及業余社團活動中比較積極向上。
6.專業基礎課程及師資力量了解

表5 學生本人及轉入專業基本條件
由表5可以看出,學生轉專業前并未充分打好轉專業的基礎,大半學生在沒有專業課程基礎的情況下,進入新的專業學習勢必壓力較大。
7.家長意愿
轉專業意愿多大程度是聽從家長意見:
(1)自己分析30%
(2)與家長商量69%
(3)完全家長意愿1%
“90后”自主能力和意識較強,部分學生自己分析,并未與家長商量就轉專業,可能會選擇錯誤,走彎路。
8.您對轉專業有什么意見或建議
學生最多表達的就是想轉專業的強烈愿望,希望學校放寬轉專業限制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學生更感興趣的專業希望通過轉專業能更好地提升技能,為就業提供更廣闊的前景;有的學生表示希望轉專業能夠容易一些;有的學生說現在所學的專業并不適合,成績不合格,希望不要看本專業成績轉專業……
這些都體現學生對轉專業的認識還不夠理性,轉專業前的工作做得準備不夠充分,同時對轉專業有強烈要求,希望通過轉專業對自身及未來就業等有更好的幫助。
針對我院特色和轉專業學生的現狀,問卷結果反映出來的問題,以及我院學生轉專業的意圖、目的及要求,在轉專業工作中采取改進措施,如組織專題活動和講座,鼓勵學生到擬轉入專業試聽課程等,提高學生的轉專業效率,避免學生盲目轉專業。
1.各系在轉專業工作開展初期組織召開專題講座。教學秘書或輔導員對全校各專業設置及專業課程進行詳細講解,引導學生從學院網站了解擬轉入專業的主要課程和主要就業方向等,并現場答疑,讓學生對所想轉的專業有清晰明確的認知,避免學生因不同學校同專業側重不同,造成想轉專業的學生的誤解。
2.指導擬轉專業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所轉專業相關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并鼓勵學生到擬轉入專業班級試聽課程。一方面可以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有明晰的認識,轉專業的目標性更強,另一方面,感受新專業的學習氛圍,學習新專業知識,衡量自己是否真的對新專業感興趣,能否實現“個性化發展”。
3.充分發揮家長的能動性,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轉專業的愿望,畢竟家長要比學生的社會經驗豐富,相對學生來說,更了解專業就業前景,更能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考慮得更全面。避免學生過于自主,讓家長了解學院對學生轉專業工作的重視和人性化。
我院在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轉專業工作開始后,通過各項措施的開展,幫助學生轉專業,提高大學生轉專業效率;合理優化,使學生在適合身心學業發展的專業和環境學習。

表6 近四學期科藝學院學生轉專業情況統計表
從表6數據可以看出,第一學期學生轉專業的人數較多,熱情較高,且轉成比例呈穩定增長的趨勢。在實施改進措施的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轉專業申請人數、申請類別和轉成比例都呈明顯上升趨勢,說明改進措施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5.結語
從對轉專業學生的調查中可以深刻體會到學生轉專業的熱情和需求,但學生轉專業后的專業適應性等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和努力。教務部門作為管理學校教務、教學工作的行政機構之一,應該合理安排和管理教學工作,提高學生轉專業學習成效,最終順利畢業。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轉專業政策并有效實施,另一方面要聯合全院各系及學生輔導員、教學秘書建立轉專業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機制,掌握各系各專業的轉專業學生的成績變化趨勢,從中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為教務部管理辦法和管理工作的改進和完善提供現實依據[3],實現學生真正的“個性化發展”,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1]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21號),2005-9-1.
[2]吳海練.構建獨立學院良好的學生轉專業機制[J].科教文匯,2010(07).
[3]張海燕.轉專業大學生專業適應性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南昌大學為例[D].南昌大學,2012.
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教改基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jg1331)。